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中成药的临床应用

常用中成药的临床应用



二、常用术语



(1)药物和药品 药物是指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疾病所用物质的总 称。分人工合成药物和天然药物两大类。药品是指原料 药经过加工可直接应用的成品,即药物制品。药品一般 分为中药制品、抗生素制品、生物化学制品等。 (2)制剂和中药制剂(成药) 根据药典、制剂规范或其他有效稳定的处方,将原 料药物按某种剂型制成的具有一定规格的药剂,称为制 剂。以中药材为原料的制剂,称为中药制剂。中药制剂 又叫成药,可在药厂中生产、也可在医院药房的制剂室 中生产。 (3)中草药和中药 一般在民间习惯使用并具有一定治疗效果而又末被 经典著作所收藏的植物(包括一些动物和矿物)药材,称为 “中草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并被经典著作所 收载的天然药材,称为“中药”。
三、中成药的发展概况
(1)古代中成药初具规模



中成药起源于战国时代。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五 十二病方》中,就有中成药的记载。战国时期的《黄帝内 经》为中药药剂学的先导,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医典,记 载有l2个方剂,其中就有9种成药。如:乌剿骨丸、泽泻饮 等。有药膏、丹、丸、散、药酒等剂型。 东汉末年(公元142—219年),医圣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 论》,共收载成药数十种,因其疗效显著,确切而沿用至 今。如治小便不利的五苓散,治虚寒腹痛泄泻的理中丸, 治蛔厥证的乌梅丸及治肾虚水肿的肾气丸等。记载了膏、 丹、丸、散,以及栓剂、灌肠剂、洗剂、烟熏剂等多种剂 型,奠定了中成药制药的基础。 晋代葛洪(公元28l一341年)所撰《肘后备急方》记载有铅硬 膏、干硬膏、蜡丸、浓缩丸、锭剂、炙剂、尿道栓剂、饼 剂等剂型,并首先将成药专章论述。
第二节 中成药的命名和分类
一、中成药的命名 二、中成药的分类
一、中成药的命名
中成药的品种繁多,名称各异,其名称各有一定的 意义和道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按功用而命名。 如补心丸、补中益气丸、止咳定喘丸 等。 按病症而命名。如感冒清热颗粒、跌打丸等。 按主要组成药物而命名。如茵栀黄注射液。 按处方药物的味数而命名 如六味地黄丸。 按成药颜色而命名 如紫雪丹等。 按生产厂家或产地而命名 如云南白药、江中草珊瑚片 等。 按发明人姓氏或原载书籍而命名。如万氏牛黄清心丸、 金贵肾气丸等。
常用中成药的临床应用
总 论 中成药的常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中成药的定义与特点 二、常用术语 三、中成药的发展概况
一、中成药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中成药是根据疗效确实,应用广泛 的固定处方,大量生产的中药制剂。 中成药的特点是:具有特定的名称、适当 的包装,在标签和说明书上标明药政部门 的批准文号、品名、规格、成分、含量、 作用、用途、用量、禁忌与注意事项、批 号等。
(2)现代中成药发展进步


1932年在江西革命根据地就制备有丸、片、水等中成药, 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试制了第一种中药注射液—— 柴胡注射液。 新中国成立后.中成药得到重大发展,1957年郑显庭编 著《丸散膏丹集成》,收载历代中成药1782种。1962年冉 小峰、胡长鸿主编的《全国中成药处方集》,收载各类 中成药2700种,被称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问世以 来,起承上启下的重要著作。1983年出版《中药制剂汇 编》,收载包括传统剂型、现代剂型的中成药计3873种。 目前全国生产的中成药已超过4300多种.剂型已达35类43 种。1988年和1991年国家筛选出版《中国基本中成药》一、 二部,一共收载中成药1500种,保健中成药234种。1995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中成药398种。 1993年出版的《中国中成药优选》收载1443种,到1997年 初国家已公布十一批国家保护中成药。一些新的速效、 高效中成药相继研制成功,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如治 休克的生脉注射液、枳实注射液。治高热昏迷的清开灵 注射液。



(4)方剂和中药方剂 方剂是根据医师诊断后所开的处方,专为指定病人 配制的,并明确指出用法和用量的制剂。中药方剂是根 据中医师诊断后所开的中医处方,专为指定病人配制的。 并注明用法和用量的中药制剂。 (5)药剂和剂型 药剂是药物制剂的简称,包括制剂和方剂制品。剂 型是药物制剂的形状类别。如丸剂、生片剂、散剂、冲 剂、注射剂等等。 (6)毒药和剧药 毒药系指药理作用剧烈,极量与致死量非常接近, 超过极量就能引起中毒和死亡的药品。剧药是指药理作 用强烈,极量与致死量比较接近,超过极量时会严重损 害机体健康,甚至导致死亡的药品。



宋代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设立了太医局卖药所(即太平惠 民药局),制备丸、散、膏、丹等成药出售,为我国最早 的商业性药房。公元ll03年。制药部分从卖药所分出,成 立修合药所,为我国最早的官营制药厂。公元1107一1110 年,经裴宋元、陈师文等编写《和剂局方》共五卷,后 经多次重修与增补,公元11 50年改名为《太平惠民和剂 局方》,收载数百种中成药。书中对“处方”、“合 药”、“服饵”、“服药食忌”和“药石炮炙”等均有 专章论述,为我国第一部官颁成方配本及我国第一部中 药制剂规范,成为中药制剂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明代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公元1518—1583年)编著 的《本草纲目》,总结了l6世纪以前我国人民医药实践的 经验,收载药物剂型近40种。 清代医学上形成了温病学派,促进了中成药的发展。如: 吴鞠通著《温病条辨》,创制了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之 银翘散,疏散风热、宣肺止咳之桑菊饮.清热开窍、镇 心安神之安宫牛黄丸等一系列成药,至今仍应用于临床。 Nhomakorabea

二、中成药的分类
中成药分类,各有不同目的,归纳起来,大 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按成药功用分类 便于临床应用。如解表类、止 咳化痰类、调肝理气类、祛暑类等。 按治疗病症分类 便于临床应用。如感冒类、咳 嗽类、头痛类、胃痛类、眩晕类等。 按成药剂型分类 便于经营保管。如蜜丸剂、水 丸剂、膏药类、片剂类等。 按成药名称笔画顺序分类 便于查阅。如《中华 人民共和国药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