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秀学生的管理方法

优秀学生的管理方法

优秀学生的管理方法学校的主体是学生,而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基本单位是班级。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学校德育队伍的核心力量,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得力助手。

有人说“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

高质量的班集体建设取决于高素质的班主任,所以,班主任工作的好坏也直接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班主任每天都要和学生打交道,每天都要面临班级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件,他们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

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重占绝对优势,面对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狭隘、偏执、任性和要求个性张扬、渴望体现个人价值、迫切要求成材的特点,班主任老师所做的工作既繁重又复杂。

在对学生实行教育的过程中,单纯一种教育方式,已不能够适应学生群体复杂、个体性格突出的特点。

班级就像是一台大戏,班主任老师就是这场戏的导演,应该根据每个演员,每个场景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

也就是说,班主任老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扮演好不同的角色。

比如,现在我们学校采用“分层次教学”。

一般带C班、B班的班主任对学生是盯的紧紧的,管理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怕稍有不慎会发生意料不到的偶发事件。

而对于品学兼优学生的教育管理则稍有疏忽。

的确,这些学生既能按时到校,认真参加值日劳动,又能遵守课堂纪律,按时收缴作业,让我们很满意,因而很放心,而忽略他们身上不易直接察觉的问题,加之,他们发生问题的表现形式与一般的同学有所不同。

这些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NO.1学生来说,一方面来自父母和老师的高期望值让“惧怕失败”成为他们的普遍焦虑,他们的压力显然比别人更重。

再加上这些学生因为看上去能力强、各方面表现优秀,他们的真实感受就被老师们忽视了,这种忽视让他们失去了不少心理疏缓的机会。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对优秀学生的管理教育。

我们要让优秀学生在我们的教育下更加优秀,而不能让他们在我们的手中失去光采。

从我带的2006届的理科班和平行班的学生来看。

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三类:1)孤芳自赏、盲目自信者有个别学生在家是说一不二的人物,在学校又仗着自己在学习上基础较好,接受新事物快,学习成绩好,有不少老师宠爱,所以从不把起其他的同学放在眼里,而且听不进任何不同的意见。

如高2006届(10)班的学生李##,自学能力强,在家里是非常用功的,但老师上课时他几乎不听课,结果课后还对老师说三道四,认为这样简单的问题老师还要一讲在讲,没意思。

在课间就给同学讲自己如何玩,甚至带领一部分同学在教室里玩扑克牌,老师多次禁止还不以为然。

凡事要求按自己的想法来办,否则,不管你是老师还是学校的领导他都会发泄他的不满。

2)缺乏自信者这类学生在处世中过于低调,在各方面显得自信心不够。

高2006届(10)班这样的学生有好几个。

有时候有问题不太敢向老师提问,即使自己的观点正确也不敢坚持。

这样,学习和工作都显得很被动。

即使有潜力在学习上冲到年级的前列,在实际中也很难作到。

例如高2006届(10)班学生范##在模拟考试后的估分每次都会比实际低50~60分,尽管一再要求其放松估分的尺度,在高考中,仍然比实际分数地40分。

这对填报志愿是不利的。

3)浅尝则弃者这类学生聪明,但进取心不够,缺乏远大理想,在学习上往往安于现状,而且自制力不强,如果没有细致、严格的管理,他们很容易“玩物丧志”。

比如原2006届(9)班学生李##,人很聪明,在高一、高二上半期时在理科实验班成绩还过得去,但后来由于缺乏自制力,迷恋上网打游戏,甚至放弃学业。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从学生本身来看,主要是思想不成熟,经受不起挫折。

由于青少年学生处在成长的过程中,各方面都还没有完全定型,特别是在这日新月异的年代,社会上五花八门的东西像冲击波,一阵阵波及并非世外桃源的校园,他们觉得什么都很新奇,什么都想去接触、去学习。

喜欢在头脑中编织顺利到达理想彼岸的梦幻,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都考虑得不多,形成了与成年人不同的特点。

比如他们爱学习,接受新事物快,但又容易轻听轻信,缺乏独立的思考。

顺利时,易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看不起其他的同学,以致于听不进不同的意见;遇到挫折时,又容易片面地分析问题,消极地接受教训,觉得万事皆休,自暴自弃,失去进取的信心。

从老师来看,首先在是思想认为“响鼓不用重锤”,所以在行为上总是尽量维护优秀学生的威信,怕伤他们的面子。

即使他们有了缺点也怕公开批评会影响他们的威信,而往往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

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帮助学生掩盖了缺点,对学生的成长不利。

其二是管理上容易放松。

一般的老师会认为如果带一个普通班,在管理上一定要加强,勤跟班,而带一个重点班就轻松多了,因为他们的觉悟高,表现好,能自己管理自己。

班主任只是督促一下学习、交待一下工作多,就一切OK了。

这样就不易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就不易得到及时的帮助以解决问题。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呢?(1)对那些思想基础比较牢固、自我修养比较好的优秀学生(在优秀学生中占多数),在管理教育中只要注意从正面引导,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和处理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用目标鼓励法,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并坚定的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既定目标,使他们在奋斗过程中思想境界不断有新的升华,并渐渐趋于成熟。

(2)而对那些思想基础不牢固,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尤其是一些之所以要求上进,一般是因为某种原因或为了某种目的学生,他们一旦受到一些挫折,目的和愿望没有达到,思想就会出现波动。

对这部分学生要注意调动积极因素,帮助他们端正争当优秀生的动机,引导他们慢慢走向稳定。

在管理教育中要研究工作方法,以鼓励为主,批评要恰当、适时,允许反复,防止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在教育内容上,应从基础抓起,逐步提高。

