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618201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化学【总体评价】:王康2017年陕西高考化学继续使用全国卷Ⅱ,从整体上看,延续了2016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逻辑推断能力以及高级运用能力。
一、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都是考纲中的核心基础知识。
选择题第7题依旧是化学常识的考查,查知识点是大家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难度不大。
第8题考查N A 都是平时重点练习的,其考查的实例也与课堂讲解的例题一致。
第9目描述的数量关系很容易推出具体元素。
第10质,与2014全国II 卷有机选择题类似,较简单。
第11用,与2013年天津选择题第6正确选项。
第12系中的经典题型。
第13小比较,难度不大。
二、大题部分 【必做部分】非选择题必考部分呈现出“稳中求变,突出能力”的特点。
第26提纯的基本思路及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方程式的书写能力、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大家非常熟悉的。
第27题以正丁烷脱氢制备正丁烯为载体,与2016产率的变化原因,如果不能正确读懂图像,将很难作答。
第28题为实验题,2016的选择,陌生方程式的书写,滴定终点的判断,滴定误差的分析以及氧化还原计算。
此题与9题非常类似,题目情景一致,测定方法相同,设问方式也有相同之处。
【选做部分】2017年选考题变化比较大,第35颖之处在于引进大π键的概念,突出学生能力的考查。
第36考查有机物的命名、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等核心内容,题目中对A 、B 、D 的核心,题目比较传统,平时只要基本功训练扎实,推断题很容易突破。
【真题题号】7【真题题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此题考察化学与生活,难度较小。
蛋白质含有肽键,一定含碳、氢、氧、氮元素,而C C 。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它所含的氢氧的比例1,因此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A 正确;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B 正确;硒是人D 正确。
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L -1NH 4Cl 溶液中,NH 4+的数量为0.1 N A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 N A 2.24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N A2和0.1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 N A D此题是历年高考的热门考题。
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载体,考察各微粒数目。
1L 0.1mol·L -1 溶液中,NH 4+会发生水解,所以离子数小于0.1 N A ,A 错误; 2.4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0.1mol Mg 电子,因此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 A ,B 错误;标准状况下,2.24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总物质的,分子数为0.1 N A ,C 错误;0.1mol H 2和0.1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根据 H 2 + I 2 2HI ,0.2 N A ,D 正确。
9a,b,c,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 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c>b>a B. 4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 B此题遵循常规出题模式,由题目所给信息推出元素,而在选项中考察元素周期律(核外电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若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为2,则a 为He ,不是主族元素,因此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为8,则a 为O ,b 为Na 或Mg ;d 与a 同族,则d 为S ;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则c 为第三周期第IIIA 主族Al ;A 选项考察查原子半径的大小比较:从左到右逐渐减小,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因此,b>c>d>a ,A 选项错误;B 选项考察金属性:从左到右逐渐减弱,从上到下逐渐增强,因此b 的金属性最强,B 正确;c 是铝,其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两性化合物Al(OH)3,既是弱酸也是弱碱,C 错误;根据元素周期律,O 的非金属性强于S ,因此单质的氧化性强于S ,D 错误。
【真题题号】10【真题题目】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答案】A【新东方专业解析】此题属于高考常考题型,主要考察两个方面:一、结论原话是否正确;二、与实验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其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A 正确;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H 2,但与Na 反应时,乙醇剧烈程度弱于水,因此乙醇分子中的氢原子没有水分子中的氢活泼,B 错误;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用乙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乙酸钙而溶于水,故可将其清除,利用的是乙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的酸性,C 错误;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后的混合物为氯代物和HCl ,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的为HCl ,而不是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D 错误。
