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言语理解与表达之选词填空解题思路

言语理解与表达之选词填空解题思路

选词填空被辨析词的类型主要有:一、实词的辨析(以近义词为主)二、虚词的辨析(以关联词为主)三、成语辨析这种题型一般是先给定一个句子,在某些关键词处留出空格,要求考生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填入句中空格,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最连贯、最完整。

一、实词的辨析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类。

实词是相对于虚词来说的,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在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对于实词,通常考查考生对词义相近的词的辨析能力,而辨析的对象,归根到底就是词语的语义。

只要我们能区分好词语的语义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就能轻松提高选词填空这一题型的正确率。

下面就如何掌握近义词的语义提供几种有用的方法。

1、辨词语的特定“方向性”有些词语有特定的“方向性”,如果在选择时忽视这方面的意义,就会出现错误。

【例1】这家酒店刚开业,服务质量肯定不错。

我们今天就光顾它。

【解析】“光顾”,敬辞,表示欢迎客人到来。

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而不是顾客自己到商家去的用语,故“光顾”误用。

类似的词语还有“惠存”、“斧正”、“垂询”、“雅正”、“惠临”、“惠顾”、“惠允”、“光临”等等,这些词语所表示的行动都不是“我”或“我们”发出的,而是“对方”发出的。

2、看词语的适用对象如:“驱除”适用于具体的人或物,“祛除”适用于抽象的事物,比如:迷信或疾病。

【例1】爱护—爱戴—爱惜①周总理正亲切地关注着我,目光中充满了关切,充满了爱护。

②那是标志着学生们对老师衷心爱戴的歌。

③同志们亲手纺的线织的的布做成衣服,穿着格外舒适,也格外爱惜。

例句①中的“爱护”用于对人或物的保护,是上对下;用于物多指机器、国家财产。

例句②中的“爱戴”只用于人,且限于下对上、群众对领袖、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与拥护。

例句③中的“爱惜”只用于珍惜会消耗掉的东西,如时间、生命、粮食等。

【例2】为迅速扭转连年亏损的局面,厂党委决定(启用,起用)精通业务、有决策能力的退休科技人员。

【解析】“启用”所指对象是物,重在开始使用,而“起用”所指对象是已退职或免职的人员,重在重新使用。

此句语境适合“起用”。

【例3】准备离开时,温总理忽然转过身,挥起右手和这座成为废墟的县城告别。

随后,他默默地环视县城,神情_______。

A.庄重 B.沉重 C.稳重 D.凝重【解析】庄重:言语、举止不随便,不轻浮。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稳重:言语、举动沉着而有分寸。

凝重:沉重;沉稳庄重。

神情用表示言语、举止的词汇修饰不合适,故排除A、C两项。

沉重和凝重都有沉重的意思,但是沉重主要修饰心情,凝重可以修饰气氛、神情等,温总理在离开地震废墟时,心情、气氛等方面都很沉重,用凝重修饰更为合理,故本题选D。

3、看词语的搭配习惯一个词语依据某种语法关系和特定的语义义项,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并且这种搭配方式是约定俗成的,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

【例1】严厉—严格—严肃①“拿摩温”为着要对东洋婆表示他管督的严厉,打得比平常格外着力。

②严格地说,这些古城不能称为真正的城市。

③苍白的脸色越来越严肃了。

例句①中的“严厉”常与“制裁、批评、处分、惩罚”等词语搭配。

例句②中的“严格”常与“遵守、执行、要求、监督”等词语搭配。

例句③中的“严肃”多与“态度、作风、气氛”等词语搭配。

【例2】预算即使制订得再(正确,准确),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变化。

【解析】句中的搭配关系要根据前面的“预算”来决定,我们常说“准确预算”或“预算准确”,而不说“正确预算”或“预算正确”。

【例3】(2008·中央)在当代,发展的竞争归根到底取决于人口素质。

谁人口素质高、人力资本,谁就占据先机,谁就会走在发展的;谁人口素质低、人力资本不够,谁就会丧失发展的机遇,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丰富前沿累积B.充足前锋积累C.强大前端聚集D.雄厚前列积聚【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义词辨析。

凭借语感,“强大”与“人力资本”显然搭配不恰当,排除C项;一般不会将“发展”与“前端”、“前锋”相搭配,由此也可以排除B项;“丰富”侧重于描述多样性,而“雄厚”侧重于描述充足、数量多,后者填入第一个横线处意思表示跟恰当;“积累”含累积的意思,“积聚”则包含积累、发展之意,用“积聚”显得更符合语境,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故选D。

【例4】(2009年国考)我从不怀疑“城市车”概念的________________性,因为这是全世界都需要的东西:干净、简洁、低能源消耗。

我们不是在________________让“城市车”概念成真,而是必须让它实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超前梦想B. 可行尝试C.实用期待 D.科学努力【解析】一道典型的实词辨析题,解题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搭配的词语。

考生可以根据瞻前顾后的方式来判断此题的答案。

根据最后一句“而是必须让它实现”一句可知第一个空一定是“可行性”,因此此题的答案为B项。

【例5】夸父这个形象是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代以全部生命力________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一曲壮歌!他________了整个时空,从________的原始社会到因特网时代,从东方到西方。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唱出超越混沌B.描绘穿越野蛮C.谱写掩盖简陋D.描述跨越粗鄙【解析】先看第一空。

