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底电缆接头结构设计

海底电缆接头结构设计

《机械产品规划与创新》课程大作业
班级:120222
学号:120207111
姓名:宋涛
任课教师:王洪喜
《机械产品规划与创新》课程大作业
一、论述题
1、详细论述机电产品开发的一般过程;(10分)
这是机电产品开发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

如果对市
知道与自己同类产品的相关信息,了解市场真正的需
产品规划:产品规划决定着产品的生产周期,一个完善而又合理的规划
能够使产品在整个设计加工阶段进行的非常顺畅,从而保证了产品的生
产周期。

规划时,要尽可能的详细,把握每一个细节,合理划分时间间
隔,竟可能让有些工作并行展开。

这样就保证了产品在整个开发过程中
的顺畅性,合理性。

产品定义:这一阶段就是确定产品的主要性能参数以及产品的发展方向,
例如,生产一台车床,就得它的主轴的最高转速,加工零件的最大回转
半径,最大长度等相关参数。

所以产品定义要根据市场以及加工制造条
件等多方面因素合理定义,切勿盲目,一味追求高端。

方案设计:方案设计是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困难
的一步,一个合理的方案,能够提高整个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这时,就
得团队各个成员设计方案,在逐一优化,对比。

还可以利用好多确立方
案的方法。

进行全面的,完整的方案设计。

详细设计与样机加工:详细设计阶段,可以利用设计软件,进行零件设
计,装配设计,人机交互设计,刚度强度校核,样机仿真,加工仿真等
等,对产品进行全面的虚拟化设计,再进行样机加工。

对样机进行调试,
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进。

改进设计:在对样机进行必要的改进,使其性能更加稳定,产品竞争力
进一步提高。

:不同的产品包装运输方式也是不同的,有的产品必须还要设计产品与包装运输的底座相互固定的零件,有的产品还需要在下面设计出
让叉车铲能够叉装的空间,以便于运输包装。

2、机电产品概念设计的常用创新方法有哪些,并说明每种方法的特点。

(10分)
答:(1)、头脑风暴法:
* 记录所有产生的思想。

* 产生尽量多的思想,并且描述该思想。

* 疯狂的思考。

* 不允许评价思想,只是产生思想。

(2)、6-3-5方法:
* 6个参与者,每个参与者3个想法,5分钟用来评估概念。

(3)、功能类比法:
* 考虑功能的时候,可以类比别的相似功能的方案。

(4)、参考书、杂志和网络:
* 可以参考大量的资料,利用网络查找相关专利。

(5)、专家:
* 可以直接咨询相关技术方面的专家,但是这样成本太高。

二、方案设计题
1、设计一套用来测试重力加速度g的实验设备,据所设计的结构,分析影响测量精度的相关因素?估计所测量的g值的精度。

(40分)
要求:(1)分析测量原理;
(2)有结构原理图,所有图形需要自己绘制;
(3)给出测量操作步骤;
(4)有测量精度分析;
(5)核算加工制作该设备的成本(尽量详细);
(6)用Gantt图描述该设备的开发计划
(7)不需要做实物
测量重力加速度设计方案
1.1、测量原理
利用频率为50Hz的打点计时器来测量重力加速度。

把打点计时器竖直的固定在铁架台上,在重锤上固定好纸带。

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复写纸的下方,打开打点计时器的开关,让重锤带着纸带自由落下,就可以得到一条打有点的纸带,再
进行数据处理。

根据加速度有关公式:
纸带
打点计时器的周期为T=0.02s
由加速度原理可得:任意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其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所以:V t=ℎ2/(2T)○1V0=ℎ1/(2T)○2
V t2−V02=2gH○3
联立○1○2○3式可得重力加速度g.
1.2、结构原理图
减重橡胶垫
铁架台
1.3、操作步骤
1)、选取纸带,和砝码固定,并把纸带放在打点计时器复写纸的下面。