【真题题号】11【真题题目】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24224H SO H C O -混合溶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B. 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Al 3e Al +-+=D. 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 【答案】C【新东方专业解析】在往年的选择题中电化学以原电池居多,今年的电解池,题目描述简单,考察选项也较为基础。
电解池中,阳极失去电子被氧化,待加工铝质工件,需在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因此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A 正确;阴极电极不参与反应,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B 正确;阴极溶液中的阳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Al 3+的氧化性弱于H +,因此为H +放电,2 H + + 2e - = H 2↑,C 错误;电解时阴离子硫酸根向阳极移动,D 正确。
【真题题号】12【真题题目】改变0.11mol L -⋅二元弱酸2H A 溶液的pH ,溶液中的2H A 、HA -、2A-的物质的量分数(X)δ随pH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22(X)(X)(H A)(HA )(A )c c c c 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pH=1.2时,2(H A)(HA )c c -=B. 22lg[(H A)] 4.2K =-C. pH =2.7时,22(HA )(H A)(A )c c c -->=D. pH=4.2时,2(HA )(A )(H )c c c --+== 【答案】D434618201AgCl 生成。
同种结构,Ksp 越小,越易形成沉淀,说明K sp (AgI)<K sp (AgCl),D 正确。
26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CaO 、SiO 2,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还可使用___________代替硝酸。
A 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其不溶于强酸但可与一种弱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沉淀B 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H 2SO 4处理后,用KMnO 4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的含量,滴4MnO -+H ++H 2C 2O 4→Mn 2++CO 2+H 2O 。
实验中称取0.400 g 水泥样品,滴定时消耗了0.0500 mol·L -14溶液36.00 mL ,则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1)将Fe 2+氧化为Fe 3+;双氧水2或H 2SiO 3;SiO 2 + 4HF =SiF 4↑ + 2H 2O 或H 2SiO 3 + 4HF = SiF 4↑+3H 2O Fe 3+、Al 3+水解;Fe(OH)3、Al(OH)3 45.0%(1)水泥熟料中含有铁的氧化物,加入盐酸后,氧化物溶解产生Fe 2+和Fe 3+,加入氨水为4~5,由于Fe 3+比Fe 2+更易沉淀,所以加入硝酸可将Fe 2+氧化为Fe 3+,Fe 3+变为Fe(OH)3沉淀过滤除SiO 2在盐酸和硝酸溶液中不能溶解,因此沉淀A 的主要成分是SiO 2或H 2SiO 3。
SiO 2可与HF发生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iO2 + 4HF=SiF4↑+2H2O(3)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加热条件有利于Fe3+和Al3+的水解;在pH为4~5的条件下,Fe3+和Al3+都转化为Fe(OH)3和Al(OH)3沉淀。
(4)通过计算滴定消耗KMnO4的物质的量,可以计算出溶液中H2C2O4的物质的量,而Ca2+与H2C2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配平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后可得出计量关系:5Ca2+~5H2C2O4~2KMnO4由题中信息可计算出n (KMnO4)=0.0500mol/L×36.00×10-3L=1.8×10-3mol根据以上计量关系可得n (Ca2+)=4.5×10-3mol水泥中钙的质量分数为(4.5×10-3mol × 40g/mol)÷ 0.400g=45.0%【真题题号】27【真题题目】(14分)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
回答下列问题:(1)正丁烷(C4H10)脱氢制1-丁烯(C4H8)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C4H10(g)= C4H8(g)+H2(g) ΔH1已知:②C4H10(g)+12O2(g)= C4H8(g)+H2O(g) ΔH2=-119 kJ·mol-1③H2(g)+ 12O2(g)= H2O(g) ΔH3=-242kJ·mol-1反应①的ΔH1为________ kJ·mol-1。
图(a)是反应①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x_____________0.1(填“大于”或“小于”);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填标号)。
A.升高温度B. 降低温度C. 增大压强D. 降低压强(2)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出口气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
图(b)为丁烯产率与进料气中n(氢气)/n(丁烷)的关系。
图中曲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图(c)为反应产率和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副产物主要是高温裂解生成的短碳链烃类化合物。
丁烯产率在590 ℃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590℃之后,丁烯产率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