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男生参与形体健身类课程的原因分析摘要:形体健身类项目具有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塑造优雅形体、完善个性品质及健康、活泼高雅的娱乐功能,是集健、力、美为一体的健身娱乐项目,其新颖的锻炼方式,良好的健身效果很快被广大学生所接受。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及访问法针对我院男生很少参与形体健身类项目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试图找出制约我院男生很少参与形体健身类项目的主要原因,并为我院男生参与形体健身类课程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男生;形体健身类项目;参与;对策1引言形体健身类项目具有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塑造优雅形体、完善个性品质及健康、活泼高雅的娱乐功能,是集健、力、美为一体的健身娱乐项目,其新颖的锻炼方式,良好的健身效果很快被广大学生所接受。
步入21世纪以后,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也不断变化发展,人们更注重身体比例的和谐、健与美的和谐、姿态与形体的和谐、服饰与形体的和谐,审美的内容更加广阔和丰富。
只有使健、力、美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出人体的和谐韵味[1]。
自从形体健身类课程走进高校以来就身受大学生的热爱,然而,我们发现,形体健身类课程存在着参与男少女多的现象,形体课成了女生的“专利”,如此下去将影响形体课程在我院的普及与发展。
本文通过对我院部分男生进行问卷调查,试图找出制约我院男生参与形体健身类课程的原因,为形体健身类课程在我院男生中参与普及找出一些对策建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对学院部分男生发放调查问卷,发放110份,回收108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00份,无效问卷8份,有效问卷率为90.9%。
2.2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3结果与分析3.1 结果针对我院开设的公共体育选项课对我院部分男生进行“我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调查结果表明[5](表一):49%的男生喜欢同场对抗项目(篮球、足球),30%的男生喜欢隔网对抗项目(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15%的男生喜欢中国传统项目(武术),而仅有6%的男生喜欢形体健身类项目(健美操、体育舞蹈、瑜珈)。
调查结果显示,影响我院男生参与形体健身类课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对形体健身类课程的认知程度低、缺乏学练形体类课程的氛围、自身素质的自我定向、怕嘲笑,丢面子等。
表一我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选择统计项目同场对抗类隔网对抗类传统形体健身类人数49 30 15 63.2 分析3.2.1 对形体健身类项目的认知程度底通过调查,发现男生对形体类项目的认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了解的时间比较短。
瑜珈、体育舞蹈及健美操在中国作为一种新型的强体健身类项目被人们所接受,它自身在我国存在时间比较短,而我院男生是在进入大学后才开始了解并接触意识到这类项目的,这样就自然造成了我院男生的认识程度低。
(2)对形体类项目理解不够清楚。
形体类课程是以人的心理生理特点为基础,以塑造人的优美形态为目,是将艺术体操的徒手基本动作、舞蹈、身体素质练习结合在一起,以“美”为其特征的身体基础训练。
练习内容分为形训和力训,是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健身健美最简捷、最有效的练习项目。
(3)对形体健身类课程的适应性不清楚。
在对形体健身类课程的适应性调查中发现(表二),有72%的男生认为形体健身类课程适合女生练习,有22%的男生认为男女均适合,而仅有6%的男生认为适合男生练习。
在我院的形体类课程教学中,参与形体类项目的学生几乎全是女生,这也是导致我院大部分男生认为形体类项目适合女生的原因之一。
(4)作用认识不够。
调查中可以看出[4](表三),我院男生对形体训练课最明确的一点是“使身材比例健美匀称”占85%,其次为优雅姿态占61%。
这说明,他们对形体训练课的基本作用还是知道的。
但对形体课重要和深层次的作用,诸如“增强体质使身体健康”、“促使形成终身体育的观点”、“提高审美能力”等意识不是很强,其原因是他们以前对这方面知识接触较少,因此,对其作用认识不够。
女生男女均适合男生人数72 22 6表三形体健身类课程的作用认识统计作用人数使身材比例健美匀称85增强体质,促进健康21塑造优雅姿态61动作更具协调性43提高审美能力30了解基本的训练方法12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13影响内在气质和风度37提高自我展现能力18提高意志控制能力15陶冶心灵30培养感受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性格163.2.2 普及面小,缺乏练习氛围从调查及访问中发现,很多男生认为形体健身类项目在我院普及面太小,仅仅限于上选修课,除了上课,其它时候根本就没有场地,更没有氛围进行练习。
如果少数一些男生进行形体类项目练习的话往往会遭到异样的眼光,认为他们没有“阳刚”之气。
因此,形体健身类项目在我院遭到男生的冷遇。
3.2.3 缺乏兴趣兴趣是推动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
