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银行业务管理)

(商业银行业务管理)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2012-2013学年下学期经济学院金融专业2011级《商业银行业务管理》期中考试(开卷)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任课教师:梁隆斌班级:____学号:____姓名:____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内源资本
根据商业银行的资本来源进行划分,可以将资本分为内源资本和外源资本两种;所谓内源资本是指银行尚未动用的累计税后利润以及股息分配后的留存收益等。

2、法定准备金
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为了解决其流动性和安全性问题,需要提取一定比率的准备金。

银行准备金有三种形式: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和银行自留准备金。

所谓法定准备金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在所获取的存款中必须按照一定比率上缴给中央银行的那部分资金。

3、横向并购
以美国为模板,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五次(横向、纵向、混合、杠杆、超大并购)并购浪潮,其中第一次属于横向并购。

所谓横向并购是指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企业之间的一种并购行为,银行业由于其产品大部分是相同或相近的金融产品,因此,银行业之间的并购主要是横向并购。

4、活期存款
按照传统的存款业务进行分类,可以将商业银行的存款分为活期、定期和储蓄存款,其中活期存款是指可由存户随时存取和转让的存款,它没有确切的期限规定,银行也无权要求客户取款时做事先的书面通知,活期存款是商业银行最为主要的资金来源。

5、基础头寸
商业银行的头寸根据层次来划分,可以分为基础头寸和可用头寸两种,所谓基础头寸是指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与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之和,这类头寸是商业银行随时可以动用的资金,在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方面显得尤其重要,因此称其为基础头寸。

6、损失吸收
商业银行在发行混合债过程中,可以通过利息递延和损失吸收提高银行抗风险的能力。

所谓损失吸收是指银行陷入经营困境时必须递延的本金和利息,这种经营困境包括两种情况,其一是当债券到期时,银行无力支付清偿全在混合债之前的银行债务,其二是银行支付混合债将导致无力支付偿索权在该债券之前的银行债务。

7、信用贷款
根据借款人所提出的借款申请,银行可以视其信用情况发放信用贷款或担保贷款。

所谓信用贷款是指银行完全凭借借款人的良好信用而无需提供任何财产抵押或第三者担保而发放的贷款,这类贷款一般发放给银行熟悉的较大公司借款人或信誉良好的借款人。

8、杠铃结构方法
商业银行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必须采取一定的投资策略,共有五种常用策略形式,期中杠铃结构法是指银行把要投资的证券划分为短期和长期两个类别,银行资金之分布在这两类证券上,一旦所购买的长期证券其偿还期限达到中期时就立刻卖出,并再次投资于长期证券,而短期证券到期后若无流动性需求再次投资于短期证券,这类投资策略反映在图形上类似于一个杠铃的形式因而得名。

9融资性租赁
融资性租赁是现代租赁业务的代表形式,它是指生产产品的厂商自己不购买生产设备,转而向租赁公司租用设备,租赁公司根据客户的需求运用自有资金或银行贷款向生产设备的厂商购买设备租给生产产品的厂商使用的一种租赁行为。

整个过程涉及至少三个当事人,两个合同,其中购物合同从属于租赁合同,是一种融物形式的融资行为。

10、抵押率
抵押率又称垫头,是指银行贷款本息之和与借款者抵押物的价值之比,抵押率越低,对银行越有利,对企业不利,反之,则对银行不利,而对企业有利。

二、简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3分,共39分)
1、简述商业银行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商业银行是英文Commercial Bank意译。

综合来说,对商业银行这一概念可理解为: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

商业银行具有如下特征:
(1)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一样,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

它也具有从事业务经营所需要的自有资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它与其他企业一样,以利润为目标。

(2)商业银行又是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特殊企业。

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于经营对象的差异。

工商企业经营的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而商业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特殊商品——货币和货币资本。

(3)商业银行与专业银行相比又有所不同。

商业银行的业务更综合,功能更全面,经营一切金融“零售”业务(门市服务)和“批发业务”(大额信贷业务),为客户提供所有的金融服务。

而专业银行只集中经营指定范围内的业务和提供专门服务。

随着西方各国金融管制的放松,专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与商业银行相比,仍差距甚远;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上具有优势。

2、简述商业银行五级贷款分类及其意义
(1)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参照国际惯例,制定了《贷款分类指导原则》,要求商业银行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贷款。

①正常贷款是指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银行对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有充分把握。

贷款损失的概率为0。

②关注贷款是指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这些因素继续下去,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受到影响,贷款损失的概率不会超过5%。

③次级贷款是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处分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付息。

贷款损失的概率在30%-50%。

④可疑贷款是指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并、抵押物处理和未决诉讼等待定因素,损失金额的多少还不能确定,贷款损失的概率在50%-75%之间。

⑤损失贷款是指借款人已无偿还本息的可能,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贷款都注定要损失了,或者虽然能收回极少部分,但其价值也是微乎其微,从银行的角度看,也没有意义和必要再将其作为银行资产在账目上保留下来,对于这类贷款在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应立即予以注销,其贷款损失的概率在75%-100%。

(2)银行五级贷款分类方法有两方面的意义:
①有利于加强贷款的风险管理,提高贷款质量;
②有利于金融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进行有效的监管。

3、简述商业银行金融债券与存款的不同之处
20世纪7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的长期借款通常都采用金融债券的形式,银行之所以存款和短期借款之外还想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的形式募集长期借款,主要是金融债券与普通存款相比具备以下一些不同之处。

(1)筹资的目的不同。

吸收存款为的是全面扩大银行资金来源的总量,而发行债券则着眼于增加长期资金来源和满足特定用途的资金需要。

(2)筹资的机制不同。

存款吸收是经常性的、无限额的,而金融债券的发行则是集中性的、有限额的;吸收存款取决于存款客户的意愿,它属于买方市场,而发行金融债券的主功权则掌握在银行手中,就这一点而言,它属于卖方市场。

(3)筹资的效率不同。

由于金融债券的利率一般要高于同期存款的利率.对客户的吸引力较强,因而其筹资效率在通常情况下要高于存款。

(4)所吸收资金的稳定性不同。

金融债券有明确的偿还期,一般不能提前还本付息,资金的稳定程度高;而存款的期限则互有弹性,资金稳定程度相对要低一些。

(5)资金的流动性不同。

除特定的可转让存单外,一般存款的信用关系固定在银行和存款客户之间,不能转让;而金融债券一般不记名,有广泛的二级市场可以流通转让,因而比存款具有更强的流动性。

四、计算题(11分)
中国银行某市分行在距离中心库30公里处设一个分理处,根据往年有关数据测算,年投放现金量为4500万元,平均每天投放12.5万元(全年按360天计算)。

每次运钞需支出燃料费、保安人员出差补助费100元,资金占用费率为年利率10%,求该分理处的最适送钞量?
解:根据最适送钞量公式Q=
有现金投放量A=4500万元,每次运钞费用P=100元=0.01万元,资金占用费率C=10%。

因此,最适送钞量Q=(万元)
答:该分理处的最适送钞量为30万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