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公益林管护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好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加强
公益林的保护与管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甘肃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
保护、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者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公益林是指依据《甘肃省公益林区划
界定办法》区划界定的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
第四条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对其所管辖的公益林管护全
面负责。
第二章队伍建设和职责
第五条各实施单位要组建管护队伍,专门负责公益林的
保护与管理。集体公益林承包到户的,农户负有管护责任。
第六条管护人员由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护林人员组成,
其中,护林人员包括专职护林人员和兼职护林人员。
第七条管护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一)热爱林业事业,遵纪守法,能适应林区野外工作环境,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群众基础。
(二)身体健康,年龄在18~60岁之间,管理人员和技术
人员应具有林业和相关专业知识的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
度;专职(兼职)护林人员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
(三)具有安全和自我保护基本知识,能识别管护区内的主
要树种和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种类,能判断是否发生林业有
害生物危害,具备森林火灾防治有关技能和制止破坏森林资
源行为的能力。
第八条管护人员实行聘用制,聘期为一年,县级以上林
业主管部门要制定管护人员聘用办法,对聘用的管护人员基
本情况登记造册。
第九条管护人员的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和各项规章制
度。
(二)负责补偿工作管理和技术服务,建立公益林档案。
(三)负责公益林的日常巡护,做好巡护日志记录和管护合
同约定的其他工作。以小组为单位巡护的,巡护日志以组为
单位填写(巡护日志样式见附件一)
(四)制止毁林开垦、乱砍滥伐、乱征滥占、乱捕滥猎、采
石、采沙、取土、采集珍稀植物、放牧等各种破坏公益林的
行为。
(五)制止在公益林区违章用火,及时消除林火隐患;及时
向当地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报告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
情况。
(六)协助林业主管部门和森林公安机关查处毁林案件,打
击破坏公益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公益林管护设施。
(七)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对公益林管护的指导、检查和考
核。
第十条管护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培训工作
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或实施单位负责。管理人员和技术
人员及专职护林人员每年集中培训不少于两次,兼职护林人
员每年集中培训不少于一次。管护人员证件按本办法制定的
样式制发(证件样式见附件二)。
第十一条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及实施单位应建立管护人
员管理制度。
第三章保护管理
第十二条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或各实施单位要根据公益
林的分布情况、管护难易程度划定管护责任区,责任区落实
到小班。
第十三条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每年应层层签订公益林管
护目标责任书。林业主管部门与国有单位、集体和个人签订
管护合同或林业主管部门与乡(镇),乡(镇)与集体和个
人签订管护合同或林业主管部门与乡(镇),乡(镇)与行
政村,行政村与集体和个人签订管护合同;林业主管部门、
国有单位、集体和个人应与管护人员签订管护合同,合同签
订执行《甘肃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实施细则》第十
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
为适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公益林经营主体多元化的要
求,各地应建立林业主管部门与乡村组和农户相结合的管护
制度。
第十四条国有、集体和个人所有或经营的公益林原则上
由实施单位、集体和个人负责管护。但集体、个人因劳动力
缺乏,无力管护的可委托管护。
第十五条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或实施单位负责在公益林
管护区周边明显处,如路口、山口、沟口和河流交叉点等设
立永久性标牌,立碑公示;在管护区设立标志牌,明确标示
管护区名称、范围、面积、护林人员责任和禁止事项等内容。
第十六条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防火方
针,做好森林防火宣传、预防及扑救工作。
第十七条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
健康”的方针,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蔓延,提高防治
率,禁止使用带有林业有害生物的苗木进行补植。
第十八条公益林所有者或经营者对公益林管护区的宜
林地和林中空地进行补植或封育;对生态功能低下的疏林、
残败次生林,应当进行培育,逐步提高公益林的生态功能。
第十九条加强公益林管护区道路的养护和管理,不断提
高道路养护质量,保证道路畅通。
第二十条公益林管护站(点)建设,布局要合理,规模
要适当,管护站的建设规模一般控制在100-200平方米之间,
管护点控制在20-50平方米之间;公益林相对集中连片面积
在5万亩以上的管护站建设规模可适当增大,但人均建筑面
积不能超过20平方米;设计、施工和验收要严格执行基本
建设有关规定,不得超标准建设。
第二十一条经批准纳入补偿的公益林,严禁擅自改变公
益林的性质、随意调整公益林面积、范围或降低保护等级。
严格控制勘查、开采矿藏和工程建设占用征用公益林林地。
第二十二条在公益林管护区内,禁止商品性采伐,禁止
毁林开垦、乱砍滥伐、采石、采沙、取土、采集珍稀植物、
放牧等各种破坏公益林的行为。
第二十三条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或实施单位对公益林进
行动态监测,建立监测点,设立固定样地,以“3S”技术为
平台,建立公益林监测系统,客观、科学反映公益林资源现
状和消长变化。
第二十四条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或实施单位应建立公益
林档案,按照“统一集中、完整安全、便于使用”的原则由
专人负责管理,做到图、表、卡和文字材料(包括电子文档
或电子介质文档)完整齐全。
第四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检查、监督公益
林保护和管理工作,每年对所管辖范围内的公益林保护管理
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第二十六条检查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制
(一)各实施单位应对所管辖的公益林保护管理情况进行
自查,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进行全面检查。
(二)市级林业主管部门进行复查,复查面积不少于其补偿
面积的10~20%,并将复查结果于每年11月底前报省林业
厅。
(三)省林业厅根据复查结果进行抽查。
第二十七条检查内容
检查主要内容:补偿政策的贯彻执行,制度建设,管护责
任制落实,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植,抚育,基
础设施建设,宣传培训,档案建立,补偿资金管理使用,检
查发现问题的整改。
第五章奖惩
第二十八条对保护管理公益林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九条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国有单位、集体和个
人,应核减或停拨公益林补偿基金并追究其责任。
(一)管护责任不落实的。
(二)对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不力的。
(三)对盗伐滥伐和乱征滥占林地打击不力以及保护管理
不善等人为因素造成公益林资源减少、质量下降的。
(四)在公益林区域内出现其他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
第三十条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管护人员,应根椐其情节
做出通报批评,离岗培训,扣发劳务费,解聘等处罚。
(一)责任区内出现乱砍滥伐及其它破坏公益林的违法行
为制止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未及时报告造成危害的。
(三)发现森林火灾未及时报告、组织扑救的。
(四)宣传及管护设施遭受破坏的。
(五)不服从或不配合林业部门管理,甚至干扰阻碍林业部
门查处森林案件的。
(六)年度考核不合格的。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由省林业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省林业厅印发的
《甘肃省重点公益林管护办法(试行)》(甘林计字[2007]232
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