但在调查中发现(表四),对形体健身类项目非常喜欢的男生仅为6%,比较喜欢的为13%,喜欢的为20%,不喜欢的为61%。
他们没有认识到形体类项目的魅力所在,对形体健身类项目的兴趣不够浓厚,因而使他们失去了对形体健身类项目的学习动力。
表四对形体健身类项目喜好的统计程度非常喜欢比较喜欢喜欢不感兴趣人数 6 13 20 613.2.4 自身素质的自我定向自我定向是指根据个人的能力水平,对自己表现的能力的知觉。
这意味着如果感觉到自己在某方面有能力、有爱好,就会向这方面努力。
调查发现(表二),仅有28%的男生将自己定向在形体健身类项目上。
在调查中(表五)有29%的男生认为自身协调柔韧性制约其定向学习,有15%的男生认为自身乐感较差,有18%的男生认为自身力量较差,有23%的男生认为自身体型不合适,有15%的男生认为自我心理难挡舆论而不能定向形体类项目。
这表明多数男生认为自身没有掌握形体类项目的能力,但是有些人内心还是喜欢形体项目的,他们不能从形体类项目中获得满足感,他们就会有枯燥感,因此,就不愿从事这类运动。
表五认为自身某方面制约其从事体健身类项目的统计协调柔韧乐感力量素质体型自我心理人数29 15 18 23 153.2.5 怕嘲笑,丢面子由于我院大多数男生是在进入大学以后才开始了解形体类项目,他们了解的时间比较晚对形体类项目的认识不够,从而其在心理上产生一些负面作用,如“女性专项”、“有损阳刚”,这种心理的作用使其在心理上一开始就抵触此类运动。
我院客观条件是男少女多从而自然就是女生参与形体健身的人数多,久而久之就给人一种“女性专项”的运动表象。
这样就造成了若少数男生在这样的女生群体中进行形体类项目的练习会被认为缺乏“阳刚”之气,遭到他人非异。
大学生是通过严格的考试进入高校的,他们在中学时代,由于文化成绩优异,大多受到同学的尊重和老师的赏识,自认为是出类拔萃,一般都比较注重形象,因此,在没有把握能够学会形体健身类课程所规定的内容时,他们会尽量避免参与该课,主要是怕学不会再同学中丢面子,更怕在女生面前丢面子,有损自己的形象,这成了男生不参与的主要心理因素。
3.3 对策建议3.3.1 兴趣导向,积极宣传,增强男生对形体健身类项目的认识教育学心理学认为兴趣是重要的内在动因。
所以要提高男生学习形体健身类项目的兴趣,首先要让他们正确认识形体健身类项目,利用理论教学和其他的传媒进行理论知识的宣传和学习,让男生充分认识形体健身类课程的锻炼价值。
随着形体健身类项目不断发展,内容的不断丰富创新,使学生从心底接受形体课,从心理上产生锻炼的需要,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因此,在提高男生形体知识的认知基础上促进他们对其产生运动需要,发生兴趣。
3.3.2 营造良好的练习氛围学校或体育部要组织不同层次的形体健身类项目的比赛,并且规定比赛必须有男生参加,这样在准备参赛的练习及备赛过程中学生就能了解、认识并逐渐喜欢上形体课。
在大学校园里营造一个练习形体类项目的良好氛围,让参与选修的男生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这有利于形体课的开展,有利于形体项目在男生中的普及与提高。
3.3.3 改变自我定向男生的自我定向,并不都是对自己热爱的运动给与选择,更有可能是产生能力不足之感,而放弃自己喜欢的运动形式,因此,应多做男生工作,让他们认为自己比女生更适合从事这类项目的运动。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多关心男生,多鼓励他们。
形体教学过程中的多次反复强化练习,使其逐步建立了连贯协调的动作定形,自身不再感觉自己的不足,从而改善并促进他们自我定向的改变3.3.4 结合男生特点,合理制定训练内容,提高男生的自信心形体课的内容多来源于舞蹈和艺术体操徒手动作等的基础训练,更多的表现了女性的柔美、轻盈与协调。
如不针对男生的生理特点进行教学,很容易让男学生在学习形体课的过程中,表现出忙乱、笨拙的情况,在打击其学习兴趣和自信的同时,更加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
因此,选择符合男生生理特点的教学尤为重要。
力训部分的分量可适当增加,在发展男生身体各部位肌肉的规范训练和塑造形体美的力训组合中,应充分考虑男生在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特点,遵循区别对待的原则,选择适宜的教学难度,表现出男性的壮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课堂氛围中,其形体动作及气质风度得到提高。
4 结束语总之,在形体类课程的教学中,兴趣是学习的强化剂,只要能结合男生的个性特征及形体课程的特点,做好宣传,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的练习氛围,消除男生的自我定向等,就能激发男生对形体健身类项目的学习兴趣,掌握形体类项目的知识、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1] 马少莲.形体美与形体美的塑造.山东大学出版社[M].2002.10[2] 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审美心理学.立信会计出版社[M].2004.5[3] 扬晓美,冯晓辉.形体运动.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M].1997[4] 芦特.形体训练对促进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有益影响.北京体育大学学报[J].2004[5] 张海涛.大学生体育爱好和运动项目选择性的调查分析[J].体育与科学.1999.4[6] 司慧峰.影响高职院校男生选修健美操课的原因及对策[J].内江科技.2007年第3期[7] 曾红卒.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心理倾向[J].体育学刊.2001年第3期[8] 刘利鑫.影响我院男生选修健美操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