玻璃窑炉高温红料泄漏事故应急预案为了确保高温玻璃发生泄漏时,能够迅速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做到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消除可能发生火灾、人员烧伤和窑炉通道的设备损坏等事故的危害,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和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制定本应急预案。
本应急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AQ/T 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国标和彩虹集团公司应急管理制度编制。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彩虹(合肥)液晶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窑炉、通道等熔解区,可能发生的高温红料泄漏事故的应急准备和响应,指导应急处理工作。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1危险源评估及风险分析液晶基板玻璃熔解窑炉是将石英砂、碳酸钙、硼酸等固体原料,在耐火窑炉中经过高温熔化,形成熔融的高温玻璃液。
再经成型、研磨和包装等工序,制造平板显示器的配套产品—基板玻璃。
整个熔解、成型生产工艺复杂,除了涉及火灾危险外,熔融玻璃液生产本身就是明火高温作业,易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1.2、事故类型1.2.1高温熔融物泄漏发生火灾公司有一、二、三栋主生产厂房,每个厂房四层设置两座玻璃熔解窑炉,为玻璃成型提供液态玻璃。
公司玻璃熔解窑炉内部面积约4米*2.5米,玻璃液高度约0.9米,玻璃红料体积约9立方米。
窑炉内高温玻璃液正常温度约1600℃,比重约2.0。
一旦发生泄漏,玻璃液四处流动。
泄漏量小时,冷却快易凝固;流量增加时,冷却慢,四处蔓延。
在没有控制情况下,玻璃液沿着窑炉与地面缝隙,从四层漏到三层。
易造成设备损坏、人员烧伤。
大面积泄漏后,可造成建筑物火灾事故。
三层窑炉下方主要有窑炉支撑钢构、冷却风管、卸料槽等设施。
大量泄漏的高温玻璃液,可烧毁窑炉支撑钢板和钢构,造成窑炉坍塌,加大事故灾害。
1.2.2接触高温玻璃液易发生触电事故或造成电气设施短路公司窑炉为电窑炉,有1-4对电极,交流电压600-900V。
高温玻璃液一旦发生泄漏,将带有300-900V的对地电压。
泄漏的玻璃液将产生非常大的对地短路电流,烧毁电极供电系统。
人员一旦接触,将发生触电事故。
该电窑炉还设有天然气加热系统,采用天然气与氧气进行全氧燃烧。
在池壁的周围设有天然气和氧气管道,池壁、电极部位一旦发生大量泄漏,周边环境温度升高,引起天然气和氧气管道燃烧和爆炸。
1.2.3天然气泄漏发生燃烧爆炸当天然气管路发生泄漏,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5-15%时,就可以引燃或引爆。
天然气管路受高温烘烤,易发生火灾和爆炸。
其火灾特点是火焰传播速度快、质量燃烧速率大、火焰温度高、辐射热强,易形成大面积火灾,具有复燃、复爆性,难于扑灭。
1.2.4氧气泄漏引起燃烧爆炸氧气为助燃气体,当管路发生泄漏或受高温烘烤,可造成燃烧爆炸,并会立即导致周围可燃物的大面积的猛烈燃烧。
1.2.5高温烫伤在处理高温熔融玻璃时,如操作不当、防护不到位等,会导致操作人员烫伤事故。
接触熔解炉的墙壁砖、钢构排风烟道、测温元件等附件时,未采取隔热保温措施或劳保防护不完善,均会产生灼烫危害。
1.2.6窑炉高温耐火砖和熔融的玻璃液遇水发生爆炸在抢险过程中,窑炉的炉体遇水喷淋时,会导致温度急剧变化,造成耐火砖炸裂,导致泄漏点增加直至窑炉坍塌,扩大事故灾害;熔融的玻璃液遇水喷淋时,玻璃液喷溅造成人员烫伤,现场产生水蒸气,影响抢险现场。
1.3、事故特征及危害程度分析1.3.1窑炉底玻璃液泄漏,危害程度最高;池底面积约9m3,距地面4米高,池底耐火砖厚度500mm,下端采用10mm 钢板和工字钢支撑。
