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躬行仁义方可“王天下”一、语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曳.兵/拖拽.数.罟/蹴.踏洿.池/纨绔.B.鱼鳖./弊.端效.仿/发酵.空旷./粗犷.C.河豚./馄饨.狗彘./雉.鸡庠.序/搔痒.D.孝悌./兄弟.饿莩./俘.虏皎.洁/打搅.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C.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D.斯.天下之民至焉斯:这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黎民..不饥不寒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对下面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或百步而.后止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④河东凶亦然.A.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也相同。
B.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不同。
C.两个“而”不同,两个“然”相同。
D.两个“而”不同,两个“然”也不相同。
5.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申之以孝悌之义B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二、一法一练——翻译句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走近高考(2012·天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与薛寿鱼书①[清]袁枚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②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
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
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
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③。
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
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
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夭札④,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
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
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
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
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
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⑤”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
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
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
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
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⑥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⑦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
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
岂不悖哉!岂不惜哉!(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注①此文是袁枚写给名医薛雪(号一瓢)之孙薛寿鱼的一封信,信中借如何评价薛雪,批评了当时重理学轻技艺的社会风气。
②若:和,同。
③不禄:死的委婉说法。
④夭札:因病而早死。
⑤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艺,技艺。
⑥周、程、张、朱: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均为理学家。
⑦刀圭:用来量取药末的器具,代指药物。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 意:猜测 B .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 执:拉住 C .貌袭.之,道艺两失袭:承袭 D .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 寿:使……长寿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使工以.药淬之B.⎩⎪⎨⎪⎧ 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C.⎩⎪⎨⎪⎧ 一瓢先生其.理学乎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D.⎩⎪⎨⎪⎧ 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0.作者反对重理学轻技艺,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他这一态度的一句是( ) A .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
B .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
C .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
D .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1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公、孔子是不朽的,精通某种技艺的人也可以不朽。
B .薛雪留下的奇特病案和有效方剂比理学语录有意义得多。
C .医术也是仁术,薛雪通过行医实践了孔子的仁学,体现出他的价值。
D .薛雪行医救人很有成就,但盛年辞世,令人痛惜。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子之仇,无异词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 2.D 3.A 4.C 5.D 6.D7.(1)恰巧元朝派遣脱脱来征收粮饷,用些耸人听闻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掉王祎。
(2)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廷的命运,我们朝廷取代了它。
你们这些微火残灰,竟敢与日月争辉吗!参考译文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自幼聪明颖悟,长大后,身高挺拔若山岳,伟岸有风度,凭借文章而闻名于世。
他目睹元代政治的衰败,写了七八千字的长信呈给当时的宰相。
危素、张起岩一起举荐他,他没答应。
他退隐青岩山,著书立说,名声一天天大起来。
太祖出征江西时,王祎献上颂词。
太祖高兴地说:“江南有两个大儒,就是你和宋濂。
要说学问的广博,你不如宋濂。
要说才思的雄健,宋濂不如你。
”太祖创设礼贤馆,召他来安置在馆中。
多次升迁,为侍礼郎,掌管起居注。
做南康同知府事,多有惠民措施,太祖赐给他金带以示荣宠。
太祖准备登基,把王祎召回来,商议礼仪。
洪武元年八月,王祎上疏说:“恳求苍天永保江山的关键,在于存心以忠厚为本,政治宽大,上依天道,下顺人心。
严刑峻法,可以一时使用而不可经常如此。
浙西既已平定,赋敛应当削减。
”太祖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但是不完全照他说的办。
第二年修撰《元史》,皇帝任命王祎与宋濂为总裁。
王祎擅长史事的记载,裁剔繁芜,行文得当,下笔简洁。
《元史》修成后,被提升为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他奉皇帝诏命在大本堂执教,经义理解透彻,析理畅达,善于开导。
皇帝召见他在殿堂对答,必定赐他坐下,随便谈论。
五年正月,皇帝与群臣商议招抚训谕云南,命王祎带诏书前往。
到后就告谕梁王,应该立即奉送版图给职方官,不然朝廷讨伐的军队早晚之间就到。
梁王不听从,把他安排在别馆住宿。
又一天,王祎又告谕说:“朝廷考虑到云南有百万生灵,不愿看到他们毙命于刀锋之下。
若是你们仗着地势的偏远险要,抗拒英明的皇帝,后悔就晚了。
”梁王很害怕就服从了,立刻让他改住客馆。
恰巧元朝派遣脱脱来征收粮饷,用些耸人听闻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掉王祎。
梁王迫不得已叫出王祎来见,脱脱想要让王祎屈服,王祎呵斥说:“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廷的命运,我们朝廷取代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