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89C51串行通信系统设计
详细介绍了MAX232接口芯片,AT89C51串行通信系统硬件设计以及相应的串行口工作方式3的发送程序。
实践证明,AT89C51串行通信系统成本较低,性能稳定可靠。
标签:串行通信;AT89C51;波特率
1 概述
现代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离不开手机,尽管现在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但是手机通话、收发短息是最基本的功能。
此外,还有和进入太空的人对话等功能。
高中低端的通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AT89C51与其外围设备的基本通信有两种模式:并行通信模式和串行通信模式。
采用AT89C51并行通信模式时,数据传送速度快,所有的数据位同时传输;缺点是电路较多,一个并行的数据有多少位,就需要多少条传输线,传输的距离较近。
采用串行通信模式时,所有的数据位按一定的顺序,通过两条传输线按位传输。
串行通信模式的优点是电路简单,仅需要两条传输线,传输距离相对较远,缺点是数据传送速度慢。
2 AT89C51串行通信系统硬件设计
2.1 MAX232接口芯片
RS-232为EIA电平。
电平是负逻辑,逻辑“1”相当于-12V,逻辑“0”相当于+12 V。
它与AT89C51的TTL信号电平不匹配,因此,RS-232与AT89C51的RXD和TXD引脚不能直接连接,必须进行电平转换。
本系统利用了MAXIM公司生产的MAX232芯片,实现电平转换,MAX232引脚如图1所示。
2.2 AT89C51串行通信系统硬件设计
异步通信:它有一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和一个停止位。
每帧的格式,首先是起始位,起始位是“0”,然后是8个二进制数据位,先送低位,后送高位,然后是校验位,最后停止位,停止位是“1”。
AT89C51的CPU与外设之间须有两个约定:波特率和字符格式。
波特率就是数据传送的速率,每秒钟传输二进制数的位数。
字符格式由串行通信双方自己协议。
AT89C51串行通信硬件系统设计如图2所示。
3 AT89C51串行通信系统软件设计
AT89C51单片机串行口设置有四种工作方式,在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
中设置。
本系统采用工作方式3,11位可变波特率。
发送的一帧数据由TXD端输出,第9位在SCON的TB8,可以用软件置“1”或清零。
累加器A的内容写入SUBF时,同时启动发送器。
发送一帧数据后,输出结束标志位TI硬件置“1”,需要注意的是需要软件清零。
接收数据时,REN必须为“1”,串行口接收RXD管脚,接收到1至0的跳变后,再次确认是起始位,开始接收数据。
第9位数据自动进入RB8,8位数据进入SUBF寄存器。
4 结束语
目前,AT89C51单片机串行通信技术得到了广泛使用,远距离通信尤为突出。
本系统的软件编程只体现发送功能,接收功能与上述程序相似,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卢易枫.子弹测速系统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6,19(1).
[2]李小强,屈芳升.单片机应用技术[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3]卢易枫.项目教学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园,2011.
作者简介:卢易枫(1977-),女,硕士研究生,河南新乡人,讲师,研究方向:电气控制及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