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复习题
对于试题的练习是多多益善,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在考试中应用自如。
下面请参考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整理的,希望同学们对试题的练习能够使成绩突飞猛进的发展
小学三年级数学复习题
一、填空。
1、物体的( )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 ),叫做它的面积。
2、计算面积要用( )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 )、( )。
3、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
4、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3厘米,它的周长是( )
5、边长是( )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6、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每相令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7、2米=( )分米=( )厘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8、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数学课本长14( ) 课桌面积有28( )
教室地面有50( ) 操场跑道长400( )
黑板面有4( ) 一条黄瓜长2( )
9、长方形长4米、宽3米,它的周长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
10、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80平方分米,长是16分米,宽是(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
11、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64平方厘米,它的边长是( ),它的周长是( )
二、在( )内填适当的数。
1平方米=( )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00平方分米=( )平方米600厘米=( )米
4300平方分米=( )平方米5米=( )分米=( )厘米
70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三、在O里填上、或=
5平方米6平方分米O560平方分米
400厘米O4米60平方米O600平方厘米
四、判断。
1、5平方米=50平方分米。
( )
2、6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无论拼成什么图形,它的面积都是6平方米。
( )
3、一个长方形的宽50米,长200米,周长250米。
( )
4、用2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8分米,面积是2平方分米。
( )
5、钢笔的长度是14分米。
( )
6、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大。
( )
7、两个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
8、要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这两个条件。
( )
9、如图一个长方形分成甲、乙两部分
(1)乙的周长比甲短。
( )
(2)乙的周长比甲长。
( )
(3)甲的面积比乙大。
( )
(4)甲的面积比乙小。
( )
五、应用题。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2厘米,这个长方形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2、一部电视的荧光屏是长方形,它的宽是34厘米,比长短10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3、一块正方形菜园,它的四周用长24米的篱笆围了起来,求这块菜园的面积。
4、一个长方形的人造滑林场,宽25米,长是宽的2倍少2米,这个滑冰场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5、李伟绕正方形操场跑了3圈共计1200米,求这个操场的边长是多少米?
6、有一个长方形草地,长14米,宽9米,现在扩大草地,长增加5米,现在面积是原来的多少倍?
7、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是30米,如果它的边长增加5米,现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8、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厘米,一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小正方形的4倍,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六、选择。
1、周长相等的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比,面积( )
A、一样大
B、长方形大
C、正方形大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7分米,面积是( )
A、28平方分米
B、49分米
C、49平方分米
3、一个长方形长8米,宽3米,周长是( )
A、24米
B、22 米
C、4平方米
4、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 ),叫做它们的面积。
A、多少B、长宽C、大小
5、火柴盒的面积大约是12( )
A、平方厘米
B、平方米
C、平方分米
6、小方沿长80米,宽40米的操场走一圈,她走了( ),操场的面积是( )
A、120米
B、240米
C、240平方米
D、3200平方米
7、一个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宽是2厘米,周长是12厘米。
A、4
B、10
C、22
8、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它的边长是( )
A、6厘米
B、6平方厘米
C、9平方厘米
9、一个正方形的边长缩小3倍,它的面积也随着缩小( )
A、3倍
B、6倍
C、9倍
10、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相等,周长短的是( )
A、长方形
B、正方形
七、填表。
八、列式计算。
1、30平方分米里面包含多少个50平方厘米?
2、把312平方厘米平均分成26份,每份是多少?
3、4平方米是800平方厘米的多少倍?
4、把318平方米的菜地与4平方米42平方分米的韭菜地合并在一起,再平均分成7份,每份占地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米多少平方分米?
九、看图计算。
1、求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
单位:厘米
2、求阴影部分的周长。
(3)求阴影部分面积。
单位:分米
十、应用题。
1、有一段马路长400米,在这段马路的两旁有4米宽的人行道,如果用边长4分米的水泥方砖铺人行道地面,一共需要多少块这样的方砖?
2、在长30米,宽16米的实验田里种黄瓜,每3株占地80平方分米,估计每株结黄瓜4千克,这块实验田一共可以收多少千克黄瓜?
3、有一块长方形果园,长是宽的3倍,如果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绕果园步行一周,需要2小时,这个果园的长与宽
各是多少米?
4、有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0米,一个长方形的宽与这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长比这个正方形边长的2倍还多1米,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5、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12厘米,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正好与这个长方形的宽相等,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短多少厘米?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
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6、从一张长51厘米,宽28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剩余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
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