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巩固辅导十七第1题【单选题】明长城修建的目的是( )A、抵御匈奴的进攻B、抵御蒙古骑兵的侵扰C、抵御突厥的进攻D、抵御鲜卑的进攻【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堪称我国传统农学集大成之作的是( )A、《本草纲目》B、《农政全书》C、《天工开物》D、《九章算术》【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之后在台湾设置机构,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该机构是( )A、台湾县,隶属浙江省B、台湾府。
隶属广东省C、台湾道,隶属福建省D、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我国古代在北京定都的三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A、汉、唐、明B、唐、明、清C、元、明、清D、宋、明、清【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人“1405-1433”“七次远航”“刘家港”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事件是( )A、哥伦布发现美洲B、达·伽马到达印度C、麦哲伦环球航行D、郑和下西洋【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明确时序是理解历史的基础。
下列历史人物在中外交流中做出过突出贡献,其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张骞出使西域②鉴真东渡③郑和下西洋④马可·波罗来华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②①④③【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是郭沫若所写的挽联。
这副挽联中的英雄是( )A、戚继光B、郑成功C、岳飞D、文天祥【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康乾盛世”时期,哪座城市丝织生产超过苏州、杭州,成为新兴丝织业中心( )A、松江B、广州C、南京D、无锡【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清朝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依此指出清政府所采取的对外政策的含义是( )A、完全禁止海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只是禁止对英贸易D、对外自由开放【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下列反殖民反侵略斗争,按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印度民族起义②雅克萨之战③萨拉托加大捷④郑成功收复台湾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③①④②D、④②③①【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的主权的条约是( )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C、《瑷珲条约》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郑成功收复台湾、清军在雅克萨大败俄军共同的作用是( )A、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B、稳定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局势C、保卫了黑龙江流域的安全D、通过条约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答案】:【解析】:第13题【单选题】如果你是下图中一位榜上有名的考生,你不可能( )A、熟读四书五经B、会写作规范的八股文C、在试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答案】:【解析】:第14题【单选题】指南针、《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等科技成果都( )A、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B、属于医学研究领域C、反映了宋朝的科技水平D、促进北宋商业发展【答案】:【解析】:第15题【单选题】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明朝时,曾经在海洋上叱咤一时的人物是( )A、张骞B、郑和C、林则徐D、邓世昌【答案】:【解析】:第16题【单选题】西藏是我国领土重要的组成部分,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重视对它的管辖。
下列有关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①元朝设置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②清朝确立册封喇嘛教首领的制度③雍正时期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④乾隆时期制定“金瓶掣签”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17题【单选题】《神宗实录》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zhu)轴而户纂组。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史料中的“机户”是( )A、地主B、农民C、早期的资本家D、早期的雇佣工人【答案】:【解析】:第18题【填空题】郑和下西洋后,我国有更多的人去______做工和经商,对当地的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答案】:【解析】:第19题【问答题】结合雅克萨之战的背景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
A①俄国是一个欧洲国家,并不与中国接壤,只是在清朝忙于统一中国时,实行对外扩张政策,大肆入侵中国,向东扩张。
②沙俄侵略所到之处,烧杀抢劫,无恶不作,我国军民进行了坚决斗争。
③沙俄政府不听中国提出的撤兵要求,反而加紧武力扩张。
在这种形势下,中方组织了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因此作为中方来讲,这场战争是正义的自卫反击战。
【答案】:【解析】:第20题【材料分析题】识图题:______年,______以______为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
""靖难之役之后,______改______为北京,于______年,迁都北京,以加强______。
""【答案】:【解析】:第21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材料二:“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
――郭沫若同志撰写的一副对联请回答:材料是谁的诗句?它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材料二中北郭沫若誉为“一代英雄”的是谁?郭沫若对他作出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上述人物身上有哪些高贵品德值得我们学习?【答案】:【解析】:第22题【材料分析题】下列材料摘编自孙中山《在广州岭南学生欢迎会的演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二三十年以前的学生,他们有一种立志,就是在闭户自读的时候,总想入手、中举、点翰林,以后还要做大官,我今天希望诸君的,不是那种旧思想的立志,是比那入学、中举、点翰林、做大官的志还要更大,中国几千年以来,有志的人本不少,但是他们那种立志的旧思想,专注重发达个人,为个人谋幸福,和近代的思想大不相合,近代人类立志的思想,是注重发达人群,为大家谋幸福.材料二我读古今中外的历史,知道世界极有名的人,不全是从政治事业一方面做成功的;有在政权上一时极有势力的人,后来并不知名的人,完全是在政治范围之外的,简单地说,古今人物之名望的高大,不是在他的做的官大,是在他所做的事业成功,如果一件事业能够成功,便能够享大名.所以我劝诸君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材料三事事都派人到外国去学,这还不是件耻辱的大事吗?中国派学生到外国去留学,最先的是到美国,次是到欧洲各国,最多的是在日本.极盛的时候,人数有三万多,因为世界上无论哪一国,都没有在同时候派往到一国的学生,有这样多的人数,怎么样去图国家的富强?我们要图国家富强,必须要自己振作精神,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向前去奋斗,万不可自私自利,只知道要自己到什么地位,不知道国家到什么地位,这个要中国富强的事务,就是诸君的责任;要诸君担负这个责任,便是我的希望.材料一中“中举、点翰林”所反映的科举制度,在明朝时发生了什么变化?孙中山希望学生在“立志”时应该具有怎样的思想?在材料二中,孙中山劝学生们应该如何立志?请从中外科技发展历史上各举出一位“名望高大”的人物.孙中山一生所做的“大事”是什么?当时中国派学生到外国去留学,为什么“最多的是在日本”?结合材料三,谈谈怎样才能实现“国家富强”这一目的.【答案】:【解析】:第23题【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请回答:材料一,二分别是谁?主要事迹是什么?从他们身上你可以学到哪些精神?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与他们有相同贡献的人?【答案】:【解析】:第24题【材料分析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
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
据此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材料二: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三:下图明朝科举考生看榜材料四: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官制变化?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官制变化。
""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材料三、四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怎样的?""【答案】:【解析】:第25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自有戚爷会抵挡。
——明朝东南沿海一带儿谣材料二“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
”——郭沫若同志撰写的一副对联材料三清朝前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祖国版图基本奠定。
材料一中的“戚爷”指的是谁?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材料二中被郭沫若誉为“一代英雄”的是谁?郭沫若对他做出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清朝前期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西北地区各少数民族采取了哪些政策?通过对该主题的探究,你有何感想?【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