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鲸》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鲸》

《鲸》教学设计 新城二小 梁艳 教材分析: 《鲸》是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性文章。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了一个意思。另外,课文在表达上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 本文第四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作者抓住了鲸的饮食、呼吸、睡觉、生长四方面的特点,恰当地运用了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等方法来具体说明。作者能抓住鲸的特点写,使读者清楚地了解鲸这个独特的海洋动物,读后印象深刻。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鲸的特点、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知道保护鲸的意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认识列举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理清脉络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齐读课题。 2、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交流了大家搜集的关于鲸的资料,并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谁还记得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鲸的? (板书: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 3、课文又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鲸的生活习性呢? (板书:吃食、呼吸、睡觉、繁殖) 4、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些方面研究鲸的特点,并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把鲸的特点写得准确明白又具体形象的。 二、细读课文,体会鲸的特点,领悟说明方法 (一)学习鲸的外形特点。 1、鲸的外形特点在课文第几自然段?(第一自然段) 2、快速默读第一自然段,你能用一个字概括鲸的形体特点吗?(板书:大) 3、既然是说明文,总要有一些说明方法,记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说明方法?看一看第一段到底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写鲸大的特点? 预设一:作比较 请你把作比较的句子读一读,告诉大家是拿谁和谁作比较?还和谁进行比较?(象、大肥猪) 为什么和象、和大肥猪作比较,不和猫、和狗作比较? 通过和熟悉的事物作比较,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鲸的大。(板书:作比较) 请大家把“作比较” 这三个字写在这一段一、二两句话的旁边,这叫批注,是做读书笔记的一种好方法。 预设二:列数字 (板书:列数字) 你能把数字词找出来吗? 好,最大的有16万公斤,最小的也有2千公斤,卞老师大约50公斤,大家算一算,最小的鲸就有多少个卞老师重?(40个,大约等于我们全班同学加起来的重量)16万公斤是2千公斤的几倍?(80倍,相当于80个班的学生加起来的重量,我们整个学校才24个班,全校的学生加起来的重量还不到个头大的鲸的三分之一) 请同学们也把“列数字”写在有关句子的旁边。 预设三:举例子 (板书:举例子) 提示学生作批注 举什么例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举例举例,既然是例子,就应该是真实的事例。如果有一头鲸就在眼前,张开了房间一样大的大嘴,你敢不敢坐在里面?大家都不敢,这个例子能举吗?这是真的吗? 预设四:作假设 你怎么知道是假设?从哪个词看出来?(要是) 好,读书要有一个能耐,除了要整体把握,还特别要注意抓住关键的词。 (板书:作假设)提示学生做批注 你们以后要写说明文,凡是都可以假设,不过要大胆、合理的假设才行。 4、第一段正是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作假设这几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而准确地写出了鲸的大。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鲸的大?你想读哪一句? (二)学习鲸的进化过程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看一看鲸的进化过程和什么有关?(环境的变化)找出表示环境变化的词语做上记号(陆地、靠近陆地的浅海里、海洋) 2、过渡:鲸为了生存,就要适应环境,它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3、生物常常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它的形体和生活习性,否则就会灭绝。这个过程就叫做进化。但是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作者用哪些词语加以说明?(在很远的古代、很长很长、渐渐) 4、现在知道鲸是如何变化了吗?把你自己当作鲸,和同桌说说你的进化过程。 5、指名交流。 6、小结:鲸的进化过程告诉了我们鲸像鱼但又不是鱼的根本原因,告诉我们鲸是一种哺乳动物。(板书:哺乳动物) (三)学习鲸的种类 1、一起告诉老师,鲸总的来说可以分几类?(板书:须鲸 齿鲸) 2、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板书:分类别)提示批注 (四)学习鲸的生活习性 1、鲸的生活习性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现在请同学们对照着这张表格,轻声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横线标出须鲸的特点,用波浪线标出齿鲸的特点,用双横线标出它们的共同点。 种类不同点共同点 吃食呼吸呼吸器官睡觉生长 须鲸 齿鲸 2、请个别同学上台完成表格。 3、刚才我们所填的这份表格,其实也是一种说明方法,叫列图表,它能使事物的比较一目了然,也便于表达事物的基本特点,美中不足的一些语言的表达无法做到那么准确,生动。 4、现在请同学们再读4—7自然段,找出你认为作者写得准确生动的词句,并做上记号。 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点) 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 共同点 都吃鱼虾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须鲸 小鱼小虾 吞进 吃的多 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齿鲸 大鱼海兽 咬住 凶猛 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预设一:第四自然段的开头用了设问句,吸引读者的兴趣。 (你可真会学习呀,不仅会读句、读词,还会读标点符号。老师佩服你。) 预设二:第四自然段用了很多动作词描写鲸是怎样吃食的。 (“你真会读书,能够抓住鲸吃食时的动作来学习。) 请同学们分别找出须鲸和齿鲸吃食的动作词,并画上着重号。 说说这些动作词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栩栩如生,仿佛亲眼见到,真是太神奇了) 是啊,这些动作描写非常生动,我们称它们为动词串,写作中要懂得用上动词串。 这一段写的这么生动,我们一起来朗读朗读,体会体会鲸捕食吃食的情景吧。 其实文中用词准确的地方不仅仅是这些动作词,请看这三个句子(出示小黑板,即课后三句话)读一读,说说有无加点的词语,句子的意思相同吗?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用词准确,说明事物才能清楚,准确无误) 预设三:第五自然段讲鲸的呼吸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板书:打比方)作批注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使说明更清楚,也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因为鲸呼吸喷水柱大部分人没见过,而喷泉确是十分常见) 这篇课文除了在说明方法的运用上值得大家学习外,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也值得我们好好品位,好好学习。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赞一赞这美丽奇特的“喷泉”吧。 三、总结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2、是的,我们今天不光了解了鲸的有关知识,而且掌握了这几种说明方法,分别是:(指板书生齐答) 今后我们在写作时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文章会写得更富有说服力和想像力。 四、布置作业 1、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选择某一种鲸,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注意运用一些说明方法。 板书设计: 9、鲸 形体特点-----大 进化过程-----漫长 种类 -----须鲸和齿鲸 生活习性-----进食、呼吸、睡觉、生长

