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说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2.简论艺术形态的主体性和对象化的存在这二者的内在联系(从文学、音乐、绘画等形态之一而论)3.为什么说音乐是时间艺术而绘画是空间艺术?4.舞蹈,作为时空艺术,其三要素有着怎样的构成关系?5.怎样把握表演艺术的结构体系?重点结合戏剧进行分析。
6.你是否认同书法艺术是“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综合显现?从书法艺术四要素进一步探究。
7.根据物化结构的不同,怎样划分艺术形态?根据符号体系的不同,怎样划分艺术形态?请简略扼要地进行概括和描述。
8.概述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表现说、潜意识说、劳动说的代表性观点及其长处与不足。
9.你如何看待艺术发生的原因?10.艺术的发展是否具有历史继承性?如果有,体现在哪些方面?11.艺术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与革新创造之间是什么关系?请作具体论述。
12.如何看待艺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位置?试以马克思主义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加以论述。
13.简述艺术与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之间的关系。
14.艺术具有哪些基本的社会功用?它是如何实现这些社会功用的?15.怎样理解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产品?16.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关系及作用是怎样的?17.理解各门类艺术的语言特点、区别和独特性。
18.艺术语言的功能有哪些?19.怎么理解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尊重艺术作品版权与艺术生产有何关系?20.艺术家的主体性包括哪些方面?21.艺术家的创造性特征包括哪几方面?22.为什么说创新是艺术家的使命?如何理解艺术个性对艺术家创新的影响?23.艺术创新与继承是怎样的关系?24.如何正确评价艺术家在社会中的作用?25.简述艺术创作的理论和创作类型。
26.你怎样认识再现论和表现论?27.探讨什么是中国艺术的精神。
28.怎样认识艺术的灵感?29.结合创作实际描述艺术创作的过程。
30.艺术创作要具备怎样的主、客观条件?31.为什么说艺术欣赏也是一种创造活动?32.艺术作品中的再现因素和表现因素及其召唤的审美经验,各自有什么特点?例分33.艺术欣赏主体面对作品发生审美共鸣,经历着怎样的心理过程?34.结合自己的欣赏体验描述审美心象的产35.艺术欣赏也有可能与创作者共忧乐、同呼吸,进入迷狂状态吗?简述之。
1.任何艺术,它的本质特性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也是审美的、创造性的生产形态。
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自身的实践活动。
艺术,又是人类能动的、创造性的实践力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2.二者相互依存、有机统一。
任何艺术形态都要求生产者主体把强烈的主观意识及主观因素渗透到生产过程里,赋以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气质、艺术风格和语汇、艺术天才和情感符号,“物化“到产品之中。
如古琴曲《高山流水》,以悠扬悦耳的琴声成功的表现了浪花激溅、海鸟翻飞的自然景色,使得音随意转。
其意境独创性和个性风格皆具有不可复制性。
3.音乐不论是演唱或演奏,艺术内涵、情感情绪的表达,都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序列里动态性的实现的。
由于这种物化结构特性使音乐和时间结缘,在时间里显示它的生命活力和魅力,所以在美学上把它称为“时间艺术’.绘画是在一个特定空间,静态性的实现艺术内涵、情感情绪的表达。
由于这种物化结构的特性使使绘画与空间结缘,才能显示它的艺术生命和魅力,给人一个正面观的空间性幻觉,所以在艺术形态学和美学上把它称为”空间艺术“。
4.三要素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舞蹈是人用自己的肢体按照一定的节奏所进行的连续性的运动,是整个肢体的语言及多种因素的结合。
只有把韵律的、情感的、戏剧的、观念的和视觉的、造型的因素有机的组织在一起,才能取得统一的效果,增强舞蹈的表现力。
5.表演是造型与非造型综合艺术。
戏剧,是历史悠久的表演艺术之一,也是有代表性的造型与非造型相协的综合艺术之一。
戏剧表演艺术可分为三大体系:其一,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认为理想的境界是演员的动情,动情到忘我、无我。
其二:德国布莱希特独创“史诗剧”理论和“间离效果”说,主张演员、角色和观众三者间都必须保持一定距离的“间离”原则,不要求演员动情。
其三:中国梅兰芳的表演体系,与上述两个表演体系各有异同,讲究“入戏”式的“真实”,反映现实和刻画人物,追求“演员和剧中人难以分辨的境界”,强调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简言之,斯坦呢斯拉夫斯基体系强调“酷似”的真实;布莱希特体系主张“本质”的真实,梅兰芳体系追求“神似”的真实。
在戏剧“寓教于乐”方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观众通过静观和联想,在第四堵墙外偷看真实的生活场景,产生审美移情作用,达到忘我的境界。
布莱希特则是寓教于“思之乐”的倡导者。
梅兰芳的表演,具有“含蓄不尽的美”,在寓教于“美之乐”方面,发挥到淋漓尽致,令人销魂。
6.。
书法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包括书法艺术的实践和理论,足以构成中国特有的专门的艺术结构体系和美学体系。
书法艺术按其创作特征,可归属于第三类艺术形态构成~即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的综合性显现。
这种综合性显现,以直接呈现心灵、呈现心灵的动态性过程为特征。
书法艺术的四要素其一:用笔。
运用毛笔,有中锋、侧锋、藏锋、出锋、方笔、圆笔、轻重等区别。
以单纯的笔画,以笔断意不断、连绵通贯的气势,一气呵成,在书艺中称“一笔书”,在画艺中称“一笔画”。
其二:结体。
书法结体,近似绘画的构图,每一个字,意匠经营,都是一个完美的构图,贯穿着“一寸画面一寸金”的法则。
达到“增一分过长、减一分过短”而变化有度的纯化层度。
其三:意态。
由书法家主观意趣赋予字体的一种内含的飞动之势,主要是由字与字之间的对比、偃仰、应接、顾盼之间形成的情感运动、生命运动。
其四:风神。
书法的神采、韵味、个性风格和书写创作时精神状态的总和。