“描述”、“描绘”与句中的“壮歌”搭配不当,故排除B、D。

再看第二空,句意是夸父精神的影响力从古代一直延伸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这是一种对时空的“超越”,用“掩盖”不妥,故排除C。

因此本题选A。

4、看词义的侧重点【例1】洪亮—嘹亮—响亮①上校同志的话像洪亮的钟声,一句句在大伙儿的心里响着。

(侧重在音域宽宏)②一声长长的嘹亮的鸣叫声,从不远的地方传来。

(侧重在音色清脆、高远)③大家又笑起来,比刚才笑得更响亮,跟长久。

(侧重在声音响度大)【例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

文学借文字思想感情;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情感还没有凝练。

A.所以必须表现透彻B.虽然必需表示精确C.虽然必须表现精确D.所以必需表示透彻【解析】“所以”表因果,用在下半句中表示结果;“虽然”常与“可是”、“但是”搭配表转折关系。

第一句表达得意思是咬文嚼字有时不是一个好习惯,所以它的含义一般也不好,应选“所以”。

“必须”强调必要性,“必需”强调的是一种需要,原句中出现“有”字,只能选“必须”。

“表现”:表示、显现出来,故意显出自己的长处,以特定方式行事或活动;“表示”:用言行表现出,用记号或符号示意,显出某种意义。

原句中是借助文字表达情感,应用“表现”。

“精确”强调非常准确;“透彻”指了解情况,分析事理详尽而深入。

思想不能与“精确”搭配,应选“透彻”。

【例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分别二十多年后,同学们再相聚时,我已经很难出小学时的同桌了。

③这里出产的绿茶久负盛名,要仔细才能领略到它的妙处。

A.终身辨认品尝B.终身辨别品评C.终生辨别品尝D.终生辨认品评【解析】“终身”指一生,一辈子,多就切身的事说;“终生”指一生,多就事业来说。

结合语境,①句应选“终身”,据此排除C、D项。

②句是说时间久了认不出同桌,应选“辨认”(侧重“认”),排除B项,选A项。

另外,也可以从第三组入手辨别。

茶叶当然要尝一下才能领略其妙处,所以应选“品尝”(侧重“尝”),排除“品评”(侧重“评”,评论)。

【例4】(2007年国考)钧瓷以其古朴的________________,精湛的________________,复杂的配釉,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列为中国宋代“五大名瓷”之首。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造型技术B.外形工艺C.外形技术D.造型工艺【解析】这道题目考查了考生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解题的关键在于观察近义词构词上的不同语素,即侧重点。

首先根据词义来判断“造型”和“外形”两个词,其中“外形”强调“外”,即物体外部的形状,而“造型”强调“造”,即创造制作出来的物体形象。

根据原文可知“造型”更符合文意。

再根据后一个空进行判断,“工艺”指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工作、方法、技术等。

而“技术”指的是积累的经验、知识和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

可知“工艺”要比“技术”更为恰当。

因此D项正确。

【例5】这是几只在山坡上爬行的鹰。

臃肿的躯体缓慢地往前________,翅膀散开着,拖在身后,像一件多余的东西。

细看,它们翅上的羽毛稀疏而又粗糙,上面 ________着厚厚的污垢。

没有羽毛的地方,裸露着红红的皮肤,像是刚刚被刀剃开的一样。

它们的眼睛半睁半闭,头颅缩了回去,显得麻木而沉重。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挪动淤积 B.挪动堆积C.移动淤积 D.移动堆积【解析】挪动:指移动位置,可指有生命的事物;移动:指改变原来的位置,多指无生命的事物。

题中写的是鹰,故选“挪动”。

堆积:指(事物)聚集成堆;淤积:指(水里的泥沙等)沉积。

根据题意.污垢“沉积”比较合适,选“淤积”。

故本题选A。

5、分析词语的感情色彩一定的句子给我们提供一定的语境,而这个语境,往往是作者所褒扬的或贬斥的,所以在用词时就有所讲究:褒义语境一般不用贬义词,贬义语境不用褒义词。

【例1】今天举行的决赛中,我国选手有实力染指金牌的项目是女子100米蝶泳和女子马拉松比赛。

【解析】“染指”是贬义词,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

我国的运动健儿勇夺金牌,应用褒义词,所以“染指”一词使用错误。

【例2】(2007·江西)我们每一个人生来都是一样的,而且在我们的身上还附带着很多不好的东西。

譬如我们每一个人都爱争强斗狠,但是又爱贪懒好闲,这便种下了的种子。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善良愚昧B.天真好胜C.聪明狡猾D.平凡堕落【解析】这道题目可以根据感情色彩作答。

文中空白处之后出现了表示递进关系的“而且”一词,引导了“不好的东西”一句,表达了一种否定的倾向性。

由此可以判断空白处的词语不可能是表达积极肯定的倾向性,而A、B、C三项中“善良”、“天真”、“聪明”几个词都是表达积极感情色彩的词语,与文段感情色彩不符,因此予以排除。

只有D项“平凡”表达了中性色彩,能够与之后的递进句“而且”形成一种对应关系。

故选D。

6、识别词义的轻重有些词的词义是有轻重的,该用词义较重的就不能用轻的,词义轻重要适当。

【例1】岳飞被秦桧(诬蔑,诬陷),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

【解析】“诬蔑”和“诬陷”这两个词都有“硬说别人做了坏事”之意,但“诬蔑”指捏造事实,破坏别人名誉,词义较轻;“诬陷”指妄加罪名,进行人身陷害,词义较重,此句语境要用词义较重的“诬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