窑炉底温度检测的热电偶有四处,卸料口一个,直径约100mm;热电偶和卸料口外缘采用固定式和活动式冷却风两种方式进行冷却,端口有固定支架。
池底端口如日常管理不善,易发生泄漏,最高流速约5吨/小时,最大泄漏量约10 m3,危害程度最高。
发生泄漏后,高温玻璃液直接漏至三层地面。
如不加控制或控制不到位,造成泄漏孔增大,玻璃液流速加快,将影响池底钢板的强度,有造成池底坍塌的风险,对三层的设备和地面造成严重影响。
1.3.2窑炉喉管处玻璃液泄漏窑炉喉管直径230mm,玻璃液流速250kg/h.当喉管处发生泄漏时,高温玻璃液经保温层到池底砖。
当泄漏量增加接触支撑钢架,发生短路打火,局部电流瞬间增加,玻璃液温度快速升高,加大泄漏量。
随着泄漏玻璃液的增加,从四楼地面缝隙处,流到三层,加大危害。
1.3.3 搅拌槽底部玻璃液流出;搅拌槽底部有卸料口,一旦发生泄漏,可通过卸料管流到一层接料箱内。
高温玻璃液从卸料管流动时,如冷却不到位,易发生卸料管堵塞,造成玻璃液溢出到三层地面。
1.3.4 其他部位玻璃液流出。
主要有窑炉池壁砖缝、电极缝隙、玻璃通道喉管、法兰等一些薄弱部位。
2、玻璃窑炉意外事故应急处理基本原则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和社会救援相结合。
树立“以人为本、主动作为、及时应对”的思想,首先要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其次要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尽量减少财产和生产损失,减轻因事故引起的环境污染。
3、玻璃窑炉意外事故应急处理组织机构及职责3.1玻璃窑炉意外事故应急管理组织体系该应急管理组织由公司总经理统一领导,主管安全副总经理负责建立应急管理体系,组织协调和配置人力、物力。
运营管理部负责应急体系的日常管理,并对运行状况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可靠地运行;各单位负责本单位的应急管理工作。
(见图1)3.2各部门的职责3.2.1运营管理部负责组织制造一部、设备部等相关部门编制公司《玻璃窑炉意外事故应急预案》,并对该预案的实施和运行进行监督。
调度室负责在紧急情况下,组织协调第一、二救援力量到场救援;负责收集现场处理信息,并传达给有关领导;负责及时更新应急救援人员的联系电话,确保发生紧急状况时能及时通知到有关人员。
运营管理部负责公司内消防设施、消防器材检查,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协同救援工作,指导各单位进行防火演练、疏散演习,负责应急物资、工具的供给。
3.2.2制造一部负责窑炉意外事故应急状况的现场处置,组织和指挥事故现场救援人员的应急工作安排,以及窑炉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并严格执行《玻璃窑炉意外事故应急预案》等相关管理规定。
3.2.3综合管理部负责事故现场警戒与治安保卫;负责与地方有关部门的联络协调、灾情信息的获取以及紧急抢险等工作;负责伤病员的运输、救治和家属安排等相关事宜;负责配备应急车辆等组织工作。
3.2.4其他部门的在岗人员为事故现场的第二救援力量,应服从运营管理部值班调度的指挥、调动和管理,认真执行该应急预案。
3.3现场救援小组的组成事故发生后,根据抢险的需要,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或调度值班室组织救援力量,其救援力量分为三组。
3.3.1第一救援力量为事故发生时在岗值班人员,主要有:制造一部的熔解组、整备组和熔解岗位技术员,值班调度室和叉车司机,电器维修组和热端维修组等。
3.3.2第二救援力量指事故发生后,因第一救援力量已经不能满足处理需求,从其它部门抽调的值班人员,以及处理事故需要的人员。
主要包括:公司有关领导、应急管理组织人员,制造二部、三部、设备部、动能部、综合部等部门的当班值班人员,以及其他部门的有关人员。
