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校企合作的企业调查报告doc

关于校企合作的企业调查报告doc

关于校企合作的企业调查报告篇一:校企合作调研报告(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培养调研报告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了大批的专业实用型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近几年,我市的职业教育却存在着举步维艰的发展窘境,而相当多的企业又难以招到合适的技术工人。

应该说,造成目前企业招工难与职业教育的现状息息相关。

职业教育路在何方?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校企合作”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具体来讲,“产学合作”就是指在职业教育进程中职业院校与产业部门(企业)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依照各自的优势,遵循平等互利的一种办学模式。

它以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为主要目的,其显著特点是及时吸收最新的科技成果,把传统的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快出人才,好出人才产学共同发展的目标,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这种办学模式实现了使学校由被动服务社会,由“要我办学”转向“我要办学”,完成了从传统依赖政府办学到现代经营学校的转变。

实现了高职院校直接服务于社会,直接服务于企业的重要突破,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节约了企业的人力资源,促进了岗位的优化,在企业内部形成了有效的岗位竞争机制,有利于企业的管理,深受企业的欢迎。

对企业、对学院、对政府都是赢利。

学生、家长也欢迎。

笔者在07年、08年参加了由市教育局牵头,相关职业院校参加的年度职教工作检查,分别对市本级及四个县区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情况进行检查。

通过查阅资料、召开会议、走访群众等形式,对我市职业教育工作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了解。

现就我市职业教育现状提出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六盘水职业教育基本情况(1)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六盘水市现有职业学校18所,其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7(含民办3所),县级职教中心4个,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98所,村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079所。

现有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1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2所,省级合格中等职业学校4所。

全市职业教育系统现有教职员工1661人。

在校学生XX年达到23494人,其中高职1757人,中职21373人。

全市职业学校校园占地766.68亩,建筑面积261257平方米,其中教室61416平方米,实验室XX00平方米,办公室11960平方米,图书阅览室5012平方米,学生宿舍60607平方米,食堂15776平方米,教职工宿舍16500平方米,其它36183平方米。

现在主要开展学历教育、成人教育、技能鉴定和劳力转移培训等工作。

(企业有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可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

)六盘水市企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比较突出。

XX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为269379人。

其中:专业技术人才22608人,仅占从业人员的8.4%。

中级以上职称5872人,仅占从业人员的2.18%;高技能人才11264人,仅占从业人员的4.18%,占技术工人总数的17.83%我市现有的765户原煤、洗煤、焦化企业(包括驻市中央省属企业),从业人员11.37万人,其中具有本科学历的3156人,仅占从业人员的2.8%;高级职称819人,仅占从业人员的0.72%;中级职称3167人,占从业人员的2.8%。

全市近600对地方煤矿,如按规定配齐煤矿专业技术人员,共需11000人(包括管理人员),但现有煤炭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仅995人(其中在企业的仅占50%左右),缺口达10500人。

一方面是现有人才不足,另一方面是将来的发展还需要大量的人才。

按照到“十一五”末六盘水市主要工业生产能力达到原煤7000万吨、焦炭1000万吨及部分后端化工产品、电力680万千瓦、钢铁300万吨、水泥190万吨、电解铝30万吨、工业硅50万吨、电石30万吨的目标,在现有基础上需新增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2860人。

到“十二五”末,主要工业生产能力达到原煤10000万吨、焦煤1700万吨及后端化工产品、电力1200万千瓦、钢铁500万吨、水泥260万吨、电解铝60万吨、工业硅80万吨、电石60万吨的目标,在现有基础上需新增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0920人(见附表2)。

随着时间的推进和产业链的延长,所需专业技术人才还将进一步增加。

到“十一五”末,贵州西部三地州市预计在现有基础上共需新增重化工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8万人左右,到“十二五”末需新增12万人以上。

预计全省到“十一五”末共需新增重化工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20万人以上,到“十二五”末需新增30万人以上。

无论是贵州省还是六盘水市,要发展重化工,就必须把培养人才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来抓,否则将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因此,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对于促进贵州省及六盘水市的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生源优势从XX年—XX年,我市人口仍处在增长期,初中和高中学生的毛入学率低,这意味着将有大量的初、高中毕业生由于重重原因无法升入高中和大学学习。

目前我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仅为42.2%远远低与全国平均水平。

六盘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约为25%。

这些学生就是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

(3)就业优势(以玉煤企业和首钢礁化的用人需求为例子)校企合作有助于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环节,有的技能培养可以在校内实训室或教学工厂进行,如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突发境遇或故障设计等实训和实习项目,在生产现场不允许出现,只能在模拟状态下才可能重复再现供学生训练。

