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

等值线判读与应用一、影响等值线数值的主要因素:1.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辐射)、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2.影响气压分布的主要因素:海拔、温度、空气运动等。

3.影响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地形、锋面、洋流等。

4.影响太阳高度分布的因素:与太阳直射点的距离。

二、等值线的判读方法:等值线的判读应做到“三看”:即看数值、看疏密、看形状。

1.看数值:主要看数值的高低和递变规律等。

⑴等温线数值:根据等温线的高低和递变规律可以判断南北半球或季节。

等温线自北向南递增→北半球(图1中A 、C);等温线自北向南递减→南半球(图1中B、D)。

同纬度:气温陆高海低→夏季(或昼);陆低海高→冬季(或夜)。

甲乙图1如图,若甲为陆地,乙为海洋,则此时为_________季;若此时为冬季,则甲为___________;乙为____________。

(海洋或陆地)⑵等高线数值:根据等高线的高低和递变规律可以综合判断地形类型、地势高低的总体大势、计算高差。

①判断地形类型: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丘陵——海拔200~500米,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比较稀疏;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小,边缘等高线较密集,中部等高线稀疏;山地——海拔较高,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比较密集;盆地——海拔四周高,中间低,面积较大。

②判断地势高低:如图2,从图中的等高线数值和变化规律,可知该尼泊尔的地势:北高南低。

图2③计算高差:A、相对高度:(n-1)d<H<(n+1)d。

(此式适用于其它等值线任意两点间的差值的计算)B 、陡崖相对高度:(n -1)d ≤H <(n+1)d 。

最大相对高度:最接近(n+1)d 的值 。

崖顶的海拔:若陡崖最高的等高线数值为m ,等高距为d ,则m ≤H 崖顶<m +d⑶等压线数值:根据等压线的数值和递变规律,可以判断气压的高低和风向。

①近地面风向的判别:在等高线图中,判别近地面风向可分为两个步骤:A 、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B 、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右手定则),南半球向左偏(左手定则),即为实际的风向。

例如:上图3为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图中P 地的风向为______________。

(实线箭头,西北风)。

②风压定律:高空:北半球——右高压,左低压;南半球——右低压,左高压。

近地面:北半球——右后方高压;左前方低压;南半球——右前方低压,左后方高压。

⑷等降水量数值:根据等压线的高低和递变规律可以判断降水量的多少及空间分布情况。

如图4中,辽宁省的降水特点:降水量较大,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一般地,分析降水的特点可从降水量和降水分布(即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来描述。

⑸等潜水位线数值:根据等潜水位线数值可以判断潜水的流向及其与河水的补给关系。

①潜水的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潜水位随着地势的高低而起伏,即地势高的地方,潜水位也高)如图5,图中箭头表示潜水的流动方向。

②潜水与河水的补给关系:根据潜水的流向,可以确定潜水与河水的补给关系:若潜水的流向指向河谷,则潜水补给河水;若潜水的流向背向河谷,则河水补给潜水。

如图5中河流①,潜水流向指向河谷,说明潜水补给河水;如图5中河流②,潜水流向背向河谷,说明河水补给潜水;如图5中河流③,左侧潜水流向指向河谷,说明潜水补给河水;右侧潜水流向背向河谷,说明河水补给潜水。

图4 等高距:5米图6图5 图3★潜水埋藏深度的计算:潜水的埋藏深度(井深)=所求地点的海拔—该点的潜水位的高度。

如上图6中,实线表示等高线,虚线表示等潜水位线,则乙点的潜水埋藏深度H=55—52=3米。

⑹等太阳高度线数值:根据等太阳高度线数值可以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分布规律。

图7太阳高度等值线图(图7)有以下特点:①完整的太阳高度等值线图为一个昼半球;西侧最大的半圆为晨线,东侧最大的半圆为昏线。

②太阳高度等值线为一组同心圆,圆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同心圆为等太阳高度线;最外的大圆为晨昏线,太阳高度为0°。

③晨昏线的中点在赤道上。

④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正午)太阳高度差等于纬度差。

如图7中,a点与O点正午太阳高度相差60°,则纬度也相差60°,为75°(15°+60°)。

⑤在太阳直射的纬线上(赤道除外),太阳高度差小于经度差。

如图7中,e点与O点的太阳高度差为30°,则e点与O点的经度差大于30°。

即e点的地方时大于14点。

2.看疏密:密集→单位距离差值越大⑴等温线:密集:温差大——我国冬季、寒暖流交汇处、锋面附近、山地陡坡等处。

稀疏:温差小——我国夏季、平原或高原地区。

⑵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如右图8,若图中a、b、c表示表示等压线,则①处的风力比②处___________。

(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处等压线比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图8⑶等高线:密集——高差大,坡度陡;稀疏——高差小,坡度缓。

★凸坡:等高线高疏低密——不可通视;凹坡:等高线高密低疏——可通视。

★在图幅、等高距和疏密程度均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与比例尺的大小成正相关。

如:图9中各图等高距相同,则有关a 、b 、c 、d 四处坡度大小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