因此,这四要素的构成,使书法艺术成为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综合显现的理想艺术形态一。
7.以物化结构为准,分为时间艺术(在一定的时间过程中延续地展开,如音乐、文学)、空间艺术(在一定的空间并列式的展开,如绘画、雕塑)、时空艺术(即是时间艺术,又是空间艺术,如舞蹈)。
一符号体系为准,分为造型艺术(诉诸视觉感官,如绘画、雕塑)、非造型艺术(诉诸听觉感官,如音乐、舞蹈)、造型与非造型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如文学音乐、戏剧表演、建筑)。
8.模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长处:揭示了促成艺术发生的某些不容忽视的因素(揭示了人类一种比较原始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与艺术创造的冲动是相通的;模仿是大部分原始艺术(尤其是造型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或许是人类艺术最采用的艺术方法)。
不足:“模仿的冲动”为什么必然导致艺术创作而不是其他活动(如游戏); 未能说明“模仿本能”从何而来,仅将其归诸抽象的“天性”).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
长处:揭示了艺术发生的生理学和生物学及心理学方面的某些必要条件,提出精神上的“自由”是艺术创造的核心,对解释艺术的发生和理解艺术的本质都是富有启发性的。
不足:偏重于从生物学和生理学的意义来看待艺术的起因,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社会原因;过分强调了艺术与劳动的对立,过分强调了艺术与功利的对立,有绝对化和片面性的弊病。
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氏族的巫术活动。
长处:原始巫术与原始艺术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而原始巫术对于原始艺术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导致二者发生的根本原因,还是原始人为了“掌握”世界和“掌握”自己而进行的实践活动,究其本原市劳动生产的需要。
不足:早期原始民族的观念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尚处于萌芽状态的审美意识、原始的巫术观念、最初的认识成果(哲学、科学),乃至主观思维和客观存在,都还未曾分化。
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
长处:表现和交流情感是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推动艺术发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动力。
不足:人类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多样的,语言、动作、表情都能表达感情,仅仅是表达感情的冲动并不能完全说明艺术何以产生。
潜意识学说:弗洛伊德没学把艺术看做是个人潜意识的象征表现,而“潜意识”的真正内容则是被压抑的性欲,艺术活动(创作和欣赏)是摆脱这种压抑苦闷的一种“诱惑的奖赏”。
劳动学说:导致艺术发生的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功力,乃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取得发展的生活劳动。
9.追寻艺术发生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艺术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艺术原是从非艺术活动中产生的。
导致艺术发生的最初的也是最近本的动力,乃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取得发展的生产劳动。
人类通过生产劳动使自己从大自然中分化出来,为艺术的发生准备了必需的生理条件;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了自己的特殊本质,并将它对象化,从而萌发了审美意识,为艺术的发生准备了心理条件。
10.是。
不同时代的文艺不仅有不同之处,而且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征和联系。
这些共同的特征和联系,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某种传承的关系。
不同时代文艺之间存在历史的传承关系,这是意识形态所有部门的共同特点。
意识形态的这种历史继承性,反映着社会发展的历史连续性。
艺术的这种历史继承性,在艺术形式方面表现的最为明显;同样表现在内容方面;还体现在民族的艺术传统和创作方法上。
一个艺术家要能成为时代的旗帜,成为民族在艺术方面的代表,创作出具有高度精神品格和艺术性的作品,又与他能够认真学习前辈的艺术经验,善于从优秀的艺术传统中吸取丰富的养料分不开。
11.1艺术是在不断的历史继承和革新创造中发展的。
任何时代都不可能将前人的遗产统统抛弃,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来创造自己的文艺,但是任何时代对遗产的继承又不是简单机械的照搬,而是吸取遗产中对其有益有用的成分,再加以革新和创造。
如此,循环反复。
2艺术发展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
艺术发展的继承是在创新上的继承,创新是在继承上的创新。
任何时代、任何民族和阶级、任何艺术家对于遗产的继承都是有条件、有选择的,而任何的革新创造都不可能抛弃对遗产的继承。
3在艺术发展的各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的重要范畴和基本的规律。
历史继承和革新创造之间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任何时代的艺术发展对历史的继承都具选择性,并在其基础上革新与创造,从而发展出新的艺术。
12.艺术是用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满足人类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将人类社会看作一个有着自身内部结构的有机系统,其中,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是支撑整个社会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耸立着“法律和政治的上层建筑”以及各种社会意识形式,即哲学、宗教、艺术等。
它们各有自己的领域,在人类文化中各有其位置,不能互相替代,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融合,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