校内实习场所与真实生产现场相比仍有许多局限性,其生产的真实性、先进性和复杂性有较大差距,有些不易言传的经验、习惯和职业素养,只有在现场环境中才能体会和领悟。

因此,高职院校要想真正办出特色,除了要有良好的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教学工厂外,还必须有数量足够、水平较高的校外专业实习基地。

通过校企合作,加强了校企双方的理解互信,有助于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校企合作发展过程中,原始推动力主要来自政府,仅仅依靠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的内部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目前要着力解决六盘水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表现为:1、办学规模、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严重不足。

部分学校办学经费没有固定来源,专项经费少,学校实验实训等经费靠学校自筹解决。

学校规模小,办学质量不高,职业教育在社会的影响力小。

社会上存在不同程度歧视职业教育现象,许多人把职业教育看作不得已而为之的低档次教育,只有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学生才退而求其次考虑就读职业学校。

造成职业教育成为没有门槛的教育。

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2、结构布局不合理,专业老化,设置重复,缺乏特色。

目前我市职业学校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适应不了技术进步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而一些社会需求量大的新兴专业却开设不多甚至开设不了,反映出我市职业教育还没有真正形成市场化、社会化的教育培训机制,对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缺乏灵敏反应。

3、教育与就业缺乏有效衔接。

我市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与就业衔接不紧密,没有配套的政策措施;就业准入和劳动预备制度落实不到位,职业资格等有关证书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还比较薄弱。

造成职业学校学生就业难而社会上又难以得到合格人才的主要原因。

4、管理体制不顺。

在全市的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中,有的属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有的属行业管理,管理层级过多,形成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管理体制。

篇二:校企合作调查报告3构建中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企业调研报告(报告综述部分)职业教育是直接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教育,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职业教育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也要遵循人才需求规律,办出职业教育自己的特色。

大力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必由之路。

为推动我校办学理念的更新,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我们课题组先后用20天左右的时间,分别对近年来与我校学生就业专业相关的企业就校企合作方面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查过程中对皖北地区及长三角地区百余家企业进行了网络调查、实地问卷调查及沟通访谈,并查阅了我校和其他方面的大量资料,重点围绕如何“以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就业”这一主题进行了调研,侧重于查找问题,提出对策。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校企合作调研数据1.在调研的企业中,关于招聘的员工来源一项(可多选):有41家企业选择有一定工作经验人员,占73.2%;24家选择应届中职毕业生,占42.9%;23家选择应届大专院校毕业生,占41.1%;9家选择进城务工人员,占16.1%。

2.关于企业对员工素质要求(可多选),排在前几位的依次是团队合作与沟通54家,占96.4%;职业道德素养53家,占94.6%;吃苦耐劳51家,占91.1%;专业技能46家,占82.1%;选择积极进取及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各43家,占76.8%;另有两家提出了创新能力。

3.目前56家企业中,聘用中职毕业生的有36家,没有聘用的20家。

在招聘员工时,与其他求职人员相比,更倾向中职生的哪些素质(可多选)一项中,选择职业道德素养的39家,占69.6%;吃苦耐劳精神35家,占62.5%;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35,占62.5%;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29,占51.8%;专业技能水平27家,占48.2%;积极进取23家,占41.1%;专业基础知识的16家,占28.6%;仪表举止15,占26.8%;职业资格证书4 家,占7%。

企业对目前中职毕业生的工作能力,满意的7家,比较满意的37家,不满意的5家,弃选的7家。

4.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员工,中职学校需要改进(可多选)的选项中,选择加强与企业需求对接的39家,占69.6%;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37家,占66.1%;加强专业技能培养的36家,占64.3%;更新专业理论教学的19家,占33.9%;改善专业设施设备13家,占23.2%;提高教师技能水平的10家,占17.9%;空选的2家。

5.企业对校企合作项目的参与意向图标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49家企业进行了选择,6家空选,1家暂时无任何意向。

企业不愿参与的原因,有部分企业认为自己无职业培养经验,无闲臵设备,以及给企业营销增加负担和涉及行业机密等。

6.目前企业与职业学校已经开展的合作有(可多选)7.企业接收中职生顶岗实习实训做法一项中,17家空选。

在其余39家企业中,选择①学生顶岗,师傅指导的13家,选择②学生旁观为主,师傅操作示范的13家,选择③接纳学生实习,随意安排的5家,选择④学生顶岗,师傅与学校教师联合指导的1家;同时选择②③、①③的各3家,选择③④的1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