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壶关一中王媛媛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的时间、空间相联系的;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的桥梁,在树立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从而形成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为贯彻课程标准的新教学理念,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此课我采用了史料探究、情景体验的教学方式。
目的是运用多媒体,通过图片、文字、地图等大量资料,创设历史情景,把学生置于历史情景中去,再把学生由感知带入到思维和情感的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和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认识到唐朝盛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管理的典范;唐朝盛世景象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基于对多元智能理论和问题连续体理论的学习和实践。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任何值得教给学生的内容,都可以调动学生至少5种智能参与实现。
调动学生的多项智能共同参与课堂学习,可以有效的保证学生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状态。
问题连续体理论主张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穿课堂始终,在此过程中不断迸发智慧的火花,课堂教与学的状态发生根本性转变。
同时在问题的提出到解决方法的探究,再到得出问题的答案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开发和发展。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隋唐前后两个时期展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盛世景象,同时也说明这和统治者的开明政策有必然的联系;而唐朝中央政权的强大以及汉族与各民族友好交往,则成为唐代民族关系的特色;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朝代的更迭。
因此,我在设计此课时,将重点放在唐朝盛世局面中统治者管理国家政策的开明,和唐太宗在处理与突厥族等少数民族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开明的民族政策,从而得出唐朝盛世景象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2、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在初中的历史学习中,对这段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在这节课的设计中,加入了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这段历史的古文材料,同时,运用图片、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