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篇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篇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篇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细柳营》 一. 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彀( )先驱( )诏( ) 驱驰( )按辔()揖( ) 介胄( )餐者( )嗟( ) 2. 给下列形近字注音、组词 3.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l)上自劳军 (2)彀弓弩 (3)天子先驱至 (4)天子且至 (5)军中闻将军令 (6)不闻天子之诏 (7)居无何 (8)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9)将军约 (l0)介胄之士 (11)天子为动 (12)改容式车 (l3)使人称谢 (l4)曩者: 4. 翻译下列句子 (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2)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3)嗟乎,此真将军矣! (4)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5. 填空 (1)课文《细柳营》,节选自《 》。 (2)《史记》原名《 》或《 》,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它是我国第一部 。 《史记》包括十二本纪、 、 、三十世家、 ,共 篇,五十二万多字。 (3)《史记》作者 ,字 ,西汉夏阳人,伟大的 和 。 6. 写出与下列成语相关的三国人物 (1)望梅止渴( ) (2)鞠躬尽瘁( ) (3)白帝托孤( ) (4)单刀赴会( ) 7. 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写到了“月”,如“明月别枝惊鹊”,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月”的诗句。 (1) (2) 二. 阅读理解 (-)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 本文选自《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上自劳军 (2)天子先驱至 (3)天子且至 (4)持兵揖 (5)使人称谢 3. 翻译下列句子。 (1)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4. 课文标题是“ 细柳营”,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 选文第1段都交代了什么内容 6. 第2段是全文的中心段,表现出了主人公亚夫的什么性格特征采用了什么手法 《细柳营》 一. 1、2略 3. (1)慰问,犒劳(2)拉弓(3)先行的卫队(4)将要(5)听从(6)皇帝发布的命令(7)过了不久(8)使者,使臣(9)约定(10)头盔(11)感动(l2)车前的横木(13)告知(14)刚才 4. 略 5. (1)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2)太史公书 太史公记 纪传体通史 十表 八书 七十列传 一百三十 (3)司马迁 子长 历史学家 文学家 6. (1)曹操(2)诸葛亮(3)刘备(4)关羽 7.略 二. (-) 1.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2. (1)慰问,犒劳(2)先行的卫队(3)将要(4)双手抱举行礼(5)告知 3. 略 4. 目的是对比,突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5. 点明文章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周亚夫等将奉命备战戍边。 6. 采用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借助对比衬托手法,表现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2 21.《细柳营》 一. 知识积累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彀弓弩 曩者霸上 天子之诏 介胄之士 2. 填空题。 司马迁, 时期,伟大的 家 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通史,包括五部分: 共 篇。 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居无何 (2)军中闻将军令 (3)将军约 (4)天子为动 (5)使人称谢 (6)曩者霸上 4. 翻译句子。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二. 强化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 5~8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2)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3)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4)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6. 阅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7. 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8. 试着概括一下周亚夫和汉文帝的人物形象。 三. 链接课外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9~13题。 禹伤先人父鲧(gǔn)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干沟淢(yù)。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qiáo),山行乘榉(j)。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 béi,填塞)九泽,度(duó)九山。令益(舜的大臣)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史记夏本纪》) 9.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夏鲧 后稷 10. 先用一句简明的话解释加点的词语,然后再分开解释: 左准绳 右规矩 11. 翻译下边词句。 (1)劳身焦思 (2)薄衣食 (3)卑宫室 12. 分析结构,并解释加点的词。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1)全句的宾语是: (2)伤 诛 13. 翻译下句。 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 21. 《细柳营》 一. 知识积累 1. 略 2. 西汉 历史学 文学 纪传体 纪 表 书 世家 列传 130 3. (1)过了不久(2)听从(3)规定(4)感动(5)告知(6)刚才 4. 随后(皇上的车队)前往细柳军营,军营将士都身披铁甲,手持磨得锋利的兵刃,挽弓搭箭,(戒备森严)。 二. 强化阅读 5. 大规模(2)锋利(3)改变神情(4)俘虏 6. ①“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常备不懈,严阵以待。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亚夫乃传言开壁门”。细柳军军纪严明③“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 7. 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8. 周亚夫:刚直不阿、威严、真将军 汉文帝:明君,善识人才 三. 链接课外 9. 略 10. 准绳:测量时用的各种器具。准:测定平直的器具,比喻运行所依据的原则、标准。绳:木工取直用的器具。 规矩:画图的器具,比喻为一定的准、法则或习惯;也指(行为)端正老实。规,画圆形的工具。矩,画直角或正方形用的曲尺。 11. (1)使身体劳累、苦苦思索;(2)使穿衣和粮食减少(3)使住居的房屋矮小 12. (1)先人…诛;(2)悲哀 杀死有罪的人 13. 经益把稻谷给老百姓,可种在低洼潮湿的地方。

第六单元

第21课 周亚夫军细柳 出题人:山东临沂实验中学 春晖 要点扫描 学习目标 1. 参照注释,查阅词典,疏通语言文字,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抓住语言描写的感情色彩来理解课文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法点拨 学习本文前,要注重课前预习,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弄清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或用法,尤其是涉及古代礼仪的字词(如:持节、按辔徐行、揖、拜、式车,等等),在此基础上完成“思考与练习三”;要重视朗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反复的阅读课文,使学生十分熟悉课文,积累丰厚的文言语句的感性材料,不仅了解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而且许多字词在理解中也无师自通了;本课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在刻画人物形象上很有特色,也很成功,学习中应了解本文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等写作方法的作用;同时,对课文所蕴涵的人文思想也应加深了解和认识。 自主探究 积累整合 1、给下面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提示写出汉字。

棘.门( ) 诏.书( ) 持兵揖.( ) 介胄.之士( ) 嗟.乎( ) ()弓弩按()徐行()者 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军: ②上自劳.军 劳:

③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

④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约:

⑤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胄: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③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④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4、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本文选自__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 ,被鲁迅赞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领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