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同中规定的合理期限的规定解释(可编辑).doc

合同中规定的合理期限的规定解释(可编辑).doc

合同中规定的合理期限的规定解释(可编辑) 合同中规定的合理期限到底有多长合理期限一语在立法上概念模糊不清司法适用存在分歧在合同法中多次使用值得论证建议就合理期限之规定进行立法完善。

关键词:合理期限合同法立法立法技术在经历了长期合同立法割据造成或法规竞合、或相互抵触立法资源浪费、成本增加司法冲突不断、执法困难交织的局面之后一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的颁行无疑给法律界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一大喜讯圈内圈外颂扬有加。

但是综观整个《合同法》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虽然统一合同法较之前三部合同法(《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有了很大的立法进步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完美无瑕它在立法上依旧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缺陷诸如缔约过失责任问题、债的保全措施问题、合理期限泛用问题、履行生效问题、合同类型缺漏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若得不到重视并及时解决势必造成司法实践的困难使这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民商事法律的功能和效力的发挥受到冲击。

因此法学界同仁都必定会对相关的问题进行积极探讨。

本文拟就该法众多的问题之一──“合理期限”一语的泛用问题阐发些许愚论并借以就教于方家。

①“合理期限”在《合同法》中前后使用共计六处之多分别出现在第二章(合同的订立)第条第四章(合同的履行)第条第六章(合

同的权利义务终止)第、条第七章(违约责任)第、条。

适用的条件和情况分别是:承诺到达要约人的期限中止履行后对方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的期限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仍未履行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的期限法律没有规定或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何时行使经对方催告后仍不行使该权利消灭的期限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债权人未要求履行而丧失请求权的期限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应当提供证明的期限。

诸多条件下使用“合理期限”在立法上是否妥当笔者认为甚有论析之必要。

一、合理期限的法理透视民法上的期限即法律行为所附之期限是指当事人以将来确定发生事实的到来决定法律行为运转效力的发生、或存续或了结的附款。

(P)针对于合同法律行为是指一方当事人要求对方履行义务的时间界限也是确定合同是否按时履行义务的客观标准。

(P)合同的期限是订立合同的基本条款之一在《合同法》第条中有明确规定。

但是由于合同类型繁多具体条件和情况殊异有些合同是不宜或不可能订出明确的履行期限的这也是尽人皆知的客观事实。

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合同法》多处采用“合理期限”这一用语。

法律明确定有期限的自不待言当事人约定期限的交易双方均认可亦无须赘述。

但是在法律没有规定当事人亦无约定期限的情况下一旦双方对履行期限问题发生争议如何认定期限合理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合同法》为制定法列举性很强其一经施行必然依法条之规定付诸司法实践。

遗憾的是该法使用“合理期限”达六处之多出现在从合同订立到违约责任的不同阶段其含义必定有所差异。

纵然立法技术难以达到对一切合同的期限作出精确界定但根据不同的适用阶段作出相对归类和较为细化的概括性规定应不是十分困难的事也能使得司法实践操作的根据较为充分。

除立法技术原因外《合同法》在制定时恐怕对“合理期限”泛用所可能造成的消极后果亦考虑不够。

作为成文法之特别法《合同法》在司法实践中具有优先适用的地位。

“然社会事物变化万端法律之观点自难概括无遗”。

(P)当成文法未能对具体事物给予明确解释时可适用习惯法习惯法也无法解决法院又不得以法律无规定或规定不明确而拒绝受理争议案件时大多数国家的民商法都认为可依自然法则裁判。

这在一些国家的民法中有明确规定。

如《奥地利民法典》第条规定:“无类推之法规时应熟思慎虑依自然法则断之”《瑞士民法典》第条第项规定:“本法未规定者审判官依习惯无习惯者依自居于立法者之地位所应制定之法规判断之”第项规定:“于此情形法院须恪守稳妥之学说与判例”。

在“实体法不备或不明确时法律人须返回此种事物之本质”。

(P)这正是法理要义之所在。

从法理的角度考察《合同法》当事人完全按照契约自由的原则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地订立合同悉数遵从民法的基本原则。

对法律不能精确规制的合同期限各国立法均面临同样的课题表述方式也不相同。

《德国民法典》表述为“适当的期限(见第、条)(P、P)《日本民法典》表述为“相当期限”(见第、条)(P、P)我国台湾地区表述为“相当期间”(见《中华民国民法典》第条)(P)我国《合同法》采用“合理期限”。

无论“适当、相当”还是“合理”其基本含义是相同的。

对“合理”一词如何理解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一)社会普遍认可的事理。

这一观点近似于自然法之法理。

也就是说某种情形是否合理没有法律强制性规定是社会生活约定俗成的而不依某一方当事人的主张。

一般社会公众均认为是合理的那么它就是合理的。

(二)交易习惯。

在特定的交易中一般都会有该种交易的持久性或连续性而形成某种交易习惯。

在合同双方当事人未订立明确期限时依该种交易习惯确定的履行

期限即为合理期限。

(三)行业常规。

有的行业关于合同期限有沿用的常规订立合同时不再载明则按照行业交易常规确定期限是否合理。

(四)当事人认可的情理。

订立合同充分体现意思自治原则尊重当事人契约自由是合同立法的基本精神。

只要当事人对方所涉处的条件或情况给予相应的理解或谅解就合同之期限相互认可并不反悔该期限即为合理期限。

(五)法官根据对同类案件的判决作出的推理。

这本是判例法的原则但鉴于两大法系的相互吸收和借鉴《合同法》业已采纳了英美法系的某些观点和作法(如不安抗辩权)所以法官根据同类案件的判决对期限的合理性的认定也应在某种程度上给予肯定但必须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以防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

《合同法》多处使用“合理期限”却未对这一概念所适用的情况作出相对细化的解释和说明未免过于笼统。

概念的不周延无疑会影响法律效力的发挥和实践操作故而对“合理期限”进行法理分析应当有所助益。

二、“合理期限”在《合同法》具体条款中的使用分析(一)第条第款第项:“要约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承诺应在合理期限内到达。

”此条“所谓合理期限就是要考虑给承诺必要的时间”(P)它“涉及要约人接受要约约束期间问题也涉及受要约人作出承诺期间的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