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南石油大学毛概期末考试题A

#西南石油大学毛概期末考试题A

西南石油大学《毛泽东思想概论》测试试卷

(第一套A)

一、单项选择题(在答题卡上把正确答案所在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计20分)(答案在最后)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的是( )

A、刘少奇 B、朱德 C、邓小平 D、王稼祥

2.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是( )

A、批评和自我批评、统一战线、群众路线

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C、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

D、唯物主义、辩证法、实事求是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回答的问题是(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

4. 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 )

A、群众路线 B、实事求是 C、“三个代表” D、科学发展观

5.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

A、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6.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 )

A、军阀势力、地主阶级、民族资本家

B、帝国主义、买办资本主义、封建主义

C、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

D、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

7.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8. 我们今天讲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 )

A、人口多,底子薄 B、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地区发展不平衡 D、农业人口仍占很大比重

9.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增强大中型国有企业活力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D、改革旧的价格管理体制 10. 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 )

A、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B、维护社会稳定

C、控制社会需求的过快增长 D、大力发展生产力

1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1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

A、市场经济

B、计划经济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展

D、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

C、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D、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4.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发展( )

A、循环经济 B、粗放型经济 C、集约型经济 D、市场经济

15.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 )

A、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C、依法治国 D、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

16.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 )

A、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B、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C、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B、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民主法制

18.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起初是为了解决( )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港澳问题 D、台湾问题

19. 当今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一边倒”政策

C、“一条线”政策 D、不结盟政策

20. 在2008年北京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获得的金牌总数是( )枚

A、32 B、36 C、51 D、100

二、简答题(要求简要回答。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①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4分)②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分)③在这个理论体系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诗史,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2分)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2分)

2.怎样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分)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2分)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2分)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2分)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1分)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1分)

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因此,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的总汇。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分)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毛泽东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最主要的贡献,而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独创。毛泽东的著作和其他领导人的著述、党的代表大会等主要会议的文献,都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各自的贡献。毛泽东晚年的一些错误思想观点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不能说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的总汇。(5分)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因此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分)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但是,它又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领导权不再由资产阶级来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只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5分)

3.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分)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5分)

4.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1分)

邓小平认为,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实现富裕;社会主义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不能搞两极分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需要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要通过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不能搞平均主义。(5分)

5.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1分)

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二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和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把发展市场经济和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5分)

四、材料分析题(认真阅读分析下面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材料,然后回答相关问题。共计30分)

材料1: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我们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当代世界发展的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而应该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应该是人和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完成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加快经济增长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党中央正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

材料2: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的发展既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也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约束的巨大压力。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过去未曾凸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科学发展观正是为了解决新问题提出来的,它针对我国发展过程中一些领域和方面出现的发展不够平衡问题,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和自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思路,深刻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材料来源:2008年7月18日

人民网-理论频道)

材料3: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辉煌,举世瞩目。回顾30年的发展历程,各类人才蓬勃涌现并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无疑是重要的时代特征之一。从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唱响“科学的春天”到新世纪初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部署“人才强国”战略,从响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大力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无不体现全党全社会对人才的关切和重视;从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建设协调发展,从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等使用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到“神舟”飞船、探月工程等尖端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无不显现各类人才的巨大推动作用。……这些年,我国积极开发人才资源,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等工作取得很大成绩,然而,“重物轻人”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相对于人才资本投资和招才引智,一些地方更热衷于物质资本投资和招商引资,经济发展过多地依靠廉价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很难形成推进发展的持续拉动力,加上资源、能源、环境的约束,实现科学发展更面临一座座难以逾越的“火焰山”。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出路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特别是要把人才作为支撑科学发展最为宝贵、最可持续和最具潜在优势的战略资源来看待,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人才优先发展和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依靠人才开发和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材料来源:2008年11月13日 新华网-时政频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