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概要及解读(完整版)

《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概要及解读(完整版)

《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概要及解读(完整版)1.背景
增龄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我国乃至全球老龄化程度的日益推进,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半数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是罹患脑卒中、心肌梗死乃至造成心血管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

但是老年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却较低,根据2012-2015年调查显示,我国老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为57.1%、51.3%和18.2%。

高血压是罹患脑卒中、心肌梗死和心血管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血压是有效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老年高血压管理的质量,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联合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老年心血管疾病防治联盟发布了《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

该指南旨在为老年高血压的管理提供完备的建议,其概要如下:
2. 《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概要及解读
2.1 药物治疗的起始血压值和降压目标值
高血压的治疗基本目标是使血压控制至达标水平,以延缓靶器官损害,降低心脑血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风险。

近几年颁布的各国指南高血压指南对老年高血压启动药物治疗的血压值和目标值均比较简略,仅作为特殊人群进行阐述,具体见表1。

本指南中细化不同临床情况下老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的起始血压水平和降压目标值,充分考虑老年患者的不同临床情况,提出不同的治疗建议,见表2。

2.2 老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老年高血压诊断明确后,所有患者均立即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并根据个体情况,决定是否启动药物治疗,并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

老年高血压患者因老年人群的生理特性,常合并多种疾病、多重用药,针对上述特殊性,本指南提出以下几项原则用药原则:
(1)小剂量:初始治疗时通常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并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剂量;
(2)长效:尽可能使用1次/天、24h持续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有效控制夜间和清晨血压;
(3)联合:若单药治疗疗效不满意,可采用两种或多种低剂量降压药物联合治疗以增加降压效果,单片复方制剂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4)适度:大多数老年患者需要联合降压治疗,包括起始阶段,但不推荐衰弱老年人和≥80岁高龄老年人初始联合治疗;
(5)个体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耐受性、个人意愿和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合患者的降压药物。

特别是“适度”原则,在控制血压的同时,充分考虑老年患者的个体可耐受性,避免出现过度降压带来的不良事件。

在药物选择方面,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及单片复方制剂,均可作为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
的初始用药或长期维持用药,具体抉择应考虑患者的个人情况,结合患者的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以及合并临床疾病情况,优先选择某类降压药物,见表3。

2.3 强调老年高血压的社区支持
最新数据HOPE 4试验显示,将非医师保健工作者、初级保健医师和家庭成员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护理模式,可提高2倍的高血压控制率。

提示
以社区支持为基础的干预措施对高血压管理的重要意义。

老年患者血压波动大、易发生异常血压波动,同时常合并多种疾病,需服用多种药物,而且自理能力相对下降,行动不便,这些特点均导致社区支持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重要价值。

依托于便捷、防治一体的社区医疗,进行随访、健康教育、环境支持、人文关怀,将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