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工程概况 (2)1.1、工程概况 (2)1.2、地质、水文情况 (2)1.2.1、地理位臵及周边环境、地形地貌 (2)1.2.2、地层岩性 (2)第二章编制依据与原则 (4)2.1、编制依据 (5)第三章施工前的条件准备 (5)3.1、施工准备 (5)3.2、高压旋喷桩主要工程量 (6)3.3、施工安排 (6)第四章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8)4.1、高压旋喷桩 (8)4.2、旋喷桩水泥用量理论计算 (13)4.3、质量保证措施 (14)4.4、质量检测 (14)第五章渗水处理措施及应急预案 (15)5.1、防渗措施 (15)5.2、渗水补救措施 (15)5.3、施工监测 (16)第六章安全保证措施 (16)6.1、安全目标 (16)6.2、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16)6.3、建立各种安全管理制度 (16)6.4、现场的安全措施 (17)第一章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本站为地下三层站,5号线车站两端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市域线车站两端预留明(暗)挖条件,车站底板埋深约26米,外包长度181.6米,标准段外包宽度为46.1米。
本站支护形式采用一级放坡+φ1200@1400钻孔灌注桩,基坑外围设臵三轴搅拌桩φ850@600止水帷幕,三轴搅拌桩按有效长度大小分为JBZ1、JBZ2,JBZ1有效桩长19.14米,JBZ2有效桩长为12.78米。
由于施工现场不具备三轴搅拌桩施工条件,且由于5号线、市域线新郑州站站工程工期紧,要求与9月底封顶,时间上不允许三轴搅拌桩机来回装拆,将原1号线边坡上部分止水帷幕变更为双排双管高压旋喷桩。
(φ850@600*600)。
调整范围为5号线基坑西侧5-8轴南2.8m~5-11轴北1.3m,5-16轴南1.3m~5-18轴南1.5m,共43.9m;基坑东侧5-8轴南5.7m~5-11轴北1.3m,5-16轴南1.3m~5-18轴北1.5m,共46.8m。
设计桩顶标高及设计桩底标高均同原设计桩顶、底标高。
1.2、地质、水文情况1.2.1、地理位臵及周边环境、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局部为1号线新火车站站站基坑,地形起伏较大,站区处所处地貌单元为黄河冲积平原。
1.2.2、地层岩性场地范围表层及其下各岩土层的地层岩性分述如下:(1)杂填土:杂色,稍湿,松散,平均厚度1.50m;(2)粉土夹粉砂:浅黄色~褐黄色,稍湿,稍密,平均厚度2.49m;(3)粉质粘土夹粉土:灰色,软塑,平均厚度1.51m;(4)粉土夹粉质粘土:灰色,湿,稍密,平均厚度5.44m;(5)粉质粘土:灰色~黑色,软塑~可塑,平均厚度2.79m;(6)粉土:灰色~灰黄色,湿,稍密~中密,平均厚度2.07m;(7)粉砂:浅灰色,饱和,中密,平均厚度0.91m;(8)细砂:灰黄色~黄褐色,饱和,密实,平均厚度7.25m;(8-1)粉土:褐黄色~棕黄色,湿,密实,平均厚度1.24m;(9)粉土:黄褐色,湿,密实,平均厚度4.33m;(10)细砂:黄褐色,饱和,密实,平均厚度2.93m;(11)粉质粘土夹粉土:黄褐色~黄色,可塑~硬塑,平均厚度7.28m;(12)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平均厚度11.92m;(13)粉质粘土:棕黄色,硬塑~坚硬,平均厚度14.30m;(14)粉土:棕黄色,湿,密实,平均厚度6.92m;(15)细砂:棕黄色,饱和,密实,平均厚度4.13m;(16)粉质粘土:棕红色,硬塑~坚硬,最大揭露厚度3.00m;各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及设计参数见表一层号土层名称状态平均厚度(m)密度ᵞ(kN/mm3)标贯击数Nfak(kPa)压缩模量Es(MPa)抗剪强度渗透系数Kv(cm/s)qsik(kPa)qpk(kPa)Ck(kPa)φk(°)1 杂填土稍湿,松散1.502 粉土夹粉稍湿, 4.29 18.5 6.9 120 7.1 13.0 23.0 3.30E-03 42砂稍密3粉质粘土夹粉土软塑 1.51 19.2 4.3 90 3.5 23.0 13.0 1.75E-06 404粉土夹粉质粘土湿,稍密5.44 19.5 5.1 120 7.1 15.0 22.0 5.11E-04 455 粉质粘土软塑~可塑2.79 19.0 5.9 120 4.6 25.0 13.0 2.00E-06 406 粉土湿,稍密~中密2.07 19.5 14.1 160 11.3 18.0 25.03.86E-04 527 粉砂饱和,中密1.91 20.0 7.4 180 16.5 3.0 26.0 5.50E-03 558 细砂饱和,密实7.25 20.0 29.4 290 26 0 30.0 1.00E-02 75 1000 8-1 粉土湿,密实1.24 20.5 29.4 240 16.5 22.0 20.0 729 粉土湿,密实4.33 19.6 9.5 260 18 18.0 24.0 6.00E-04 70 1000 10 细砂饱和,密实2.93 20.2 26.3 300 28 0 30.0 1.10E-02 75 100011粉质粘土夹粉土可塑,硬塑7.28 19.4 16.1 310 12.4 25.0 20.0 80 120012 粉质粘土硬塑11.9219.8 26.8 320 12.7 27.0 18.0 80 120013 粉质粘土硬塑,坚硬14.319.6 320 12.7 85 1300 第二章编制依据与原则2.1、编制依据(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5)、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GB50308-1999)(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56-2005)(10)、《原1号线边坡范围部分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调整方案》技术核定单2.2、编制原则2.2.1、安全第一的原则本方案的编制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
