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高效课堂,我与学生共成长
刚步入教育行业,就听说吉安在大力倡导高效课堂教学,多么陌生的词。
对于一个刚走上讲台的我,要怎么把一堂课上完,都是相当的吃力,更何况要上好一堂课,这堂课还要达到高质量、高效益,这无疑是难上加难。
这时前辈们说:“你们最容易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更能很好的运用这种方式。
”原因就是我们还没有受传统教学影响,可塑性很大,的确如此。
在领导的厚爱下,带着忐忑,带着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好奇,开始和学生们一起启程,共同成长。
带着对高效课堂的浅薄了解和平时自己实践中的学习,开始慢慢地将这种教学方式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中去。
起初就遇到了不少问题和困难。
首先就是小组的分配问题,有些学生偏科比较严重,很难合理而匀称地搭配组成员,达到这四个人语、数都可以互助。
而且在乡镇由于一个班比较庞大,分的组会较多。
其次,课堂上的问题,由于小组较多,一堂课下来难以照顾到每一个组的成员,还有很多学生在这堂课中没有很好的展现自我。
接着就是学生受传统教育影响较深,这次课改都是从四年级开始实行,学生们从1—3年级一直都是接受着老的教学方式,突然转变成新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很难转变自己的角色。
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要打开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的大门难度较大。
而且在学习中学生都习惯自己独立学习,缺少和同学合作学习,也缺乏互助学习的精神,
不善于帮助身边的后进生。
然后就是学生的接触面较窄,生活在乡村,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有限,因此,课堂上就很难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回答问题时表达就不多。
纵使有些学生满肚子墨水,可他就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所以表达能力上的提高还需很长时间。
最后一环节,评价机制难以健全,高效课堂中要求很好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于学生的每一环节的表现都应该有相应的评价。
这既需要精神上的评价,也需要物质上的评价,精神为主,物质为辅。
在具体实践中精神鼓励是很容易做到的,关键是物质评价。
我在实际中采用“百分制”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给学生打分,满一百分奖励一本练习本,可这么多的奖品该谁来买单?
理论终将是理论,运用起来棘手多了,在运用过程中问题重重,一堂课下来并没有自己设想的那样完美。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摸索,通过外出学习和向书本学习,我逐渐试着去解决这些问题。
在班上我很注重组长的培养,开始我每天都会检查组长的作业,组长每天都要向我汇报成员今天的情况。
其实向我汇报也是锻炼组长的一种方式,他们没说好我会让他们重说,直到我满意。
课堂上我经常叫组长回答问题,教他们怎么表达,怎么预习,每天都会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这组的情况,教他们怎么组织好成员的学习。
“要想成员听你的话,那首先得自己样样做好”,这是我经
常对组长说的一句话。
平时组长出错我会罚得更重,但当他帮助了成员,我会奖励他,肯定他的能力。
所选组长一般都要语、数基础还好,而且很有管理能力,这样培养起来会更容易,将他们培养好了,那么他们就能很好地组织他们这组的学习,并且将我所教给他们的也教给他的成员们,他们明白他们是个团体,光一人优秀是没有用的。
他们也将成为老师的得力小助手,这样也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解决因班级庞大而忽略了一部分学生。
当组长培养的差不多时,我更多关注的是组成员的成长,因此我自创了一些活动,如“小小舞台我做主”,每节课的前五分钟我是留给学生支配的,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那五分钟。
表演出色的我会大力提倡向他学习,有进步的我会给他加分。
还有“抢答王”、“汉语达人”等等,在游戏中学习语文,那些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学生立马提起神来了,还培养了这组的团结精神。
虽然问题依然还有存在,但我也从中感受到新的教学方式带给我的轻松和快乐。
经过差不多一年的摸索、实践,我和学生都在进步中。
如今我这个班的大部分学生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在我的引导下,开始喜欢上这种教学方式,特别是语文水平偏中上游的,他们改变得很快。
像我们班的曾慧同学,她自身功底不错,能很快地进入高校课堂的教学。
曾经的她,在课堂上只能用简短的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想法,现在她已经能滔滔不绝,而且所表达的内容都非常新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还有我们班的曾霖同学,她不光自身很好的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她还是一个非常棒
的组长。
她这组有四个人,除了她另外三位有两位语文基础一般,还有一位是班上语文基础相当糟糕的,有这些成员这个组长肯定不好当,可出乎我的意料。
在曾霖同学身上我看到了光芒,原本这组的人不管是预习工作,还是上课的表现,作业的完成,都是比较糟糕,这组人对学习就是处于一种惰性中。
可曾霖让他们改变了这种惰性,甚至变成了学习积极分子。
其实在曾霖同学身上有一种团队意识,他明白她这组光她自己学好是无济于事的,依然会是班上最后一组。
因此她耐心地指导他们这组成员的学习,时刻督促他们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讨论中,她尽力引导其他成员进入正轨,教他们怎么表达,让整组的人在讨论中都开口说话,都能有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很快地完成任务。
如今他们这组每个人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课堂中发言积极,表达充分、合理。
特别是他们这组的罗文祥,曾今从不完成作业,课堂上从不听课,考试从不把试卷做完,让我很头疼,如今他会自觉完成任务,背书也积极了,还会主动拿作业给我检查,上课也积极发言,成绩也有明显的进步,让我感到很欣慰。
在这差不多一年里,班上还有很多学生都在进步中,曾不爱发言的;曾表达能力糟糕的;曾回答问题如蚊子叫的;曾不爱写作业的;曾不爱背书的;曾不爱和同学合作学习的;曾不爱帮助同学的,如今在逐渐减少。
虽然还有些学生仍无动于衷,在原地踏步,但我相信我自己,更相信那些学生,他们都会快快成长的。
经过这两个学期的学习,我发现高校课堂确实可以让老师轻
松快乐,学生们的负担和压力也更少了,学得也快乐。
但我觉得前提是不要完全按部就班,不一定要完全按照高效课堂的模式来教学,毕竟每个地方、每个班的学生都是不一样的,还是应该依照本校、本班的具体情况来采用高效课堂中的理论,否则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