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鉴赏课程论文
中国古典音乐《阳关三叠》赏析
系别:计算机信息与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
中国古典音乐《阳关三叠》赏析
【摘要】音乐能陶冶人的性情,当你真正沉浸在音乐中时,你会忘掉世俗中的一切繁杂的事,尽情的畅游在音乐中。

同时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音乐节奏,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步,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很重要的。

而众多的音乐种类中我却对古典音乐情有独钟,《阳关三叠》便是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曲,也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难得的精品,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关键词】欣赏古典音乐阳关三叠
《阳光三叠》又名《阳关曲》、《谓城曲》,最早见于《浙音释字琴谱》(1491年前),另外还有多种谱本,最流行的是清代张鹤所编《琴学入门》(1864年)的传谱。

原诗已饱含深沉的惜别这情,入曲后又增加了一些词句。

词曲珠联璧合,在唐代广泛流传。

叫“三叠”是因为同一个曲调要反复叠唱三次。

琴歌开始加了一句“清和节当春”作为引句,其余均用王维原诗。

后段是新增的歌词,每叠都不相同。

这首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遄行,遄行”等处的八度跳进,和“历苦辛”等处都多次反复,情意真切,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的思念之情。

《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琴歌。

王维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的形式广为流传,他的诗是为送友人去关外服役而作。

谱入琴曲后又增添了一些词句,加强
了惜别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

琴歌开始加了一句“清和节当春”作为引句,其余均用王维原诗。

歌曲结尾处渐慢、渐弱,抒发了一种感叹的情绪。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千多年前,一位诗人举起酒杯豁达地对他的朋友说,再喝一杯吧,出阳关后,就没有故人了。

语气也许是及恬淡与平和的,嘴角甚至还有浅浅的一抹笑。

他深吸一口气,清新的有些鲜腥的泥土气息,地上是湿润的,柳色稚嫩,但这一切,却都像是一个虚幻的梦,他的朋友,要远去边塞了。

这位诗人就是王摩诘。

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幅情景交融的艺术时刻,用古筝等民族乐器凸显出来,使一唱三叹的感情像宣纸上层层铺开的水墨画,晕出些淡淡的色彩,却组成鲜活的人生百态。

下面就具体欣赏一下这部古典名曲:
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

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

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这是第一段。

第一段唱出送别的情景及对友人路途艰辛的深深忧虑。

前面两句默默地写景,默默地叙述事情,却蕴含着一种苍劲的悲伤力量,音乐上的节奏比较舒缓,慢吟清唱,从此以后,你便只能在荒芜酷冷的边塞自饮自酌了。

“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

”情感终于第一次爆发,慢点走啊,慢点走啊,好让我再多看几眼你的背影,这一去,何时才能再相见!两个“遄行”都使用了古琴中的最低音,仿佛是咬住
牙齿抑制自己要迸发的感情,他想到了什么,是曾经在一起浅酌低唱的情意,携手相游的畅快,还是秉烛夜谈的心灵相通?无论是什么,从此便不再拥有了。

也许,他有些哽咽了,但怕朋友担心而不敢嚎啕,只能用低沉缓慢的语调说,会很辛苦的,很辛苦的,要保重啊,要保重!两个“历苦辛”都用这样的低音唱出,千言万语,在心中翻滚成怒吼的浪涛。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

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

参商各一垠。

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

日驰神,日驰神。

这是第二段。

第二段用清脆的泛音弹出,引出浓浓的思念之情。

这一段左手的按音集中在前几个徽位上,这样声音略显沙哑低沉,是一种情感爆发后如泣如诉的悲伤,“依依”句用“吟”的指法弹出,琴声缠绵,唱出了万般不舍,万般无奈。

这句琴声时断时续,像人断断续续的声音,眼泪还是没有忍住滴了下来,滚烫的,无声的,淹没在衣服里,像古朴的旋律氤氲在历史潮湿的气息中。

“无复相辅仁”,节奏渐渐恢复正常,是在痛苦地准备承受一种事实,以后,就见不到彼此了。

“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又是情感的爆发,“感怀”同样用低音唱出,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了!“思君十二时辰”音调缓慢悠长,是绵绵的相思和无尽的诉说。