3.3.3第三救援力量指社会及周边有关单位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如新站区管委会、新站消防大队、公安部门、医院,以及彩虹光伏玻璃和蓝光股份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和个人。
3.4 应急组织机构职责3.4.1成立应急指挥部,下设抢险小组、后勤保障组、治安保卫组和信息通信小组,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消防值班室,应急组织机构框架图见图2。
3.4.2应急指挥部职责公司总经理为总指挥,主管安全副总经理为副总指挥,各部部长为小组成员,主要职责有:a.发布三级以上应急响应命令,负责指挥事故、灾害救援工作,统筹安排整个应急救援行动及重大行动决策指令的发布;b.向上级部门、当地政府和友邻单位通报事故、灾害情况,及时向市政府和有关单位发出紧急救援请求;c.负责应急救援物资、车辆、场地和外援组织协调和调配,协调事故、灾害应急期间各个机构的动作;d.负责下达调配事故处理现场第一和二救援力量的指令,负责下达和求助第三救援力量的指令;e.负责事故、灾害调查的组织工作;负责总结事故、灾害教训和经验,持续完善应急救援预案。
3.4.3各小组的职责a.抢险救援组:根据指挥部的指示组织应急措施的实施。
负责组织现场抢险、围堵高温玻璃液、疏导和收集玻璃液、人员救护、人员疏散等相关工作,参与事故、灾害的调查、分析、处理、整改工作。
主要由制造一部、设备部和运营部组成,以及现场组织的第一、第二救援力量。
联系电话:b.后勤保障组:根据需要组织应急发生单位以外资源的调配,提供与事故、灾害救援、人员救护、现场恢复等有关的人力、物力支持与保障。
主要由运营部、综合部和设备部等部门组成。
联系电话:c.治安保卫组:进行事故、灾害现场警戒,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员疏散等的畅通,主要由综合部组成。
联系电话:d.信息通信组:对下摸清情况,及时、准确获得、传递信息(向领导、下级、上级等传递和接收信息),主要由运营部和综合部组成。
联系电话:3.5其他相关部门职责分工:1.财务部负责保证应急救援资金及时到位。
2.动力能源部负责环境污染事件的监测,抢险现场动力、照明电力供应,搭建临时性的建筑物,环境卫生清理、清洁等。
4、预防与预警4.1玻璃窑炉安全运行监控4.1.1窑炉安全运行监控主要分为班组、部门和公司三级,公司负责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
制造一部负责窑炉和通道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安全运行检查,负责组织班组和技术人员进行周检和每天的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
4.1.2窑炉、通道的日常检查每天至少两次,部门检查每周至少一次。
检查内容依照检查表进行,由熔解岗位技术员编制检查表和完好标准,检查表见附表五。
周检查人员由熔解岗位技术员、熔解组和整备组组成,由技术员依据检查结果,判定窑炉运行状况,提出整改意见及防范措施,报部长和公司主管领导。
4.1.3公司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窑炉安全检查,由运营管理部负责组织制造一部和设备管理部。
主要对窑炉安全管理工作和窑炉设备、设施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对不合格项提出整改意见和预防措施,报公司主管领导并督促整改。
其检查内容有窑炉、通道安全管理检查表(附表一),窑炉、通道现场设施安全检查表(附表二),窑炉、通道设备安全检查表(附表三)。
4.1.4预防措施检查发现有温度升高或“漏红”现象时,加冷风进行降温处理。
对有玻璃液“漏红”或异常点,架设温度监控点。
同时班组增加检查频次,加强异常点的监控。
4.2 预警行动溶解值班人员发现窑炉池壁、喉管、通道或卸料口等部位,有玻璃渗漏或砖体光线明显变亮时,表明有“漏红”异常现象,当班人员立即到现场进行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