在要求上不宜过多,起点不且过高,要为他们的学习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有位学生黄某,该生很聪明,反应快,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

但明显的缺点是自制力差,好表现,课堂纪律不好。

在高二时迷上网吧和武侠小说。

有时逃课去网吧。

由于心思不在学习上,各科成绩均呈直线下降,成绩落在全班最后。

原因分析:黄某的年龄较同年级的同学小一岁,家长以前对他的管理方式是“保姆”式的,即步步紧跟,上学送,放学接,他每天的行动全由家长安排好,自己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到高中后,家长不在管了。

另外,学校周边的营业性网吧、出租书店中的武侠小说等各种诱惑使他投降了。

一旦走了进去便不能自拔。

解决办法首先,我把该生的情况反应给家长,想取得家长的配合。

没想到家长采用了粗暴的棍棒教育。

我制止家长后并建议家长根据小孩现在不够成熟,且又过分的迷恋网吧,暂时沿用初中的管理办法,上学送,放学接。

学生在校的表现我通过电话或联系本及时与家长沟通。

对其作业也要求每天有家长签字。

以便按时独立的完成作业。

第二,我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引导学生从心理的角度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成材观。

比如请往届的优秀学生为同学们讲自己在高中是如何度过的,并请他们谈了他们对去网吧等的看法。

并把往届学生给我的来信中讲到的有关在高中阶段迷恋网吧或武侠小说给自己带来的各种不利的后果的体会,念给学生听。

另一方面在班上组织讨论了学校的有关“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各条内容。

并强调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决不能做。

第三,在班上建立“多帮一”的活动。

针对该生学习成绩差,专门请了三位同学对其数学、物理、英语进行“一帮一”;针对该生中午不回家,请二位中午也不回家的同学与他一块活动,防止他由于自制力不强而在犯错;针对该生为人热心,乐意为班级服务,吸收他加入班板报小组,以培养起健康向上的兴趣以吸引其注意力;我还特意让他担任了化学课代表,这样,一方面可以和我多见面,多交流,另一方面也因此培养其在学习上的自信心。

到了期末,该生几乎没有去网吧,学习成绩也回升了期末考试成绩在班级位于35名(全班59名学生)。

已恢复到高中入学时名次。

各方面的表现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还竞选上了班宣传委员。

该生今年的高考成绩为考上了(3)而对那些成绩好但目中无人的学生一方面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商量教育的办法,另一方面老师直接与学生谈话则需要采用恩威并施的办法解决问题。

(4)对那些缺乏自信心的同学,首先老师要经常与他们交谈,对他们的各种看法、每一点进步加以肯定,时常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班级的管理和一些竞赛活动,给他们提供一些空间,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在不时的得到别人的认可的同时,自己的自信心就会慢慢的建立起来。

A学生,自高一入校后,平时总是循规蹈矩,沉默寡言。

每天为完成作业而忙碌,经常晚上熬夜到深夜2、3点,有时甚至是通宵;但作业正确率低,因此,他对自己缺乏信心,不敢直接去问老师问题,也不向同学请教,这样,他的学习一直走下坡路。

究其原因,其一,该生家处外县农村,家境不太好。

在家中排行最小,且是唯一男孩。

在父母及几位姐姐的过度呵护下,从小性格胆小,懦弱,遇事缺乏主见,自理能力较差。

其二,该生在初三时因数学竞赛获奖而进入我校的。

所以,他自己认为数学学得不错。

进校后,确实对数学抓得很紧,一有空就做数学题。

但接着的几次大测验(期中、期末)数学成绩不够理想,虽有些泄气,但还不太明显。

在高二一开学的全国高中数学竞赛中,有几位平时数学成绩不如他的学生分别获得二、三等奖,而他则榜上无名。

这对他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

从此以后,他越来越没有信心。

根据该生的情况,我在以下三个方面作了一定的努力。

1:充分利用其长处,逐步培养自信心。

经我观察,该生在数理化方面思路很清晰,尤其是数学。

于是,我特地为他调换了座位,让班上一位为人热心、性格开朗、英语成绩很好但数学成绩欠佳的女同学成为他的同桌,并帮助他们建立了英语、数学的互帮计划。

刚开始,变化不大,我还有些担心,怕女同学受不了A同学的沉默而要求换位。

但很快我就放心了,因为他们开始了交流。

尤其是看到A同学在讲数学题时那眉飞色舞的样子,我看到了他的自信心又回来了。

在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该生的英语成绩由原来的30几分变成67分,及格了!而该女生的数学成绩由原来的60几分居然变成了90分。

在第二学期开始,为了巩固成果,我把他们的2人互帮小组变为四人小组,科目也扩大成四科,同学交流的圈子也扩大了。

效果不错。

2:利用班级的集体活动,增进同学间的了解,让他真正融入集体中。

为了增进同学间的了解,我组织了一次全班性的才艺表演,每人必须准备一个节目,方式自定,可以自由发挥。

在班会的前几天,我以一种不经意的方式对A同学说:我希望看到你精彩的节目,如何?他当时只点了点头。

我心中有数了,他会出节目的,这就行了。

果然,开班会那天,当45分钟班会进行到37或38分钟时,A同学走上了讲台,当时全班很安静,每位同学与我一样都在想:他会表演什么节目?突然,他唱起了秦腔,这哪是在唱,明明是在吼叫,那声音洪亮而又有些嘶哑,更奇怪的是他的表情,极度的变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