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进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新编版)
Enterprises should establish and improve various safety production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national safety produc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293
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进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新编版)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我国在生产领域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各个行业安全管理稳步改善的有力措施。
从当前工作推进情况来看,经过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锤炼,企业各个层次的安全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其管理方式和手段更趋规范化。
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是难免出现一些问题,站在基层安全监管人员的角度,结合这段时间开展安全标准化推进工作的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部分工商贸企业现状及发现问题如下:
第一、很大一部分企业生产设备设施相对落后。
在日常检查督查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企业都是属于作坊式小型工厂,资金实力不足,机器设备比较陈旧,大多是大型工厂淘汰下来的旧机器,除了特种设备按照法定要求管理维护外,企业很少系统地对生
产设施特别是安全设施进行保养、检修和更换,只是在生产设施破旧不堪,甚至是濒临报废时才被动地予以整修,对生产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缺乏主动性。
第二、企业一线生产工人素质普遍不高。
首先,企业里的绝大部分劳动力是来自农村,能有高中文凭就已经算是高学历了,其本身文化水平与所从事工作的危险性不相适应,尽管通过一定的教育培训有所改善,但要促使其深刻的理解安全管理理念和技巧,包括切实参与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来,其难度显而易见,并且这些工人流动性较强,企业难以对其深入培训和长效管理;其次,机械、化工相关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数量有限,并且多数有一定学历的毕业生自我价值定位较高,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导致中小企业员工素质难以提高。
第三、多数企业负责人对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够。
很多企业负责人不能很好的了解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不清楚这项工作与他们之间的利害关系,尤其是部分负责人在利润的驱使下,不愿对安全生产进行投入,以为这是拖企业生产的
后腿,消极应付安监部门的监督检查,这种片面消极的认识在部分中小企业中占有一定比例。
第四、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基层安全监管人员普遍缺乏专业教材、系统培训和实践经验。
由于专业教材比较匮乏,加之很少参加系统的培训,也就更谈不上标准化管理的实践经验了。
第五、企业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亟待加强。
尽管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已编制了应急救援预案并且报送安监部门备案,但预案普遍缺少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尽管企业都建立了应急指挥系统或应急救援组织,但部分企业员工面对安监人员的询问时,并不清楚自己在应急处置工作中担当的职责;尽管企业配备了一些应急救援器材,但很多企业没有按规定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尽管企业都开展了应急救援演练,但多数企业仅仅是将员工集中到空旷地段,用灭火器对着事先准备好的火盆演示几下,并没有让员工手把手的试一下,演练流于形式。
第六、风险管理亟待规范。
风险管理是一项比较专业的课题,尽管一些企业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之前就已经凭经验确定了
关键装置、重点岗位、重大危险源,并登记建档,采取了一定控制措施,但是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针对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现状和发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第一、通过舆论宣传引导与政策扶持,解决企业负责人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首先,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宣传单页等渠道,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行深层次宣传报道,确保企业主要负责人了解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指导意义,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其次,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适当利用财税杠杆,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推动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广泛实施,如:对通过安全标准化考评的企业适当减免风险抵押金、降低工伤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率等。
第二、通过加强职业安全培训,解决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素质和技能不高的问题。
首先,在原有基础上,增强师资力量配备,完善教学体系,加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员、特种作业操作人员的专题安全生产培训,督促企业落实对一线生产工人的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