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复习资料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复习资料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高考主要考点(知识点) :1、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 3、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树立科学发展观; 4、理解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 展的主要措施征;、主要知识点梳理: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 1、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A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表现(①总体上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②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③宏观上国家的 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例 1】至 20 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① 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③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大大增强 ⑤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例 2】.根据国家统计局小康水平的分析报告 ,2004 年西部地区实现程度为 84. 18%,东部地区实现程度为 97. 86%,中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3. 18%。

由此可见,我们目前达到的小康社会( ) A.低水平的小康社会 B.不全面的小康社会C.发展很不均衡的小康社会D.总体 小康社会★★★ B 、全面小康奋斗目标:(五个成为)到 2020 年,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 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 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 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 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请适度理解)★★★ 2、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 (也可以理解为是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相关措施)(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 年比 2000 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 国家行列;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机智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 口比例明显增加。

)(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合理有序的收 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 消费模式。

( 4)全面小康建设过程的特点或如何去实现?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 相对落后的地方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在这 里可以理解:江苏省“两个率先”的用意。

)【例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的目标是()①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 201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②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根本扭转 ④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人民生活更加富足A..①②③B.①②C..②④D..①②④(二)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 )②城乡居民的生活水 ④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1) 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原因(片面发展经济的后果):(2)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理解: ① 地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 彻的重大战略思想;② 第一要义是发展。

(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 题。

)③ 核心是以人为本。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④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 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⑤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3)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教材有改动) :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能 口够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能够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例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 )①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②坚持以人为本 ③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④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例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 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膝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

据此回答。

我 国水法的上述规定体现了我国( )A.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B •坚持全面的发展观 C.坚持协调的发展观 D •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例6】在中国经济系统和循环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绿色经济系统、绿色 循环体系和循环经济基本理论的研究;另一方面要注重我国各地区的绿色制度政策创新体 系、绿色科技支撑体系、法律保障体系、绿色经济激励体系、绿色监督管理体系、绿色评价 预测体系和人才技术绿色培训体系的建立,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绿色经济持续发展。

(注: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1)简要说明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的经济学意义。

(2)有人认为:“衡量经济建设成就的唯一指标是 GDP 的增长。

”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体措施)(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战略任务,走中国特色新型工 业化道路。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3)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原因、措施)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 格局。

: (4)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西部大开发、 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

【例7】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西部大开发,是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

实现“东西互动”有利于( ) ①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②西部尽快赶上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水平 ③实现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调整④•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随堂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标志是() ①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的目标②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③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④人民的衣食住行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跨越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2. 下列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错误的是( )A.它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B.它必须保持各地平衡发展,不允许出现贫富 不均C.它支持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D.它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 )A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袁争力D.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 •坚持党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 思想路线5、 .总体上小康是发展不均衡的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 城乡、 各阶层的差距。

为此,我们要( )①坚持科学发展观 ②高度重视 “三农” 问题 ③加快中西部的发展 ④坚持“五个统筹”的思想 ⑤构建和谐社会A.②③B.①②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④ 6、多年以来, GDP 一直是我国经济评价的重要指标,受到广泛的重视。

在这之前,我们所 有经济理论都是围绕 GDP 提高而展开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GDP 数字( )① GDP 的增加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济消耗和环境指标等方面 ③GDP 是考核官员政绩唯一标准 7. 零点调查公司最近对我国 7 个大城市居民的统计表明 ,7 成以上的城市居民知道我国面临 严重的能源危机,但只有 1/3 的人准备改变生活方式,以节约资源。

解决我国的能源危机必 须( )B. 树立科学发展观C.大力发展新能源D.增加能源进 8. 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这说 明( )A.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应把实现工业化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B 信息化只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推进国家的工业化进程C. 我国已实现了信息化,但仍面临着全面实现工业化的重任D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面临着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 必须协调好两者的关系9、 东西部地区要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东中西良性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 新跨越,必须( )①发展附加值高、 消耗低的高科技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 ②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争创品 牌,拥有更多的知识产权 ③加强环保投入, 保护生态环境 ④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政府直 接参与企业的决策与管理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0、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从全局来看,主要是为了( )A 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 B.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结构调整C.加快东北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D.统筹我国区域发展,推进现代化进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C.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方向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的社会主义 ② GDP 对经济的评价是不全面的,它不包括经 的增加标志着我国经济实力水平不断增强 ④GDPA.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1.振兴老工业基地()①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③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④是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产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2.我国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化,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主要是()A.消除城乡差别B.扩大消费,缩小东中西部差距需要C•推进工业化的需要D.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3•“工农差别、城乡差别扩大的趋势要逐步扭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