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技术 PPT
道、雨水井、涵洞、护坡、排水沟及挡土墙等。
一、道路工程结构
(一)道路工程组成 城市道路在空间上是一条带状的实体构筑物。
一般主体工程有行车道、非机动车道、分隔带;附 属工程有人行道、侧平石、排水系统及各种管线组 成。特殊路段可能会修筑挡土墙等。
外侧15 宽绿带
西
规划通讯电缆
规划热力管 规划污水管
规划雨水管
员工培训课件
二0一一年七月
一、培训目的 通过本次培训了解城市道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
道路工程设计构造知识及道路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为工作岗 位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时间安排 第一讲:城市道路结构与材料 第二讲:城市道路路基工程及路面基层施工 第三讲:第四讲:常见质量问题及病害防治
路基的性能要求:路基性能要求的主要指标有: 1.整体稳定性。必须保证路基在不利的环境(地质、水文或 气候)条件下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以发挥路基在道路结 构中的强力承载作用。
2.变形量。路基及其下承的地基,在自重和车辆荷载作用 下会产生变形,促使路面过早破坏并影响汽车行驶舒适性。 必须尽量控制路基、地基的变形量,才能给路面以坚实的支 承。
2.刚性路面: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板体作用,抗弯 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很小,呈现出较大的刚性,它 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刚性路面主要代表是 水泥混凝土路面。
城市道路主要分为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两大类,前者以水泥 混凝土路面为代表,后者以各种形式的沥青路面为代表。
城市道路主要由路基、路面及附属工程构成。路基是在 地表按道路的线型和断面的要求开挖或填筑而成的岩土结构 物。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不同的粒料或混合料铺 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附属工程一般包括侧石、平石、人行
规划断面图
外侧15 宽绿带
东
规划雨水管
规划天然气管道 规划上水管
规划供电电缆
西
¦ 3Υ 00 i=0.01
设计污水管
设计雨水管
施工横断面图
东
设计雨水管
¦ 3Υ 00 i=0.01
(二)道路工程结构
道路工程通常都是分层铺筑而成的层状体系结构, 按结构组成分为两大部分:路面和路基。路面包括面层、 基层、垫层,从上而下依次为面层、基层、垫层、路基。
路面:绝大部分路面的结构是多层次的;按使用要 求、受力状况、土基支承条件和自然因素影响程度的不 同,在路基顶面采用不同规格和要求的材料分别铺设垫 层、基层和面层等结构层。
路基:按断面型式分为:路堤、路堑、填挖结合路 基、零填零挖路基四种;按材料分为:土路基、石路基、 土石路基三种
路面的使用要求:路面的使用要求指标是:
二、城市道路分级
为了使道路既能满足使用要求,又节约投 资及土地,有关规范规定:除快速路外的各类道 路根据城市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又分为I、 Ⅱ、Ⅲ级。一般情况下大城市应采用各类指标中 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采 用Ⅲ级标准。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 以 互 相 讨 论下, 但要小 声点
1.平整度。为减缓路面平整度的衰变速率,应重视路面结构及 面层材料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2.承载能力。路面必须满足设计年限的使用需要,具有足够抗 疲劳破坏和塑性变形的能力,即具备相当高的强度和刚度。 温度稳定性。路面必须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即具有较低的温 度、湿度敏感度。 4.抗滑能力。路表面应平整、密实、粗糙、耐磨,具有较大的 摩擦系数和较强的抗滑能力。路面抗滑能力强,可缩短汽车的制 动距离,降低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频率。 5.透水性。路面应具有不透水性,以防止水分渗入道路结构层 和土基,致使路面的使用功能丧失。 6.噪声量。城市区域应尽量使用低噪声路面。
快速路完全为交通功能服务,是解决城市大容量、长距离、快速交 通的主要道路。
主干路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主要骨架, 以交通功能为主。
次干路是城市区域性的交通干道,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兼有服务 功能,配合主干路组成道路网。
支路为次干路联系各居住小区的连接线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直 接与两侧建筑物出人口相接,以服务功能为主。
第一讲 城市道路结构与材料
一、城市道路分类
城市道路的功能是综合性的,为发挥其不同功能,保证城市中的 生产、生活正常进行,交通运输经济合理,应对道路进行科学的分类。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以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和交 通功能为基础,同时也考虑对沿线的服务功能,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 即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
10
三、城市道路路面分类
(一)按结构强度分类 1.高级路面:路面强度高、刚度大、稳定性好是高
级路面的特点。适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2.次高级路面:路面强度、刚度、稳定性、使用寿
命、车辆行驶速度、适应交通量等均低于高级路面。 城市次干路、支路可采用。
(二)按力学特性分类
1.柔性路面: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沉变形较大、抗 弯强度小,在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累积变形,它的 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柔性路面主 要代表是各种沥青类路面。
性下限,称为塑性界限,简称塑限; 9、塑性指数:土的液限与塑限之差值,即土处于塑性状态的
含水量变化范围,表征土的塑性大小;
10.液性指数: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塑限之差值对塑 性指数之比值,可用以判别土的软硬程度;
IL<0 坚硬、半坚硬状态
0≤IL<0.5 硬塑状态
0.5≤IL <1.0 软塑状态
IL≥1.0 流塑状态
11、渗透系数:
12.内摩擦角与黏(内)聚力:内摩擦角反映了土的 摩阻性质。因而内摩擦角与黏聚力是土抗剪强 度的两个力学指标。
13.冻结深度。工程中常用标准冻结深度z。,即 在地表无积雪和草皮覆盖条件下,多年实测最 大冻结深度的平均值。
第三节 路基土的分类与工程性质
(二)土的物理力学基本指标
1、质量密度ρ: 2、孔隙比e 3、孔隙率n 4、含水量W 5、饱和度S 6、界限含水量:黏性土由一种物理状态向另一种物理状态转
变的界限状态所对应的含水量; 7、液限:土由流动状态转入可塑性状态的界限含水量,是土
的塑性上限,称为液性界限,简称液限; 8、塑限:土由可塑状态转为半固体状态时的界限含水量为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