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文章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数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数学教学积极性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的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它的独特作用。
多媒体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通过丰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向外传播信息,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
在数学课堂上运用这种图、文、声、像、影并茂的信息手段,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及时有效的反馈给学生,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化静为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数学学科枯燥乏味的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难谈得上学习兴趣,加上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少,很多学习内容不易理解,教师如果还是一支粉笔一本书,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
现代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形象、更为直观、更为现实的学习材料,化静为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化枯燥为有趣,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过程的有效方法。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现实生活中的感人画面、声光形色兼具的生动故事呈现给学生,不仅能有效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还能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化枯燥为有趣,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课时,为了有效的达到认识人民币的面值,掌握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借助于多媒体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可以自主购物的动物超市。
在这个超市里,可以往小熊、小鹿等小动物的购物车里随意的放入商品,根据商品的价格随机认识相应的人民币的面值,再根据付钱方法的不同掌握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并学会怎样正确的使用人民币。
又例如在教学“周长的认识”一课时,采用动画故事引入:两只蚂蚁围绕一片树叶的边缘跑步,一只跑了一周,另一只只跑了一周的一半,从而引入周长的认识。
生动形象的画面,伴随这美妙的音乐,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2、化静为动,展现不一样的教学过程
多媒体的最大优点是能够清楚展示教学课堂中教师难以用言语表达清楚的概念、数量关系、抽象的图形或知识点。
利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抽象的问题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能够顺利的突破教学重难点,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这个内容时,借助于多媒体鲜艳的画面,加上形象的动画,直观地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如何拼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演示出来,学生的注意力较好的集中在学习上,促进了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理解。
3、人机互动,加大练习密度
在计算机普及的今天,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不断提高,很多教师可以制作出交互性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比原来单一的师生交
流、生生交流增加了生机交流、师机交流。
例如,在课堂中出现的“对不对,好不好的问题”原来只是师生交流来完成,现在可以由学生和电脑来完成,这样节约了教师提问的时间和学生回答的时间。
特别是在复习课中,练习题、巩固题、作业题都能快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尽快的投入练习,伴着答对时悦耳动听的音乐,答错时难听刺耳的声音,大大节约了课堂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能帮助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由于有些知识都比较抽象,加之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所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困难。
而多媒体的引入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直观的展现出来,帮助他们理解知识、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先让学生想想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我们能将一个圆转化成长方形吗?它们的面积有没有变化?让学生猜测后出示了圆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并进行比较,使学生们逐步达成共程:圆的半径就是长方形的宽,圆周长的一半就是长方形的长,使学生很快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及时地用计算机完整地演示剪开、拼补的过程,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圆面积推导的整个过程,帮助他们理解本课时的重点,突破难点,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
三、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立体感没有建立,缺少必要的感性认识,多媒体能展示具体形象的媒体,使学生从事体验直观与抽象的关系,如在教学“平行和垂直”时,用多媒体出示一些实物模型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观察有关平行线,垂直线的现实原型,使其建立直观表示的感性认识,在具有充分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演示平行线垂直线,引入相关概念,这样使学生能轻松自如地进入数学的学习状态。
四、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数学的目的,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进行有独特见解的思维活动。
借助多媒体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向思维的情境,学生在这中情境中会积极思考,开发潜力,培养创新能力。
例如,活动实践课“计算多边形的面积”教学时,利用课件出示一个多边形草地,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出这个多边形的面积,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有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通过思考,画一画计算出草地的面积。
教师课前预设了学生会相出的多种做法,设计制作成课件。
每位学生看到其中的做法有的是自己想到的,有的是自己没有想到的,对于自己没有想到的解法会重点去看,边看边思考产生强力的求知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宽了他们的解题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呢?
1、有效地选择内容
有的教师为了实现教学方式的改变,盲目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这样不但会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对学生掌握知识也不利。
不是每一节数学课都需采用多媒体教学,比如,乘除法一类的计算,一般来说,采用常规的教学方式;而数形方面的教学例如:几何图形,观察物体等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还能培养学生想象力,创新思维等。
2、有效地制作课件
课件不能拿来主义,有些教师为了方便随便的从网上下载些课件,不联系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实际,这样的教学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只能是事倍功半的效果。
所以我们教师要自制课件,制作课件要以学生为本,灵活的结合教材与教学实际,这样才能真正激起学生的兴趣。
总之,现代课堂教学中,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通过多媒体形象的展示教学过程,解决教材中
的重难点,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始终在兴奋、愉悦的状态下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