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八年级物理考试试题第I 卷 选择题 (共24分)第I 卷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的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4分)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医生用“B 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 B.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 耳熟能详是指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D. 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种草,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中,能够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的是3.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A .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B .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 C .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D .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4.下列做法中为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是A .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B .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C .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入冰箱冷藏室D .洗头后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km/sB .强烈的光照到巨大的玻璃幕墙会发生镜面反射,造成“光污染”C .地上的树影A .平面镜中的像B .水中的笔向上翘起D .眼睛被放大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 不断剪短,听声音的变化 A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情况 B 抽去罩内一些空气后,听闹钟的铃声变化C 小丽通过“土电话”听小刚的轻声说话声 DC.电影的屏幕选用白色是因为它能反射所有的色光D.天空中的彩虹是光的色散产生的现象7.在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已经磨损,则不能测出准确结果B.读数时,估读的位数越多越准确C.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能减小误差D.只要方法正确,认真测量,误差是可以避免的8.下列物理量及符号、单位(符号),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温度t 度(℃) B.时间t秒(s)C.速度v米/秒(m/s) D.质量m千克(kg)9.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一张课桌高约为1.4m B.我国国歌时长1.5minC.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5m/s 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0.2kg10.下列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视遥控器是靠紫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遥控的B .红外线、紫外线都能穿过所有物体C.红外线、紫外线和可见光不一样,遇到障碍物不能发生反射现象D .钞票上隐藏的荧光标记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显现出来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初二学生李凡拍艺术照时成的像与平时照镜子所成的像都是实像B.在太阳光下红花反射红光,所以呈红色,如果绿光照在红花上,红花呈黑色C.猴子“捞月亮”时,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水的深度D.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12.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A.两同学相遇时甲行驶了4km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C.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1.5倍D.整个过程乙的平均速度是甲平均速度的2倍第12题图甲乙k mx/m i nt/10155第Ⅱ部分 非选择题(共76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8分)13.(4分)从物理学角度分析,成语“掩耳盗铃”中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 .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 以上,现有一根长为17m 的铁管,如果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敲击声由空气传入你的耳朵需要 ▲ s ,你会听到 ▲ 次敲打的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在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m/s )14.(5分)寒冬,气温迅速降到0℃以下时,学校要求各班级早上暂停拖地,目的是为了防止水发生 ▲ ,避免使同学们摔倒受伤.此时教室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 ▲ 而成的(以上填物态变化名称),这层冰花在窗户玻璃的 ▲ (内侧/外侧).小林回到家中,打开冰箱门,一会儿发现冷藏室的底部上有很多水,这是由于水蒸气的 ▲ 而形成的,这个过程中 ▲ (吸收/放出)热量.15.(3分)如图所示是空中的特技跳伞运动员在进行空中造型表演时的情景,只有在他们保持相对 ▲ (静止/运动),才能形成一定的造型.当他们看大地时,觉得大地迎面而来,这是以 ▲ 为参照物的.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由于小鸟相对于飞机的 ▲ 很大,因而具有很大的动能.16.(6分)小明和小江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矿石质量.他们首先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天平指针所在位置如图甲所示. (1)他们应采取的措施是①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 ▲ 刻度线处,②再将平衡螺母向 ▲ (左/右)移动.(2)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小江立即对小明说:“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小江所说的两个错误是:① ▲ ; ② ▲ .第15题图ABCDON入射光第17题图1 023 4510g 20g 20g 5g甲 乙 丙(3)纠正错误后,当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所称量物体的质量 ▲g .(4)测量结束时,小明发现刚才测量时,20g 砝码上沾有一小块黑色污物,则物体的实际质量 ▲(大于/小于/等于)刚才的测量值.17.(5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装置,其中使用可绕ON 转动的纸板的目的一是 ▲ ;二是 ▲ .实验过程中,纸板与平面镜必须 ▲ 放置.当光沿NO 射向镜面时,此时的反射角为 ▲ ,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应当▲ .18.(5分)如图所示,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界面处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角 ▲ 入射角(大于/等于/小于),当入射光线与液面的夹角为55°,且反射光与折射光相互垂直,则反射角是▲ ,折射角是 ▲ .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 ▲(反射/折射)角会先到达90°,入射角继续增大时,便没有了 ▲ (反射光线/折射光线).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8分)19.(6分)(1) 如图甲所示,A′O′是AO 在平面镜中的像,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2) 如图乙所示,画出光线a 和b 通过透镜前后的完整光路.(3) 如图丙所示,一束光射向玻璃砖,经过两次折射后恰好经过A 、B 两点.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的大致传播路径.20.