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知识要点 1.《扁鵲傳》學習要點 一、通假字 1.国中治穰过于众事。(穰,通“禳”。) 2.治病不以汤液醴灑。(灑,通“釃[酾]”。) 3.案扤毒熨。 (案,通“按”。) 4.诀脉结筋。 (诀,通“决”,疏导。) 5.揲荒爪幕。(荒,通“肓”;幕,通“膜”。) 6.以郄视文。 (郄,通“隙”,缝隙。) 7.能使良医得蚤从事。(蚤,通“早”。) 二、古今字 1.因五藏之输。(藏,同“臟[脏]”;输,同“腧”。) 2.揲荒爪幕。 (爪,同“抓”。) 3.以郄视文。 (文,同“纹”。图纹。) 4.病应见于大表。(见,同“现”。) 5.目眩然而不瞚。(瞚:同“瞬”,眨眼。) 6.长终而不得反。(反,同“返”。) 7.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鍼砥石。(厉,同“砺”,磨。) 8.以八减之齐和煑之。(齐,同“剂”,药剂。) 三、异体字 1.彊---强 2.決---决 3.鍼---针 4.---睫 5.煑---煮 6.脅---脇(胁) 四、重点词语 (见教材) 五、词语活用 1.扁鹊独奇之。(奇: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 2.臣能生之。 (生:动词作使动词,使……活。) 3.太子病血气不时。(时:名词作动词,按时运行。) 4.齐桓候客之。(客:名词作意动词,把……当作客人。) 5.闻贵妇人。(贵: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6.轻身重财。(轻、重:形容词作动词,轻视,重视。) 六、特殊语序 1.血脉治也,而何怪?(宾语前置。宾语:何。) 2.问中庶子喜方者曰。(定语后置。“喜方”是“中庶子”的定语。) 3.太子何病? (宾语前置。宾语:何) 4.是以阳缓而阴急。(宾语前置。“是”作介词“以”的宾语。) 5.何以言太子可生也。(宾语前置。“何”作介词“以”的宾语。) 七、课文重点今译 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人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答案】旅社的客人长桑先生来到,扁鹊唯独认为他不寻常,常常恭敬地接待他。长桑先生也了解扁鹊不是一般人。往来十多年后,长桑先生才招呼扁鹊避开众人私下坐谈。 2.董安于问扁鹊,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闲。”居二日半,简子寤。 【答案】扁鹊说:“血脉{脉象}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病愈。”过了两天半,赵简子醒了。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答案】知道了病人外在症状,就能推知内部的病因病机;诊察到内部的病因病机,我就能推知外表的症状。疾病应是在身体的外表有所反应和表现,那么,只要是不超出千里范围的病人,判断出他内部的病变的方法很多。不可逐一详尽叙述。 4.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答案】假使能够像圣人那样预先洞察疾病的隐微征兆,能够让高明的医生及早的治疗,那么疾病就可以治愈,身体可以存活。人们所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2.《華佗傳》學習要點 一、通假字 1.昕卒头眩堕车。(卒,通“猝”,突然。) 二、古今字 1.一名旉。 (旉,同“敷”) 2.县吏尹世苦四支烦。(支,同“肢”。) 3.君有急病见于面。(见,同“现”,显现。) 4.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 (酢,同“醋”。) 5.县车边,欲造佗。 (县,同“悬”,悬挂。) 6.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 (属,同“嘱”,嘱咐。) 7.佗针鬲,随手而差。 (鬲,同“膈”,膈腧穴。差,同“瘥”,好转。) 8.血脉不复归,必燥著母脊。(著,同“着”,附着。) 9.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反,同“返”,返回) 10.佗术实工,人命所县。 (县,同“悬”,维系。) 11.君病肠臃,欬之所吐,非从肺来也。 (臃,同“癰[痈]”,毒疮。) 12.何忍无急去药,以待不祥。 (去,同“弆”,储藏。) 三、异体字 1.煖---暖 2.虵---蛇 3.歎---嘆(叹) 4.怱---匆 5.輓---挽 6.猨---猿 7.黏---粘 四、重点词语 (见教材) 五、同义词归纳 1.表示“患(病)”: ①太祖苦头风。 ②见一人病咽塞。 ③佗遂下手,所患寻差。 2.表示“病愈”: ①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②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 ③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④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⑤而病辄皆瘳。 3.表示“时间短”: ①应便拔針,病亦行差。 ②須臾便如醉死。 ③渍手其中,卒可得寐。 ④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⑤佗遂下手,所患寻差。 ⑥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 ⑦佗針鬲,隨手而差。 ⑧成与之。已故到谯,适值佗见收。 六、词义辨析 1.去 ①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离开) ②何忍无急去药,以待不祥。(同“弆”,储藏) ③言久服去三虫。 (除去) 2.故 ①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因此) ②此脉故事有胎。 (先前的) ③若不得此药,故当死。(必定) ④已故到谯,适值佗见收。 (特意) ⑤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先前的健康) ⑥桓侯使人问其故。 (缘故) 3.许 ①当引某许。 (处所) ②食顷,吐出三升许虫。(左右) ③于是传付许狱。 (许昌) 4.见 ①视见垣一方人。 (看见) ②病应见于大表。 (同“现”,显现。) ③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立) ④已故到谯,适值佗见收。 (被) 5.所 ①所苦正同。 (……的病) ②长可尺所。 (左右) ③使人手摸知所在。(……的地方) 6.数 ①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多种) ②见佗北壁县此虵辈约以十数。(计算) ③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多次) 七、词语活用 1.便饮其麻沸散。(饮,使动,让……喝) 2.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膏,名词作状语,用膏药。) 3.使人手摸知所在。(手,名词作状语,用手。) 4.家人车载欲往就医。(车,名词作状语,用车。) 5.佗脉之:“府君胃中有虫数升。”(脉,为动,为……切脉。) 6.佗针鬲,随手而差。(针,名词作动词,扎。) 7.佗久远家思归。(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8.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书,名词作状语,用书信。) 9.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活,使动,使……活。) 10.熊颈鸱顾。(熊、鸱,名词作状语,象熊一样,象鸱一样。) 11.言久服去三虫,利五藏,轻体。(轻,使动,使……轻。) 八、特殊语序 1.多所全济。 (主谓倒装) 九、重点语句翻译。 1.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离开家乡,到徐州地区求学,通晓数种经书,沛国的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任用,(他)都不去就任。 2.”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悬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蛇(这里指一种寄生虫)一条,把虫悬挂在车边,想到华佗家去(拜谢)。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相互告诉说:“像是遇见咱们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病’就是证明啦。 3.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含宥之。 于是递解交付许昌监狱,拷问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关系着人的生命,应该包涵宽容他。 4.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华佗对吴普说:“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疲惫罢了。运动则养分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如同门户的转轴部分因转动而不会腐朽一样。 5.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答案】沛国的相陈珪推荐华佗为孝廉,太尉黄琬也征召他,都不依从。华佗通晓养性的方法,当时的人以为他已经年龄将近百岁,然而华佗却有壮年人的面貌。 6.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答案】随即如同华佗所说,病人立刻吐出一条蛇样的寄生虫,悬挂在车边,打算去拜
访华佗。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小儿在门前戏耍,迎面看见病人,自言自语地说:“好像遇到了我的父亲,车边的寄生虫就是证明。” 7.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輓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答案】华佗告诉吴普说:“人的身体应当得到运动,只是不要使身体疲惫罢了。身体活动,那么水谷精气就能消化,血脉才能畅通,疾病也就不会发生,就好像转动的门轴不朽烂的道理一样。” 因此 古代长寿的人从事导引的锻炼活动,像熊那样直立,像鸱鸟那样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