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隋唐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ppt

第四章隋唐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ppt

皇帝往往指定年纪较轻品级较低的官 员担任职务,这些品级较低的官员要例 加“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 等名号。尚书省长官地位最高,权最重, 常遭皇帝猜忌,有时甚至虚设。
中央 皇帝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起草政令)(管理 政务) (审核政令)
吏 户礼 兵 刑工 部 部部 部 部部
地方
州(郡) 县
1).隋朝时形成和确效立率;
隋文帝综合魏晋相权以一来分的为官三制,,且三在省中的央长确 立了三省六官被部大分制都割度品,级避较免低了,权完臣整独的揽相大权权,
2).唐朝发展完善 有利于加强皇权;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
唐太宗时,进创造一,步是明我确国划官分制史三上省的的重职大权。
变革,它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
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
省。
2、选官制度: 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1)含义: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
吏的一种制度; 科,是考试科目; 举,是选拔人才;
2、选官制度: 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2)科举制开创的原因:
①经济上:封建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经济
和小农经济实力壮大);
②阶级关系上:南朝后期士族势力衰落, 庶族地主发展,要求参与政权;
③政治上: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壮大, 不利于中央集权;同时,统治者需要新的 选官制度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依据 门第的九品中正制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
思考:隋唐的科举制与九品 中正制相比有何特点?
九品中正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一种选官制度,选官注重门第。
思考:
的成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三省的各自职的能进为是一后什步世完么所善?沿)用. ;中拟、门驳、尚执行
2、三省间相互关系君如主何专?制权力在相一互定牵程制,度互上为补充
3、如何评价三省受六到部三制省的?制约 。
材 料:
唐初,中书省长官中书令(二人), 门下省长官侍中(二人),尚书省长官 左、右仆射都是宰相。
2、选官制度: 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4)特点: 1)不再以家世名望为选官标准,
而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2)把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士族
地主手中收归中央;(加强皇权)
思维拓展:依据上述分析,你对
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有何看法? (结合经济、政治角度分析)
①科举制的实行是封建经济发展和庶族 地主阶级地位上升的产物,适应了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是历史的进步;
康灭陈,统一南北。
隋朝的建设
• 1.兴建两都:长安和洛阳 • 2.广设仓库 • 3.开通大运河:隋炀帝 • 4.修筑驰道:北方两条大道
5、中央官制:确立三省六部制(但未明确划分三省职权) 6、选官制度:创立科举制(隋文帝、隋炀帝)
唐的开国和治世与动乱
贞观之治
武周政治
开元盛世
天宝危机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宦官专权 朋党之争 黄巢起义 朱温废帝
②科举制实行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巩固国家统一,扩大统治基础;
③科举制虽扩大了官吏的标准,但仍是 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选官制度,根本上是 服务于封建统治阶级的。
汉、唐选官制度的比较:


选拔的实方质:自把下官而员上的的选拔权收中央政府分 法和途归径中央推,荐加强中央集权。科考试
反映西专汉制至主东义汉中前期央:集才权制以才能(主
第四章
隋唐时期社会 概况和文化
一、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概况:
(一)政权的更替:
朝代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581年-618年
文帝(杨坚)
大兴
(西安)

618年-907年
高祖(李渊)
长安
(西安)
五代十国 907年-960年
隋的建立和统一
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定都长安。 统一:589年,隋文帝杨坚派杨广率军攻入建
贞观之治
形成原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强调“存百姓” 思想,励精图治;调整统治政策;隋的奠基;政 治统一和安定;劳动人民的辛勤 劳动。
表现:政治较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较 快,国力逐步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
唐太宗的政绩
政治方面: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完善制度。 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力倡节俭。 文化方面: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民族关系: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四方来效(“天可汗”) 对外关系:开放的外交政策(鼓励外商来华贸易学习,水
这是我国历史上继西汉前期之后出现的第 二个盛世局面。
安史之乱:
755——763年,唐朝安禄山和史思明叛 乱,唐大将郭子仪、李光弼在回纥兵的帮助 下平叛。唐朝由盛到衰。
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后,节度使增加,节度使辖区 名义上是唐朝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藩 镇特点是政治上有自主权,经济上有财权, 军事上拥有武装。藩镇割据持续了一百多年, 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也给人民带来 深重灾难。
陆通达)
武则天的统治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采取的措施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破格用人,发展科举制度:创立“自 荐”求官制度、首倡武举和殿试。
结果 她当权半个世纪,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国力不断上升。
开元盛世
指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主要政绩
1、选贤任能,改革吏治; 2、大力发展生产; 3、限制佛教; 4、实行募兵制; 5、大兴文治,发展科举。 评价
标准 能和度品的德加;强。
要是考试成
东汉后期:出身门第 绩)
世界影响
很多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科举制度都有着极高的赞赏和 评价。美国学者柯睿格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发表 论文说:“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 立,是中国对世界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美国汉学家 卜德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 礼物”。《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崔瑞德认为,科举 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 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科举制被称为中国古代的
1、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制确立及其演变
发展演变
1).隋朝形成和确立
隋文帝综合魏晋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立了三省 六部制度 2).唐朝发展完善 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 3).宋元的演变
宋朝: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设宰相办事机构“中书门 下”,其长官为宰相,掌行政权;设枢密院掌管军政; 设三司掌财政。
(二)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革新:
1、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制确立及其演变 2、选官制度: 科举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3、军事管理制度 府兵制与募兵制 4、赋税制度: 租庸调制与两税法 5、地方官职: 藩镇与节度使
1、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制确立及其演变
发展演变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又互为 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