在图幅、等高距和疏密程度均相同,但比例尺不同的多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与比例尺大小成正相关。

因为:图幅、等高距和疏密程度均相同,说明高差相同,而比例尺越大,表示水平距离越小,所以坡度越大(如图10中的AC 坡);反之,比例尺越小,水平距离越小,坡度也越小(如图10中的AD 坡)。

图9中a 图的比例尺最大,实际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b 图的比例尺最小,实际等高线最稀疏,坡度也最缓。

即:a>c>d>b 。

⑷等降水量线:密集——降水量的地区差异大;稀疏——降水量的地区差异小。

⑸等潜水位线:密集——潜水水位的落差大,水流速度快;稀疏——潜水水位的落差小,水流速度慢。

3.看形状:等值线的形状可从走向、弯曲、闭合等方面加以判读。

⑴走向:①等温线的走向:从等温线的走向,可以判别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A 、若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说明主要影响因素为太阳辐射(或纬度)。

B 、若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海陆位置。

C 、若等温线大致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

②等降水量线的走向:根据等降水量线的走向,可以判断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A 、若等降水量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则说明降水主要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或相关的风带、季风等)B 、若等降水量线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则说明降水主要受地形的影响。

(降水多的区域为迎风坡;降水少的区域为背风坡。

)⑵弯曲:等值线弯曲的判读,可用“高低规律”,即“凸高为低,凸低为高”,也就是:等值线向低值方向凸出,则该区域为高值区;若等值线向高值方向凸出,则该区域为低值区。

①等温线的弯曲:影响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有: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因此,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可以判断地形地势、海陆分布、洋流、季节等。

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凸出,则该区域的气温比两侧低。

如山地、大陆冬季(或海洋夏季)、寒流等。

等温线高低值方向凸出,则该区域的气温比两侧高。

如谷地或盆地、大陆夏季(或海洋冬季)、暖流等。

A 、判断地形:在陆地上,等温线向低纬(高值)凸出,气温比两侧低→山地;反之为谷地或盆地。

B 、判断洋流:在海洋上,等温线向低纬(高值)凸出,气温比两侧低→寒流;反之为暖流。

★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关系:洋流的流动方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一致。

(如图11) 图9 A图10(流向从高温→低温:暖流;从低温→高温:寒流)C、判断季节:若陆地等温线向低纬(高值)凸出,说明陆地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陆低海高)为冬季(如图12);反之(陆高海低)为夏季(如图13)。

D、判断海陆分布:在海陆分布图上,若夏季等温线向低纬(高值)凸出,说明气温比同纬度低→海洋;反之为陆地。

如图14,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说明陆地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为北半球冬季;反之为夏季。

如图15,表示夏季等温线分布图,A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气温比同纬度高→陆地;B处为海洋。

②等高线的弯曲: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可以判断山脊或山谷。

等高线向山顶(高值)凸出,则该区域等高线数值(地势)较低——山谷;等高线向山麓(低值)凸出,则该区域等高线数值(地势)较高——山脊。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关系:河流只能发育于山谷,且河流的流动方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如图16)由此规律可以判断内流湖或外流湖。

如图17,图中属于咸水湖的是___________。

③等压线的弯曲:根据等压线的弯曲,可以判断高压脊或低压槽。

等压线向高压中心(高值)凸出,则该区域的气压较低——低压槽;等压线向低压中心(低值)凸出,则该区域的气压较高——高压脊。

★注意:在低压槽线,往往会出现锋面,合称“锋面气旋”。

如上左图,在低压槽线附近,冷暖气团交汇在槽线交汇,形成锋面;而在高压脊,冷暖气团相背离,不能形成锋面。

图11图16图1412℃图1520℃18℃AB图17图12 图13④等降水量线的弯曲:根据等降水量的弯曲,可以判断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等降水量线向低值方向弯曲,则该区域的降水量比两侧的降水量多;等降水量线向高值方向弯曲,则该区域的降水量比两侧的降水量少。

⑶闭合:①等温线闭合:可以判断山地或盆地地形。

等温线里高外低——盆地;等温线里低外高——山谷。

②等高线闭合:可判断山地或盆地地形。

等高线里高外低——山地;等高线里低外高——盆地。

(与等温线相反)③等压线闭合:可以判断高、低气压中心,从而确定气旋、反气旋。

等压线里高外低——高气压、反气旋(晴朗天气);等压线里低外高——低气压、气旋(阴雨天气)。

④等降水量线闭合:线内降水多→为山地迎风坡;线内降水少→背风坡或内陆盆地。

★锋面气旋的判读步骤:A 、根据气旋的运动方向,确定锋面的运动方向。

B 、根据南、北半球确定锋面两侧气团的性质;C 、根据锋面的概念确定锋面的类型。

例题:图18中的P 1、P 2、P 3表示三条不同数值的等压线,E 处的箭头表示风向。

读后回答: ⑴该处的天气系统位于_____(南或北)半球,反映的________(高空或近地面)的气压状况。

⑵该天气系统属于________气压中心,从气流运动状况看属于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