(10分)在探究 “石蜡和冰熔化的温度变化规律”及“水沸腾的温度变化特点”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时间/min12345678910 11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 冰的温度/℃ -9 -6 -324…水的温度/℃89 91 93 95 97 99 99 99 99 99 99 99 …(1)在上述探究实验中,都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和 ▲ . (2)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冰加热到6min 时,其状态是甲 乙 丙第19题图OFF ab A 玻璃砖··B 55°空气 水界面第18题图温度/℃ 99▲ (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当冰加热到10min 时,其状态是 ▲ (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冰和石蜡中属于非晶体的是 ▲ ;此时水的沸点是 ▲ .(3)如图所示是小红探究水沸腾的温度随时间变化作出的图像,这一图像是 ▲ (正确/错误),你判断的依据是 ▲ .(4)小华发现自己组的水比邻组的水先沸腾,其原因可能是 ▲ .(写出一种情况即可) (5)在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39℃和357℃,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117℃和78℃.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时,应选用 ▲ (水银/酒精)温度计. 21.(4分)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1)用刻度尺测量3号管长度如图所示,读数是 ▲ cm . (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 号(填写编号).(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答: ▲ (能/不能); 理由: ▲ .22.(12分)如图所示是小华探究“凸透镜(f=12cm)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前他将烛焰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凸透镜的 ▲ 上.右表是小华通过实验记录的几组数据. (1)在第3次实验中,为得到清晰的像,像距应为 ▲ cm ,第4次实验时所成的像是 ▲ (倒立/正立)、 ▲ (缩小/等大/放大)的实像.(2)分析表中数据,你发现成倒立实像的大小与 ▲ (焦距/像距/物距)有关.编号长度/cm 直径/cm频率/Hz1 48.50 2.50 6562 31.002.00 1284 31.502131实验 次数物距 u/cm 像距v/cm1 60 152 30 203 24 420300 c m 501009080706040302010第22题图第21题图cm(3)当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应将蜡烛 ▲ 透镜,将光屏 ▲ (靠近/远离)透镜.(4)将蜡烛稍远离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采用:①若移动光屏,则应将光屏 ▲ (远离/靠近)凸透镜;②若不移动光屏,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 ▲ (凸/凹)透镜.(5)小华测焦距f 时,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透镜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光斑时,测得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 ,将白纸再靠近透镜一段距离,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则L ▲ f (大于/等于/小于);小华取一发光的小电灯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离光心距离为L 处,在透镜另一侧将白纸沿主光轴逐渐从透镜处远离透镜过程中,纸上的光斑大小将 ▲ .A.一直变大B.一直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6)小刚和小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时,分别使蜡烛和光屏同时在光具座上不停地左右移动,但一直没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所成的清晰的像.你认为他们应该怎样改进? ▲ .23.(8分)在做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50cm 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一个小气泡,将玻璃管反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 (1)小明将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一中,请你在图的坐标中画出s-t 图象. 表一:(2)从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象,小明认为:小气泡所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他判断的依据是: ▲ ,可求出小气泡上升时的速度为 ▲ cm/s .(3)小明换用粗玻璃管又做了2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二所示. 表二: 从0点开始的距离s /cm0 20 40 60 80 1cm 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 /s3.6 7.1 10.8 14.4 2cm 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 /s 03.26.49.612.8分析数据可知: ▲ (大/小)气泡运动较快.由于气泡上升较快,会造成时间的测量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根据小明的实验数据,请你提出一点建议: ▲ .(4)本次实验中,小明还发现,玻璃管与水平成60°角放置,管中气泡的上升要比竖直放置快一些;而当玻璃管水平放置时,气泡几乎不动.0 10 20 30 40t /s s /cm1020 30 4050 从0点开始 的距离s /cm 0 10 20 30 40 5mm 高的气 泡从0点开 始的时间t /s 0 5.1 10.0 14.9 20.0①根据此现象你猜测:随倾斜角度的增大,气泡上升速度的大小将▲ .②玻璃管与水平方向夹角α成60°角放置时,气泡速度是不是最大呢?为了验证此猜想,他该如何操作?▲24.(8分)一坐在火车上的乘客记录了他匀速通过长1600m的隧道的时间为40s.(1)则火车的运行速度为多少?(2)若这列火车长200 m,则整个火车在隧道中的运行时间为多少?(3)若这辆火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完全通过另一隧道的时间为1min,则这一隧道的长度为多少?八年级 物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2分×12=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ABBDCACADDBC二、填空题(1分×28= 28分)13. (4分) 产生 传播 0.05 1 14. (5分) 凝固 凝华 内侧 液化 放出 15. (3分)静止 跳伞 或 运动员 速度 16. (6分)(1)零 左(2) ①用手拿砝码了 ②物体和砝码放错了位置 ③移动了游码 (三个中只在写出任意两个即可)(3)57.4 (4)大于17. (5分)显示光路 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共面 垂直 0° 多次改变入射角,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比较两者关系 18. (5分)大于 35° 55° 折射 折射光线 三、解答题(48分)19. (6分)每小题2分对于甲图,能连接对应的像与物,得1分,正确得2分对于乙图,能画出折射光线的反射延长线过虚焦点得1分,另一条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得1分对于丙图,能连接AB ,并画出光线AB ,箭头对 1分,其它画正确再得1分 20. (10分)(1)秒表(钟表) 温度计 (2)固液共存 液态 石蜡 99℃ (3)错误 沸腾时水虽吸热 但温度保持不变(4)所用的水比较少或水的初温比较高 (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甲 乙 丙第19题图OFF ab A 玻璃砖··B(5)水银21. (4分)(1)20.50 (2) 1(3)不能研究一个变量的影响因素时没有保持其他变量不变或没有控制其他变量22. (12分)主光轴(1)24 倒立放大(2)物距(3)靠近远离(4)靠近凹(5)大于 D (6)固定透镜位置,先确定蜡烛到透镜的距离(u>f),再移动光屏(如果学生写出三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也可给分)23. (8分)(1)图略(2分)(2)s与t 成正比(s与t的比值为定值其他答案合理均可给分) 2(3)大使气泡更小点(使玻璃管长些,间距取得更大些也可)(因无法判断跟粗细的关系,故不能写“换更细的管”)(4)①先变快后变慢②(仍用同一装置,保持其他因素都不变)在60°附近多取几个α值,测出对应时间,比较速度大小得出结论学生只要能答出主要的意思就可得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