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的范畴。
2、六个自由度都需要限制的定位方法,称为完全定位。
3、主运动是指直接切除工件上的余量形成加工表面的运动。
4、从形态上看,切屑可以分为带状切屑、挤裂/节状切屑、单元切屑和崩碎切屑四种类型。
5、工艺基准可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6、目前比较成熟的测量切削温度的方法有自然热电偶法、人工热电偶法和红外测温法。
7、批量法则是指与中小批量生产相比,大批量生产可取得明显的经济效果。
8、使用概率法计算尺寸链时,封闭环的公差等于各组成环公差平方和的平方根。
9、工件常用的装夹方法有:直接找正装夹,划线找正装夹和使用夹具装夹。
10、加工硬化概念:已加工表面表层金属硬度高于里层金属硬度的现象。
11、由于切削变形复杂,用材料力学、弹性、塑性变形理论推导的计算切削力的理论公式与实际差距较大,故在实际生产中常用经验公式计算切削力的大小。
12、材料改性与处理通常指零件热处理以及电镀、涂装等表面保护工艺。
13、残余应力概念:未施加任何外力作用情况下,材料内部保持平衡而存在的应力。
14、一批零件加工尺寸符合正态分布时,常值系统误差影响分布曲线的位置,随机误差影响分布曲线的形状。
15、为改善切削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退火、正火、调质等,应安排在切削加工之前。
16、当铣刀上与工件接触部分的线速度方向与工件的进给方向相反时称为逆铣。
17、一次磨刀之后,刀具进行切削,后刀面允许的最大磨损量(VB B),称为磨
钝标准,或者叫做磨损限度。
18、确定工艺过程包括哪些工序是由被加工零件的结构复杂程度、加工精度及生产类型所决定。
19、切削塑性材料时,若刀具前角较大,切削速度较高以及进给量较小时易产生带状切屑。
20、麻花钻由工作部分和柄部构成。
21、加工原理误差是指采用了近似的加工方法或近似的刀具轮廓进行加工所产生的加工误差。
22、生产规模分为:单件小批生产、批量生产、大批大量生产。
23、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将影响零件的耐磨性、耐蚀性、耐疲劳强度和配合质量。
24、工件加工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未被完全限制,称为欠定位。
25、磨粒磨削点温度是指磨粒切削刃与切屑接触部分的温度,是磨削中温度最高的部位。
26、常用的减振器有摩擦减振器、冲击减振器和动力减振器。
27、工艺系统的软件包括加工方法、工艺过程、数控程序等。
28、以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称为基准重合原则。
29、基准重合原则是指应尽量选择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
30、分组选配法适用于装配尺寸链环数较少且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
31、常用的机械装配方法有互换法、调整法、选配法和修配法等。
32、高硬度材料之所以硬是因为表面经过淬火处理。
33、高速加工是指采用超硬材料的刀具,通过极大的提高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来提高材料切除率和机械加工质量的现代加工技术。
34、在时间定额中,把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以及表面状态或材料性质等的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称为基本时间。
35、CAPP系统按其工作原理可划分为派生式、创成式和综合式。
36、安排机械加工顺序的原则是先基准后其他、先主后次、先粗后精、和先面后孔。
37、成组零件放在一起加工可以减少机床调整工作量,以提高加工效率。
38、零件分类编码系统是用字符对零件有关特征进行描述和识别的一套特定的规则和依据。
39、在车床上加工某零件,先加工其一端,再调头装夹,加工另一端,这应是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