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淮滨县马集省级生态镇环境保护规划

淮滨县马集省级生态镇环境保护规划

1 1.总 论 1.1任务的由来 马集镇位于淮滨县中部偏西,距淮滨16公里处。西与新里、芦集毗邻,北与三空桥、固城接壤,东与台头到乌龙港为界,南与邓湾相连,面积68.4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166个居民组,总人口31081人。该镇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信阜公路穿境而过,马包路、马赵路、马邓路交汇于此。是全县的重要客流中心集散地,有发往上海、萧山、深圳、信阳等大中城市客车,共有乡镇企业550家,从业人员2425人,年上缴利税152万元。采取以“公司+农户”,“场+农户”的畜牧养殖业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饲养量达55万只(头),总产值达5000万元,该镇也是全县粮食主产区,2005年,粮食总产量达2.4万吨,农业生产总值达40000万元。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信阳市决定大力创建生态县、环境生态乡镇、生态文明村,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创建生态乡镇,是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羸”的重大措施和重要载体,也是促进乡镇环境建设,提升其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组织形式。目前,正值国家环境保护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生态乡镇创建活动。而乡镇环境保护规划是进行各级生态乡镇创建活动最终验收的重要必备的材料,是生态乡镇创建过程具体落实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受马集镇政府 2

委托,信阳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依据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划编制了马集镇环境保护规划。 1.2编制依据 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若干意见》(中发[2002]11号); (13)《全国生态保护纲要》;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5)《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16)《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 3

(豫环然[2001]38号); (17)《小城镇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环发[2002]82号; (18)《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定》(豫政[1999]93号); (19)《河南省淮滨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 (20)《马集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21)《马集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22)《淮滨县马集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 (23)《信阳市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 1.3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1.3.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马集镇生态环境特点,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解决马集镇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镇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马集镇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协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1.3.2规划原则 (1)坚持经济建设、城镇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相互统一。 4

(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针对马集镇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合理确定马集镇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 (3)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4)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以镇区水污染防治和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兼顾镇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即要满足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为后代预留下可持续发展空间。 (5)坚持将城镇传统风貌与城镇现代化建设相结合。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保护相结合,科学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6)以城镇总体规划为依据,坚持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服从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注意保护规划与其它专业规划的相互衔接和补充,充分发挥其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综合协调作用。 (7)坚持科学性、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既要立足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使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1.4规划范围与规划时限 1.4.1规划范围 5

本次环境保护规划的范围是马集镇的全部行政区域,规划区总面积为68.4平方公里。 1.4.2规划时限 近期:2010——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1.5规划的技术路线 任务确定后,在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找出马集镇压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同时,结合马集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确定规划的重点、总体目标与指标。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运用生态经济学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分析研究所得资料,将规划重点与主要任务分解到各个规划方案之中,编制出规划文本。本规划充分体现环境保护的特点,突出重点并加强薄弱环节的规划论证,确保马集镇环境优美小城镇建设的科学性、创新性、和超前性。同时,注意与现有规划、计划的相互衔接,以增强环境保护规划的可操作性。 1.6规划重点 目前,马集镇的生态环境本底较好,尚没有产生大的污染破坏。淮河支流流经北部三个行政村,因此本次规划在对镇区环境综合整治、镇域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全面规划的同时,要重点突击生态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具体规划重点内容如下: 6

1.6.1生态资源保护 马集镇有大面积的平原地带,因此,建立生态保护区,附带发展生态旅游业,是规划的一个重点。 1.6.2水污染防治 作为水乡,其主要河流的水环境保护在整个环境保护规划中显得十分重要。对马集镇而言,随着镇区规模的扩大,人口增多,镇区的生活污水将逐年增加,如不及时处理,直接排入施线行,势必加重施线行的污染负荷。因此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对镇区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是近期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1.6.3饮用水源地和湿地保护 将划分出镇区自来水厂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为开发建设活动控制区。 1.6.4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马集镇区域内的各项环境要素质量要达到规划目标要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就必须以各级生态文明村创建为载体,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7

2、马集镇基本情况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 马集镇位于淮滨县中部偏西,距淮滨16公里处。西与新里、芦集毗邻,北与三空桥、固城接壤,东与台头到乌龙港为界,南与邓湾相连,面积68.4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166个居民组,总人口31081人。该镇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信阜公路穿境而过,马包路、马赵路、马邓路交汇于此。 2.1.2气候条件 马集镇地处两淮之间,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热、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1046mm,蒸发量为1480mm,年际降雨量相关悬殊,年内降雨分布不均,夏季雨热同季,冬季干冷少雨,春、秋季节气候变化波动较大。全年无霜期226天,日照时数2139h,年日照率48%。年平均气温16℃,光热能接近于江南。 2.1.3河流水系 马集镇属淮河水系,水资源比较丰富。淮河一级支流饮马港河流经镇北部3个行政村,境内河段3.5km,沟塘湖堰更是星罗棋布,天然河流与人工渠道、水库、塘堰构成排灌两用水系。 2.1.4自然资源状况 8

(1)土地资源 全镇土地资源总面积145293亩,已利用13192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1%,其中耕地83497.6亩,园地 1571.9亩,林地7542.6亩,非农业用地 17280.3亩,存在主要问题是:土壤有机质贮量偏低,氮磷钾比例失调;中低产田面积较大,土地投比不高,土地资源浪费等。 (2)气候资源 太阳能平均辐射总能量为118.25千卡/平方厘米,属太阳能资源一般区。但无霜期长,可耕作期有300天,≥10℃积温期间的总辐射量为97.62千卡/,与降水和大田作物活跃生长期同步,因此,太阳能综合开发利用有一定的潜力。风能平均密度为55W/㎡,属风能不可利用区。 (3)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0×107立方米,3座中型水库,6座小型水库,82口万方大塘。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同进受蓄水工程布局、数量、规模及调节性能等因素的制约,开发利用不够充分。 (4)生物资源 马集镇属亚热带向暖漫带过渡区,气候温暖湿润,雨水丰沛,热量充足,适宜各种过渡带作物生长,动植物种类较多,生物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有高等植物1000多种,脊椎动物80余种。由于本区开发时间较早,属人类活动高度密集区和典型的传统农业区,因此,野生动物资源种类不少,但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