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片状模压成型工艺
13
SMC树脂糊的组成
树脂 引发剂
填料 低收缩添加剂
化学增稠剂 内脱模剂 着色剂
不饱和聚酯(间苯型UP、邻苯型UP) 过氧化物(BPO、TBP) CaCO3 热塑性树脂粉 MgO 硬酯酸金属盐 染料
15
SMC的工艺特点和地位
操作方便,易实现自动化,生产效率高,改善了湿法成型的 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 通过改变组分的种类与配比,可改变成型工艺和制品性能; 通过改变填料的种类与加入量,可降低成本或使制品轻量化; 成型流动性好,可成型结构复杂的制件或大型制件; 制品尺寸稳定性好,表面平滑,光泽好,纤维浮出少,从而 简化了后处理工序; 增强材料在生产与成型过程中均无损伤,制品强度高,可进 行轻型化结构设计。
通过加入增稠剂就能满足这种要求。 增稠剂又叫增粘剂,其作用是使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粘度 迅速增加,粘度达到工艺要求后又相对稳定。
24
增稠剂的特性
① 在浸渍阶段,为了保证良好的浸润性,增稠过程要缓慢; ② 在浸渍后,又要求粘度迅速增高,以适应贮运和模压操作; ③ 增稠后的坯料,在模压温度下能迅速充满模腔,并使树脂与 纤维不发生离析; ④ 增稠后的粘度,在贮存期内必须稳定在可模压的范围内; ⑤ 增稠作用在生产中应该有稳定的重现性。
④不够“绿色”,有一定污染。
2
模压成型
(Compression Molding )
树脂体系 增强纤维 模具 压机
模压料
4
模具及压机
5
模塑料
片状模塑料(Sheet Molding Compound,SMC):不饱和 聚酯树脂浸渍短切纤维或毡片,经增稠后制得薄片状模塑料。 在生产时,只需将片状模塑料裁剪、叠合后放入模具中热压, 就可得到制品。
18
填料
z 填料按其化学成分可分为四类:氧化硅及硅酸盐类(石棉、 滑石粉、瓷土、氧化硅、硅藻土等);碳酸盐类(碳酸钙);硫 酸盐类(硫酸钡、硫酸钙等);氢氧化物类(氢氧化铝)。
z 多数情况下填料用量占SMC配方总量的1/3以上。
CaCO3
遮盖性好,改善制品 表面性能。
类型 I II
性能 颗粒尺寸/μm 吸油值
熔点: 70℃ 133℃ 用量: 树脂量的1~3%
150℃
145℃
31
增稠机理
第二阶段:碱式盐与UP分子中的酯基生成络合盐
CO
O
CH2 O C CH2 CH2 O
C O Mg OH
O
O
O
CH2 CH2 C O CH2 O C
此时若吸水,则水可与镁原子优先配合而从配合物中 取代出羧基,从而降低整个系统的粘度,这就是微量水可 以增粘而过量水却是降粘的原因。
25
MgO
MgO是应用最广泛且最具代表性的化学增稠剂,其特点 是增稠速度快。其增稠特性与活性有关。
粘度,Pa.s
10份
103 102 10
5份 2份
1份
1
0
60
120
180
时间,min
MgO添加量对UP树脂粘度的影响。 27
化学增稠剂
理想的增稠剂:
在浸渍阶段,树脂增稠要足 够缓慢,保证玻纤的良好浸 渍,浸渍后树脂增稠要足够 快,使SMC尽快进入模压阶 段和尽量减少存货量;当 SMC粘度达到可成型的模压 粘度后,增稠过程应立即停 止,稳定,以获得尽可能长 的贮存寿命。
7
模压成型的类型
短纤维料模压法 毡料模压法 碎布料模压法 层压模压法 缠绕模压法 织物模压法 片状模塑料模压法 ……
6
片状模塑料
SMC汽车配件 SMC原料
8
SMC原料生产
团状模塑料
BMC原料
采用BMC制备的高压 电器元件
9
10
BMC生产现场
SMC流程示意
UP树脂
固化剂 增稠剂
树脂体系
颜,填料 低收缩剂
加热固化
膨胀
降温脱模
收缩
收缩
极小收缩
消除了体积收缩引起的内应力
产生微分离
21
UP固化过程中的体积变化
热膨胀
热收缩 固化结束(141℃)
固化收缩和热收 缩(141℃)
冷却 初期体积
树脂膨胀2.8% 树脂收缩7.1%
最终体积
23
低收缩添加剂
SMC常用的热塑性添加剂有如下几种:PE粉、PS及 其共聚物、PVC及其共聚物、乙酸纤维素和丁酸纤维素、 热塑性聚酯、聚己内酯、PVAC、PMMA。
第四章 模压成型
课前复习
从制造商的角度,试分析: 1、手糊成型的优点? 2、手糊成型的不足?
