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浅析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
我国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对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
计是独立评判和监控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
”也就是说内部审计需独立监管自己企业工作和对自身从属单位的财务、经济等相关业务活动进
行合理、时效、合法、详实的评定,来提高本企业自身的运营管理能力,实现
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目标。
从根本上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带有评判和监督性质的工作,其监管对
象为企业自身,其目的是为了督促企业工作正常进行,在评判企业工作的前提
下给企业未来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 一) 自我监控作用
内部审计对企业自身生产经营中各项活动进行核查,监管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对企业上生产经营活动的合理、合法、真实性进行评定,通过对评定搜集
到的信息整合处理,研究制定企业未来发展监控体系,把企业内控的有效、必
要性进行评定,对一些影响到企业正常发展的的制约因素及时进行处理,若存
在一些违法违规的操作,及时制止、实时改正。
对于管控业务存在的漏洞和不
足以及信息虚假、不可靠,或是更严重的贪污等问题,及时处理,使企业经营
发展走上正轨,实现内部审计的自我监控作用。
( 二) 自我促进和完善作用
对于查找和修正资金方面出现的情况只属于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基础部分,
对于企业来讲,这项基础工作应该被定性为对有效资源的合理配置情况,并通
过做好基础来推动监管部门对企业发展方向的宏观把控。
因为企业内部审计部
门的特殊性( 能直接接触企业内部运营基础信息),企业可以合理利用内部审计
部门,发挥其最大作用,对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定期的管控,及时发现问题、
实时解决问题,对企业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所以,在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的时候,不但要善于发现问题,还要善于总结经验,实时有效的补充和完善企业监
管机制。
内部审计如果发挥其积极的功效,可以说其是企业不断进步的动力来源。
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评价标准
对于现在立足于社会的各个企事业单位来说,无论什么职业在对外提供服
务满足社会生产需求的时候,都需要在其自身稳定的前提下寻求进一步的发展,可以这么说脱离开发展的生存只能算是维持生计,是最低等的生存。
在企业内
部审计产生的过程中不难看出,内部审计工作唯有提升其工作质量,给自身企
业带来良好的服务,才可以为其谋求更好的发展之路。
对于审计质量的评定,
为参与审计业务的相关各个机构部门,以各个部门自身利益为出发点来看待审
计质量的一类评定。
内部审计的质量是对其工作和内部审计效果的直接表现,
主要分为审计之中的质量和审计结果的质量。
有关内部审计质量的评定准则能
分为以下两类:
( 一) 内部审计职业标准
审计工作的标准化程度能够通过内部审计的职业素养进行评定。
每一个职
业都有其自身的道德准则和方法技巧,来约束在职员工稳扎稳打进行日常工作
和员工间、组织间、机构间良好相处。
当然,这也适用于内部审计工作。
在我国,社会对审计从业者的职业素养要求大致有两个方面:( 一)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主要是约束从业人员能过积极向上的工作,以及对审计
工作有个宏观的约束条例。
( 二)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拟定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
作为国内内部审计条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工作
规范可以说是给审计质量进行评定的重要理论依据。
审计具体准则、基本准则
和内部审计实践指南三类内容构成企业内部审计系统。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作为
内部审计的纲领性条例,对其他准则起到总领性作用,限制和约束其他制度。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主要是针对一般审计以及管理审计两种业务及其各自报告性
工作的标准化要求。
内部审计实践指南,通过结合审计基本尊、具体两个工作
准则来制定的,其操作对象为特殊性质的审计业务,主要为特殊业务提供程序、内涵、方法等方面的建议,有较高的实际操作性。
对于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最为基本的内部审计工作从业要求,对参与、从事审计工作的员工有较高的要求,包括从业者的自身素质、职业情操、专业能力等多个方面都有严格要求,
目的是为了保证内部审计工作从业者在工作中能够独立自主、踏实肯干的完成
分配的任务。
( 二) 内部审计的目标
对于一类工作质量的评定,最根本的还是看这项工作是不是完成了预定的
目标,审计质量也不外乎如此。
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企业、社会需求以及内部审
计自身组织符合这种需求的能力的有机统一体,企业内部审计目标在社会发展
的不同历史阶段也会发生转变。
对于内部审计来说,它的主要目的是把企业、
社会需求和内部审计三方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宏观体系,对于不同
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中心要求也不相同,实时改变策略,为企业更好的发展提供依据。
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中心表现在各个时期的
企业内部审计要求中。
内部审计的工作是检验企业效益的标准之一,内部审计
质量高企业效益高,同理内部审计质量低,企业效率也低。
四,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
( 一) 树立风险意识,强化审计风险管理理念
根据原始的审计方式来看,审计人员更多站在财务报表的角度来看待审计风险,
并不是站在企业运营方面、财务方面以及管理方面来看待审计风险,这种方式存在本
末倒置的性质,无法对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准确的识别和评估,进而不能发挥内部审
计的有效性。
因此,为了对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进行合理的控制,就要转变
这一现象,加强审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并对审计风险管理理念进行优化。
例如,
对审计风险源的具体位置进行判断,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从而防止风险发生。
此外,还要加大审计风险宣传力度,培养企业全体人员的风险意识。
同时还要根据企
业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进而提升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发
生几率。
( 二) 制定内部管理机制,保证企业正常运营
虽然内审是作为现代企业内设机构存在的,但是其独立性并不高,只是处于“相
对独立”的位置。
因此,企业要想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减少企业审计风险,就要
制定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只有全面发挥内部审计中的风险管理作用,才能推动企业
稳定建立的发展。
因此,为了保证企业正常运营,就要对现有的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和
创新,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产权关系以及内部管理框架进行梳理。
例如,建立
企业领导层监管制度,并对企业内部管理框架进行完善,进而缓解企业内部审计风险
发生概率。
此外,还要结合我国相关部门颁布的相关审计条例,把具备内部审计专业
能力的独立董事当作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主体力量,并以此来制定完善的内部审
计管理方案,做好企业各个部门的协调工作,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可行性。
( 三)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提升激发审计人员工作热情
任何工作,都需要人的参与,要想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除了要保证内部
审计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之外,同时还要具有专业的技能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
才能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也就
是说,当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时,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人员需要
给予他们适当的奖励。
假若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经常存在一些失误,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人员就需要给他们适当的处罚。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不仅可以激发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能确保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从而防止出现内部审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