我们从此天各一方,像参星和商星一样,今后再也没有人陪伴我了,没有人了!这一段曲调同第一段,在反复咏叠,极度抒发了自己寂寞苦闷和无助的心情,你要留下我一个人吗,让我从此形影相吊,茕茕孑立!没有你,我的生活将是怎样的混沌,我的思想将会怎样萎靡不振啊!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芳草遍如茵。

旨酒,旨酒,未饮心先已醇。

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辚?能酌几多巡!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尽的伤感。

楚天湘水隔远滨,期早托鸿鳞。

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

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闻雁来宾。

这是第三段。

到该叮嘱你的时候了。

第一句仍是清脆的泛音,“旨酒,旨酒”又是一个高潮。

再喝一杯吧,这酒还没到嘴边心已经醉了,是因为过度伤心而瘫软了,还是身心俱疲而麻木了?马就要这样带你走了啊,你就要这样走了啊,这不是一场梦,而是活生生赤裸裸的现实!你什么时候回来?时间太紧,我有好多好多话想跟你倾诉!四对紧凑的音节重复出现,先低后高,是感情一再地升华。

“穷”字发音悠长而极具变化,缠绵不尽,用这一字仿佛要把全部的感情一次用尽。

“楚天湘水隔远滨”,音调渐渐用“楚天”“湘水”“隔远滨”这三个词组的间歇来定于平缓。

心情平定下来了,罢了罢了,你走吧。

该流的泪也流了,万箭穿心的伤口里血还没有凝固。

事以至此,就多多写信吧。

“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

”节奏音高仍同前两个,但更像是一种喃喃自语,仿佛陷入了自己的幻想世界,想象收到朋友来信时见字如面的喜悦。

最后一句的结束语也是用泛音来弹的,晶莹清透的音节,脆脆地落在琴弦上,是梦中相见后眼角淌着的清泪,一滴,两滴,一直滴到天明。

我听到了大雁的叫声,是不是故人要回来了?“闻雁来宾”最后四个字极其缓慢地唱出,声调由低到高,最后一个音久久不息,萦绕不绝。

似乎触动了历史的颤音,发出了文人骚客亘古不灭的叹息,像一个省略号,永远喘息着。

《阳关三叠》,一唱就是千年,唱干了离人泪,唱醇了践行酒,唱尽
了多少世事无常悲欢离合。

在这样闪动着民族智慧和沐浴着古典情操的音乐里,我们的血管变得洁净,思想纤尘不染,我们的心在历史的上空漂浮,漂浮着,此时此刻,我们就是巨人。

历数下来,所有琴歌《阳关三叠》的歌词,原本都是根据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发展变化而来,而当我们从儿时开始学唐代著名诗人这首传唱了上千年的诗的时候,恐怕不能体会离别的伤感,不能体会知己将疏离的痛苦,而这首琴歌在当时也曾经听过,从来也不曾让我们感觉古人的离别情景会触手可及。

星移斗转,岁月流逝,变化、变化、再变化,万象更新,历史已经翻开了二十一世纪的这一页,而千年古曲《阳关三叠》依然焕发着耀眼的光彩,由着琴歌,由着古诗,不断传承。

不管当年我们怎么年少无知,当我们经历着和古人相似的情感之后,再来倾听这首琴歌的时候,一切似乎都没有什么变化,唯一的变化只是故事的角色改变了,恍惚间耳边是谁在喃喃——“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犹然浮现着的,浮光跃影,都是过往的滚滚红尘。

结束语:古典音乐是我们的一种古典文化的体现他是我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传承它,发扬它,以便它更好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王次炤,《音乐美学》,高等教育乐出版社,199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