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 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

2 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


六. 传输形式


单工传输 半双工传输 全双工传输
单工、半双工、全双工图解

单工(单向车道)

半双工(交通管制的双向车道)

全双工(无交通管制的双向车道)
七. 传输中的差错处理

目的:保证信息传输的正确性 传输过程中的噪声导致差错是不可避免的 缺乏差错处理能力的系统是不可用的系统 方法:反馈重传法

信息可以单向传输的途径 (包括传输媒体和中继通信设施) 根据传输媒体的类型不同 有线信道:双绞线、基带同轴电缆、宽带同轴 电缆、光缆 无线信道:微波通信、地面微波通信、卫星微 波通信
上海电力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学院

根据传输方式的不同 模拟信道:以连续模拟信号形式传输数据 的信道。 数字信道:以数字脉冲形式(离散信号) 传输数据的信道。
图形字符 控制字符

传输控制字符 格式控制字符 信息分隔字符

2.通信编码

利用特定电平信号表示0和1比特值 通过计算机或者其他通信设备的输入/输出端口 传递
(1)RS-232编码


利用不同的电平表示不同的二进制值 正电平(+15V)表示“0” 负电平(- 15V)表示“1” PC机的RS232串行通信接口
自同步
∵每个码元中间都要发生跳变,接收端可将此变化 提取出来作为同步信号,使接收端的时钟与发送设 备的时钟保持一致。 ∴曼彻斯特编码也称为自同步码(SelfSynchronizing Code)。它具有自同步机制,无需 外同步信号。 (3)(4)编码中含有同步信息(每个比特中部的电平跃变 信号),接收方可以根据该同步信息及时调整接收 脉冲的产生,可以支持较大数据块的传输,要求发 送/接收设备支持较高频率的发/收脉冲
编码
g(t)
数字或 模拟
x(t)
g(t)
Encoder 数字信号 Decoder
数字或 模拟
调制
m(t)
Modulator
s(t)
m(t) 模拟信号
Demodulator 数字或 模拟
数字或 模拟
p
P—调制参数
四. 传输编码
1.字符编码

利用0和1比特的特定组合来表示字符。 BCD码,EBCDIC码,IA5码 ASCII码
发送方 发(1) 发(2) 发(3)
接收方
假设窗口=4 发送方 接收方
发(1) 发(2) 发(3) 发(4)
Ack
Ack
Ack 1
NAK2
NAK
重发(3) 超时 重发(3) 发(4) Ack
等待
发(5) 重发(2)
等待
发(6) 发(7) 发(8)
Ack 4
八. 常用检错码

检错码的定义 检错码=信息字段+校验字段

校验字段越长,编码的检错能力越强,编/解码 设备越复杂,附加的冗余信息在整个编码中所 占的比例越大,传输的有效成分越少 传输顺序:信息字段在前,校验字段在后
2.调制/解调

调制/解调: 利用模拟信号支持数据信息传输的技术 调制:数字->模拟 解调:模拟->数字 调制/解调器:具有调制解调功能的设备

模拟信号三要素: 幅度,频率,相位 对应调制方法:调幅,调频,调相
载波 S(t) = A cos (t+ ) S(t)的参量包括: 幅度A、频率 、相位 调制就是要使这三个参量随数字基带信号的变化 而变化
同步传输
特点:以多个字符或者多个比特组合成的数据块为单位进行传 输,利用独特的同步模式来限定数据块,达到同步接收的目的
发送:同步符号(起始字符)+数据块+同步符号(结束字符)
接收:遇到同步符号,开始接收数据,直到结束符号为止。 同步符号:标识数据块的开始和结束 可能问题:假同步现象—数据块中含有与同步符号相同的内容 解决方法:增加匹配同步符号的难度


内容: 发送一块数据块后,就停止发送工作,开始记 时,等待接收方的反馈结果。 仅当收到正确接收的确认之后、才继续发送后 继数据块。 如果接到否定确认或记时器超时,重新传输本 数据块。 收发双方以半双工方式进行工作 特点:控制简单,易于实现,但工作效率低。
3.滑动窗口协议
(1)发送方一次连续发送多块数据(称为窗口寸) (2)接收方对每块数据进行差错分析,如果发现错 误,立即反馈发送方 (3)接收方可对接收到的多个正确的数据快进行一次性 确认 (4)发送方根据反馈的结果,重发指定的数据块,或重 发指定数据块及其之后的所有数据块 特点:效率高,控制复杂,全双工方式
0
+15V -15V a) RS232 编码方案
1
0
1
0
0
0
1
0
1
(2)不归0交替编码(NRZI)

