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卷第5期 2OO5年1O月 矿 冶 工 程
MINING AND M rAIJI瓜GIcAI.圈 N】既嘲 NG V01.25№5
October2005
锂离子电池超高容量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高宏权,王红强,李庆余,吕保林,黄有国 (广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对最近几年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特别是首次最大充放电容量超过500 mAh/g的负极材料进行了综述。分类详述了高 容量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其中包括碳负极材料(硬碳、碳纳米管、碳的掺杂)和非碳负极材料(锡基负极材料、过渡金属氮化物、新 型合金),并对其各自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超大比容量的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碳负极材料;非碳负极材料 中图分类号:TD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6099(2005)o5—0057—05
Development of Super-high Capacity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s f0r Lithium Ion Batteries
GAO Hong-quan,WANG Hong-qiang,LI Qing-yu,Lo Bao-lin,HUANG You.guo (Colla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din 541004,Guangxi,C )
Abstract: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especially those with maxinluln first-time charge-discharge ca- pacity above 500 mAh/g were reviewed.The research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the hi【gh capacity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s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including carbon negative materials such as disordered carbon,carbon nanotubes and doped carbon as well as non-carbon negative materials such as tin-based negative materials。transitional metal nitride and typical alloys.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 is considered to be on super-high capacity batterie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lithium ion battery;negative electrode;carbon negative material;non—carbon negative material
自1991年日本Sony公司将锂离子电池商品化以 来,锂离子电池以其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高、负载特 性好、充电速度快、安全无污染等优点,迅速在移动电 话、微型相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领域得到了广 泛的应用。在锂离子电池中,负极材料的容量是影响 电池容量的重要因素之一_1 J。目前,生产中主要采 用石墨或改性的石墨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然 而,石墨的理论嵌锂最大容量仅为372 mAh/g。为了满 足高比能量的锂离子电池的需要,寻找超高贮锂能力 的负极材料一直是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 就近年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超高比容量(>500 mAh/g)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碳负极材料 目前研究的较为成功的碳负极材料有人造石墨、 中间相碳微球(MCMB)、石油焦炭、碳纤维、裂解聚合 物b 等。通常,锂在碳材料中形成的化合物的理论 表达式是Li ,按化学计量的理论比容量为372 mAh/g。近年来随着对碳材料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已 经发现通过对石墨和各类碳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和结构 调整,或使石墨部分无序化,或在各类碳5材料中形成 纳米级的孔、洞和通道等结构,锂在其中的嵌入,脱嵌 不但可以按化学计量Li 进行,而且还可以有化学非 计量嵌人/脱嵌,其比容量大大增加,由LiC6的理论值 372 mAh/g提高到700—1 000 mAh/g,从而使锂离子电 池的比容量大大增加。 1.1硬碳 硬碳是指难石墨化的碳,是高分子聚合物的热解 碳,这类碳具有较高的比容量。Kanebe公司用聚苯酚 作前驱体的热解碳负极材料的可逆容量达到580 mAh/g,远远超过石墨类碳材料的理论嵌锂容量(372 mAh/g),从而吸引了众多的学者对其进行了深人研究 与开发。Tao Zheng等人_7 研究了由酚醛树脂制备硬