教学反思:

今天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也比较突

出,语文训练也较扎实,注重学习方法与说明方法的传授,教学过程紧凑、朴实、实用。 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了一个意思:第1自然段讲鲸特别大;第2自然段讲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第3自然段讲鲸的种类;第4自然段讲鲸怎样进食;第5自然段讲鲸用肺呼吸;第6自然段讲鲸如何睡觉;第7自然段讲鲸的生长特点。概括起来说,4至7自然段分别是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作者运用数字说明、对比说明、举例说明、假设说明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做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课文首先拿鲸和人们熟悉的象作比较,使我们形象地了解到,鲸比象还要“大得多”。接着,用详实的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以此来说明鲸“大”。然后,又以我国捕获的一头鲸为例,再次例举具体数字, 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很大。作者在介绍鲸吃食物以及鲸的生长时,又一次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加以准确说明;在介绍鲸的呼吸时,用“花园里的喷泉”来比喻鲸呼吸时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这种比喻的方法,使说明更清楚,也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二是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三是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完成了两项教学任务,一是按照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另一个是重点分析第一自然段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经过学生认真的学习归纳,以及我耐心细致的辅导,最终学生均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掌握了提取信息的几种方法,体会到了每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与作用,好处。 一、注重信息提取方法的归纳 在借助表格练习提取信息的方法时,能够做到难度适中,让学生能在稍加思考之后得出正确的答案。在填写鲸在形体、习性各方面的特点之前,先让学生找到相关段落进行默读,这样帮助学生扫清了障碍,直击重点内容,少走了弯路。在提取每一段信息时都组织学生归纳所用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每种方法应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更为适合。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最终学生能够清楚的概括出,有重点句的段落,直接提取;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内容的段落,先分层再找重点句或是概括几句话的同一个意思;整个自然段都在写这一个意思,但是没有重点句,需要提炼各句的要点进行概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