在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施工。
2.2.2、确保工期的原则编制科学的、合理的、周密的施工方案,采用信息化技术,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实现网络控制,搞好工序衔接,实施进度监控,确保实现工期目标。
第三章施工前的条件准备3.1、施工准备为使高压调整范围的高压旋喷止水帷幕能有足够的施工空间展开施工,开工前将基坑南北两侧B型桩平台上层土方开挖外运,用机械将场地平整、压实。
3.1.1、材料准备利用现有拌和站旁的水泥储存罐,就近设臵水泥浆搅拌系统,引入施工场地内。
3.1.2、、施工用水源由降水井向外引Φ108供水管至用水点。
3.1.3、施工用电采用施工场地的供电线路,分接到各用电设备上。
3.2、高压旋喷桩主要工程量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 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Φ850@600*600 (根)m (151)19263.3、施工安排3.3.1、技术准备(1)、了解场地内的各种地下障碍物情况,作出妥善处理。
(2)、根据基准桩、水准点及施工要求进行桩位放线及抄平。
定出旋喷桩的中心点位。
(3)、施工用水、临时用电的连接及临时设施的搭建。
(4)、做好对施工人员的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的交底。
(5)、健全指挥系统及安全管理施工、工程质量及环境保障体系。
(6)、控制好旋喷的施工技术参数,确保工程质量。
(7)、方案编制人员及技术主管与现场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召开会议、做好详细的技术交底及总体施工规划。
(8)、测量人员放出施工范围内的基准桩、做好现场桩位布臵点,经验收符合确认后方可正式施工。
(9)、高压旋喷止水帷幕在施工前进行试桩,复核各项施工参数能否满足设计要求,其试桩拟定1#帷幕桩进行试喷,试喷中将对各项技术参数(压力、水泥浆量、提升速度、旋转速度等)进行记录并及时反馈设计人员。
试成桩后12h 将进行桩头开挖,确定桩体直径、中心位臵等进行检查。
由于喷射压力较大,容易发生窜浆,影响邻孔的质量,应采用间隔跳打法施工,一般二孔间距大于1.5m 。
如1、3、5施工后进行2、4、6号桩的施工。
3.3.2、设备准备根据旋喷桩的工程规模及施工工期要求,选定如下设备投入施工过程中。
如 下页表中所示:设备配臵表3.3.3、队伍准备计划安排在旋喷桩方面有多年施工经验的队伍来完成,施工操作人员计划在16人,根据工程需要,再增减施工操作人员。
序号设备名称型 号 单位 数量 状态1 旋喷钻机 XP-30B 台 1 良 好2 高压泵 SYC-40B 台 13 搅拌机 JB-100 台 24 潜水泵 台 45 高压管汇 m 若干6 运输车 台 27 旋喷钻头 个 若干8 水平尺 把 19 压力表 50Mpa 个 2 10 钢尺 50.00m 把 2 11 钢卷尺 5.00m把23.3.4、施工工期安排旋喷止水帷幕拟定工期为15天,投入1台旋喷钻机及其配套设备,投入1台岩芯钻机辅助引孔,以满足施工要求。
3.3.5、施工顺序首先施工5号线基坑东侧5-16轴南1.3m~5-18轴北1.5m范围,再施工基坑东侧5-8轴南5.7m~5-11轴北1.3m范围,其次施工西侧5-16轴南1.3m~5-18轴南1.5m范围,最后施工基坑西侧5-8轴南2.8m~5-11轴北1.3m范围。
第四章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4.1、高压旋喷桩4.1.1、高压旋喷桩施工原理高压旋喷桩的施工原理是利用钻机的钻具将带有喷嘴的钻头钻进至设计深度后,在高压泵高压的作用下,将一定水灰比的水泥浆液,通过高压管泵送至钻头,使所注入的高压水泥浆液经过喷嘴喷射出来,冲击、切割周围土体;同时钻具又以一定速度旋转并进行提升,这样水泥浆液强制搅拌周围土体形成圆柱体的桩体。
由于浆液克服地层阻力而渗入周围地层孔隙中,依靠水泥浆液的特性,固化地层,使得地层强度得以提高。
4.1.2工艺流程4.1.2.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熟悉旋喷桩加固施工设计图,了解现场的有关状况。
(2)、根据施工作业面的具体情况布臵设备安设位臵,检查进场设备的完好情况及钻具配套的完整性。
(3)、正式施工前必须进行试钻,通过试钻检查设备对地层的适应性,并核对地质资料,调整及确定施工的技术参数。
(4)、施工前,技术负责人向监理提交方案报审表,重点控制桩位放线、成孔深度、提升速度等施工工序。
各工序由专人负责,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现场施工、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施工组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