碳材料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的电化学特性。这种 材料具有近550 mAh/g的可逆容量。Wang Shu-Jun_8 把聚苯树脂炭化后制成碳电极,该电极具有首次不可
①收稿日期:2005-03.30 作者简介:高宏权(1978一),男,河北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电化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矿冶工程 第25卷 逆容量超过680 mAh/g,而且经过几次充放电比容量仍 高达580 mAh/g。W Xing等人L9 研究了由蔗糖制备硬 碳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最优工艺,由该工艺制 备的碳材料具有近650 mAh/g的可逆容量,小于170 mAh/g的不可逆容量,较小的电压滞后。另外Zheng等 人L1。。对石油焦,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氟乙烯 (PVDF),聚苯撑硫(PPS)和线型环氧酚醛树脂(ENR) 在1 000 oC下裂解,发现其可逆比容量在550~900 mAh/g之间。 硬碳具有较高的比容量, eng Tao等人【7 认为, 是它的结构与石墨层状结构有很大不同。硬碳主要是 由单层碳原子层无序地彼此紧密连接而构成,锂离子 可以嵌入到这些由单层碳原子层结合在一起的结构中 去,如图1(a)、(b)所示。 43S×l0 mm 锂离子 图1单层碳原子与石墨碳层的嵌锂模式的比较 (a)石墨型(每个碳层嵌入一个锂层IjC6);(b)单层型(每个碳层嵌入 二个锂层Ij2 C6) 与石墨层状结构嵌锂方式的不同在于,锂离子在 石墨材料中只能嵌入其碳原子层与层之间,而这些硬 碳材料的结构为单原子层的无序结构,单原子层的两 边都可以吸附锂,就像图1的(a)和(b)所示。因此,这 种碳材料结构的嵌锂容量至少为完美石墨的2倍,其 锂碳的化学计量比为 C6u 。 Sato等人L1 利用聚对苯撑(Po1ypamphenylene) (PPP)的热解产物PPP一700(以一定的加热速度加热 PPP至700℃,并保温一定时间得到的热解产物)作为 阳极,可逆容量高达680 mAh/g。MatthewsL1。 报道PPP 700储锂(Storage capacity)容量可达1 170 mAh/g。若 储锂容量为1 170 mAh/g,这表示在常温常压下可得到 “C2。Sato等人L1 认为,高储锂容量的原因是因为PPP 700既具有PPP聚合物的原始特征,又具有无序状 碳材料的特征,大的通道不仅增加了锂的扩散能力,而 且使锂能够到达PPP一700的各个位置。另外,PPP一 700片层边缘位置相对较多,碳原子能以共价键和离 子键的形式和锂离子相结合,除了每6个碳原子可以 嵌入一个锂离子外,锂原子还可以通过共价键 的 形式占领没有被锂离子占领的位置。高比容量的碳负 极材料,可以大大地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但是部 分裂解的碳材料存在着电极电位过高、电压滞后 ]、 首次循环不可逆容量过大等缺点l1引,目前尚未工业化 应用。 1.2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的新领域, 通过在碳材料中形成纳米级空穴和通道来提高锂在这 种材料中的嵌入/脱出容量,可以获得远远高于Ⅱ 的 理论比容量(372 mAh/g)。王春生等人L1 制备的孔中 含有srlo2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比容量比石墨材料的 理论比容量还高,达到800 mAh/g,而且材料的循环性 能好,循环20次以后,仍能保持85%的比容量。 GaoN7]通过球磨材料制得的碳纳米管可逆容量为1 000 mAh/g相当于( .,C6),不可逆容量为650 mAh/g。吴 国涛等人L1。 以纳米铁粉催化剂热解乙炔气制备的碳 纳米管,初始容量为640 mAh/g。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 备的碳纳米管首次可逆容量达到700 mAh/g,经过表面 镀铜修饰后,初次放电效率可提高到55.9%[1引。陈茂 惠等人 通过氧化铝模板法在650℃下制备的碳纳 米管,其可逆嵌锂容量可达650 mAh/g,并且有较好的 循环性能。张爱黎等人L21 用热分解法制备了碳纳米 管,其初始放电比容量达到了654 mAh/g,且循环性能 较好。 碳纳米管的储锂机理与中间相碳微球(McMB)有 类似之处,是由于其存在着纳米空穴。Mabuehi等 人 将中间相碳微球在700℃热处理后作锂离子电 池负极后,发现其比容量高达750 mAh/g。他认为中间 相碳微球(McMB)内部存在大量的纳米级孔,充电时 锂离子不但嵌入碳层之间,同时也嵌入纳米级的孔中, 故放电容量高,如图2所示。
U-- 棍
充电l f放电 臣
充电\ /放电
图2 MGMB嵌锂机理 ●锂离子
Peled等人 认为碳纳米管具有超出石墨的理论容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