比特间隔发生电平变化表示 “ 1” 比特间隔不发生电平变化表示 “ 0” 缺点:不具备自同步机制,必须使用外同步。
+15V -15V
0
1
0
1
0
0
0
1
0
1
b)
NRZI
编码方案
误差积累

发送/接收设备的时钟略有差异时,可能造成误差 积累,造成取样脉冲的偏移,出现差错。
E A B A
C
D
B
B
三.调制/解调与编码/解码

模拟传输系统(电话网、X.25分组交换网等) 数字传输系统(宽带ISDN等)
1.通信系统模型
信源 编码 调制 信道 解调 解码 信宿
噪声




编码器:数据->适合传输的信号——便于识别、纠 错 调制器:信号->适合传输的形式——按频率、幅度、 相位 解码器:传输信号->原始数据 解调器:接收波形->数字信号序列
0
1
0 0
0
1
0
ASK调幅
FSK调频 PSK调相
4.调制/解调器的选择和应用


性能:速率,功能等 用途:使用的场合 符合相关标准 符合当地有关部门的入网规定 注意,modem需成对使用,所有通信双方的modem一 定要匹配。一台主呼,另一台被呼。用户方一般为 被呼 主呼。 ISP服务器
3.同步技术
同步技术的定义
在通信过程中,接收端根据发送端的起止时间和 重复频率校正自己的基准时间与重复频率的过程称为 同步过程,这种统一收端和发端的措施称为同步技术。 常用的方式有两种:同步传输方式和异步传输方 式。 同步技术并不是同步传输时才使用的技术,如异 步传输中就使用了外同步法
目的:保证接收方在时间上与发送方取得同步,以便能 够正确地识别和接收发送方发来的数据。 同步技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何时开始发送数据; 发送过程中的数据传输速率; 持续时间的长短; 发送时间间隔的大小。 当发送端以某一速率,在一定的起始时间内发送数 据时,接收端也必须以同一速率在相同的起始时间内接 收数据。否则接收端与发送端就会产生微小误差,随着 时间的增加,误差将逐渐积累,并造成收发的失步(不 同步),从而出现错误。

1.反馈重传法



发送方发送具有检测错误能力的代码(称为检错码) 接收方根据代码的编码规则验证接受到的数据代码, 并将结果反馈给发送方(正确接收/接收有错) 发送方根据反馈结果决定是否执行重传动作,如果 接收方未正确接收,则重传 规定时间内,未能收到反馈结果(称为超时)则执 行重传动作
2.停-等协议
3.调制方法

移幅键控法ASK 移频键控法FSK 移相键控法PSK

A ASK:用载波的两个不同振幅表示0(0v)和1(+5v) F FSK:用载波的两个不同频率表示0(1.2KHz)和 1(2.4KHz) P PSK:用载波的起始相位的变化表示0 (同相)和 1(反相)
0
0
1 1
1.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时间上连续,包含无穷多个值 数字信号:时间上离散,仅包含有限数目的 预定值
t t
a) 模拟信号
b) 数字信号
2.与信道相关的几个概念




信道带宽:信道可以不失真地传输信号的频率范围 信道容量(波特率):信道在单位时间内可以传输 的最大信号量。 数据传输速率(位速率,比特率): 信道容量和信道带宽成正比:带宽大->容量大 局域网带宽:10Mbps,100Mbps,1000Mbps 广域网带宽: 64kbps,2Mbps,bps,622Mbps,2.5Gbps



数据:被定义为有意义的实体,数据涉及到事物的 表示形式,是信息的载体。 数据有模拟数据和数字 数据之分。 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数据只有经过处理并经过 解释才有意义,才能成为信息。信息的载体可以是 数字、文字、语音、图形或图象。 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信号的表示形式, 或称数据的电磁或电子编码。信号分为模拟信号和 数字信号。
上海电力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学院
测控仪器联网技术
主讲:上海电力学院 张国伟
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
一.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1.通信的三要素: 信源:信息的发送者(人、机器等) 信宿:信息的接受者(人、机器等) 载体:传递信息的媒体(信道) 噪声源
信源 变换器 信道 反变换器 信宿
二. 信道
SYN,SYN,G,H, „,B,A,SYN,D,E,SYN,SYN 传输方向
异步传输
特点:字符内部的各个比特采用固定的时间模式,每个 字符独立传输,字符之间间隔任意,用独特的起始位和 终止位来限定每个字符。传输效率较低。
起 始 位
线路空闲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