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炎病人舌象舌苔的特点

肝炎病人舌象舌苔的特点

肝炎病人舌象/舌苔的特点
中医传统的舌诊除应掌握舌的脏腑分部外,其基本要领是气病察苔、血病察质;察舌苔以知邪之深浅,望舌质而知脏腑的虚实。

舌的两侧属肝胆分野,因此当更注意望舌之两侧。

根据大量临床资料的报道、肝炎患者的舌质大都有淤暗之色、其中最常见的有淡暗舌,暗红舌与暗紫舌。

少数患者出现红维舌和鲜红舌。

谈暗舌多属肝血不足兼淤或脾气湿而肝血郁滞,多见於慢活肝或肝硬化者。

暗红舌主肝经血热兼有血淤,多见于急性肝炎热毒炽盛或慢活肝病情活动明显者。

某些肝硬化者出血前红绛明显,可能与高凝状态出血有关。

暗紫舌多属气虚或阳虚,血行无力、气血淤阻,多见于肝硬化或肝癌患者。

可同时伴见肝脾肿大质硬、肝掌、蜘蛛痣等体征。

舌色鲜红、舌体薄瘦少苔者,主阴虚内热,多见於慢性迁延型及活动型患者,或久服苦燥伤阴之药者。

舌中呈现小红点者为出血征象。

常见于血小板降低,伴见口腔粘膜,皮肤先后出现瘀斑者,与血液“低凝状态”时的出血情况相类似。

另有一些患者舌的两侧出现淤暗色的条纹,称之为“肝瘿线”的,则多发现肝癌。

舌体胀大而尖红,两边出现红色芒刺者,伴见脉弦大而涩或弦数有力,则提示病势正在发展。

从舌苔上看,可见薄白、薄黄、薄腻、黄腻、白腻及无苔。

一般而言,黄腻苔明显者多为急性肝炎,迁延性或活动性慢性肝炎病情活动不稳定,湿热亢盛的患者,也有部分喜好饮酒的肝炎、肝硬变患者。

白腻苔多为脾湿内阻、痰湿相合者,多见于慢性肝炎患者。

一般来看,慢性肝炎患者大部分舌苔为簿白,薄黄或薄腻,厚腻的只占1/3。

某些热重于湿的患者,舌苔亦可见白腻之象,用清热利湿法舌苔往往不易退去,而用清热解毒配以通腑消导则舌苔退得较快。

舌苔在根部较厚的,届下焦湿热痰浊;在中部的为痰湿中阻,在偏侧的属肝胆湿热。

舌边尖有齿印的主虚象,但应结合舌色、脉象、肝功能及体征全面分析,方可确定。

通过舌苔大家可以自己大体判断自己的病情,但是不能代替专业正规的诊断方式,肝炎患者应该定期体检,找专业的肝病专家咨询病情,然后给出治疗方案,以免不对症治疗,耽误治疗时机,目前中国肝病防治中心已经推出了在线远程诊疗服务,有任何问题可以拨打我们中心的热线:400-611-1368进行咨询,或者在线联系我们。

原文地址:/html/201210/4819.ht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