2)、打开电源,使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纸带,让砝码自由落下。

3)、重复上面两步多次。

4)、选取打点清晰的纸带按照测量原理计算重力加速度。

1.4、测量精度分析
由于纸带和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还有打点计时器的工作不一定完全稳定,测量的误差,计算的误差最后会使测得的值小于理论值。

大概范围是(9.6—9.75)m/s2之间。

1.5、装置成本
1.6、设备开发计划
2、如图所示,在直径为60mm、深度为3000m充满海水的井内,有一个井下工作的仪器舱,为了给仪器舱供电,用电缆绞车携带电缆上接头下放,与井下仪器舱上部的电缆下接头对接,对接后可以实现地面为井下仪器舱供电。

(对接时可以利用上接头下放的惯性力)(40分)
要求:
(1)设计电缆上接头和电缆下接头内部原理结构,使得对接后能够通电并与环境可靠绝缘;
(2)绘制电缆上、下接头的内部结构图(二维、三维皆可),图形清晰,能够确切反映设计意图;
(3)撰写详细设计说明。

(说明书见后)
井下供电对接系统示意图
大作业要求:
1、原理方案表述清晰,所有图形都是自己绘制(可以手绘,也可以计算机绘制,二维三维不限)。

文字全部自己输入,可以借鉴网络上的信息,但不得从网络上粘贴任何文字和图片资料;
2、在满足实现目标的前提下,设计方案可行性、经济性要好;
3、大作业需要采用A4纸打印,排版装订整齐,不得有错别字;作业内部标题用4号字,内容用小4号,宋体。

封面有学号和名字(封面模板);
4、交作业日期:2015年1月6日早9:00 由班长交到我的办公室(工2-507)。

产品设计说明书
——井下电缆对接系统
目录
1.设计背景
2.设计方案
3.工作原理
4.总结
5.三维装配图
6.爆炸图
井下电缆对接系统设计说明书
1.设计背景
如图所示,在直径为60mm、深度为3000m充满海水的井内,有一个井下工作的仪器舱,为了给仪器舱供电,用电缆绞车携带电缆上接头下放,与井下仪器舱上部的电缆下接头对接,对接后可以实现地面为井下仪器舱供电。

(对接时可以利用上接头下放的惯性力)
3000
2.设计方案
为了实现井下电缆的成功对接,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保证上下接头良好的导通,并且有一定的安全保障系数。

2.要保证连接和断开的方便性。

3.必须保证接头有一定的密封性,防止接头外部的海水与接头内部的海水导通,以
造成短路。

4.便于加工,成本低,使用方便。

所以,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采取具体方案如下:
上下接头采用锥形设计如图所示,上下锥头的设计是为了更好的对接,并且上锥头在水中减少水的阻力,有利于上锥头的下落。

还有,下锥头呈喇叭口设计,可以更加方便的进行对接。

上锥头下锥头
在解决密封问题时,特意设计上下橡胶套,并且在上密封套上增加三层密封圈,以阻隔海水,防止短路。

如下图所示
上橡胶套下橡胶套
由于海水本身就是良好的导体,所以,可以把下锥头中没有排干净的海水用作上下锥头之间的导体,来保证良好的导通。

如图所示
海水
为了保证上下接头的稳定连接,所以在上下接头之间增设强性磁铁,从而使它们更加稳定的工作。

3.工作原理
把装好的上接头通过电缆连接稳定,然后释放,上接头在绞车的作用下下降,直到与下锥头接触。

排除多余的海水,上下橡胶套通过密封圈密封,是内部海水与外部海水彻底断开,达到绝缘密封的目的,然后,内部通过强性磁铁锁紧,利用内部剩余海水的导电性,就可以接通上下接头,使仪器正常工作。

4.总结
通过这次作业,使我更加清楚了理解了课本上的知识,同时开阔了视野,自身能力得到了全方面提高,对软件的应用能力有所提高。

最后,感谢王洪喜老师的热心指导。

4.三维装配图
5.爆炸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