1
发展思路
基本上是手工操 作,劳动强度大
产品质量 稳定性差
制品的力学性能 有溶剂, 不
较其它方法低
够“绿色”
尽量采用 机械化生 产方式。
采用模具 来生产。
加压生产.
采用“干 法”生产。
3
手糊工艺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树脂糊
无捻粗纱 切割,沉降 玻璃毡
上薄膜 浸渍,收卷
树脂糊
下薄膜
制片过程
稠化
包装
35
SMC的基本配方
组分
树脂混合物 制片时的配比 最终组成
低收缩聚酯树脂
40
引发剂(TBP)
1.0
28.0
增稠剂(MgO) 1~1.5或2~3
70
1.5
填料(CaCO3)
57
40
内脱模剂(Znst)
1~1.5
0.5
玻璃纤维
团状模塑料(Bulk Molding Compound,BMC):与 SMC 相似,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模压料的形态和制备工艺不同。 制备方法是将树脂和增强材料等用捏和机捏和均匀,经增稠 后制得团状模塑料。
BMC 中纤维含量较少,纤维长度较短,一般为 5 ~ 20 mm,填料含量比 SMC 大。因此,BMC 制品的强度低于 SMC制品。BMC 适合于压制小型的异型制品。
26
增稠机理
增稠是一个化学过程,包括成盐和生成配合物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MgO与UP的端羧基反应生成碱式盐
C OH + Mg O
O
C O Mg OH
O
C OH +
O
C O Mg OH
O
C OH + Mg(OH)2
O
C O Mg O C
O
O
+ H2O
C O Mg OH + H2O
O
28
增稠机理
注: 第1个反应要在水或极性溶剂的存在下才能进行,这是
39
38
制片机组的结构
④ 玻纤切割器:采用气压控制刀辊与垫压辊的压力,同时刀 片采用螺旋安装,保证了运转平稳,提高了刀片寿命和切 纱质量。刀辊采用变频调速控制,保证了切纱量的精确度。 该装置与链带调速装置配合保证了本机所产片材的含纱量 的高精度和稳定性。
⑤ 浸渍和压实装置:浸渍与压实是由一系列光棍组成,有气 动对压辊施加一定压力,保证了片材中纱与树脂混合后的 质量。
① 输送系统:采用双链带式输送PE膜,链带的驱动采用变频 调速技术控制,运行稳定、调速精度高
② PE膜供给系统:上下两层PE膜的供给均采用气动调控薄膜 张力,并设有PE膜展平、去皱功能的展幅机构。保证了 薄膜恒张力、无褶皱的进入上糊区。
③ 刮刀装置:采用高精度刮刀与底板部件,其间隙精度可达 0.1mm,确保刮刀均匀的将树脂糊涂覆到PE膜上。为防 止树脂糊中的颗粒等杂质刮破PE膜,本机设有气动抬刀 机构,可方便、迅速的使刮刀上升、下降。
14
树脂
不饱和聚酯树脂(UP)是SMC的最基本配方材料。根据其 化学结构上的差异通常可分为通用型、间苯型、双酚A型三 大类。在SMC生产中,最常用的是邻苯型和间苯型不饱和聚 酯树脂。
用邻苯二甲酸二烯丙基酯(DAP)、间苯二甲酸二烯丙基酯 (DAIP)、三聚氰酸三烯丙基酯(TAC)等烯丙基类单体代替苯 乙烯作为交联剂,可以明显地提高制品的耐热性能、耐候性 能和尺寸稳定性能。同时,由于这类单体低的挥发性,改善 了环境条件,并且还延长了SMC的贮存期。
30
30
34
SMC的生产设备
制片机
主要包括增强材料的引入系统和浸渍、脱泡系统两部分; 从浸渍、脱泡系统来看,大致有辊式和带式两类,前者又 可引伸出鼓轮式。辊式制片机靠卷绕张力对辊筒产生的压力 实现浸渍、脱泡;带式制片机则靠带槽滚筒对输送带上的片 材进行滚压来实现浸渍、脱泡。
36
制片机
制片机
37
制片机组的结构
16
引发剂
选择引发剂需考虑两个因素:模压料的贮存稳定性和 固化温度。
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作为引发剂具有反应温度范围广、 模压时对温度控制并不苛求的优点,但是SMC的长期贮存 稳定性较差。
用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作引发剂,SMC具有较长 期的贮存稳定性,但在压制时需要较高的固化温度。
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的性能基本上类似于TBP。
2.0
23
10~40
6~16
水合氧化铝(ATH) 阻燃,改善制品耐水 性和电绝缘性能。
100
80
LOI, %
价格
60
中等 低
40 20
0 0 100 200 300 400
ATH用量(质量份) 20
低收缩添加剂
控制收缩率是通过在不饱和聚酯树脂中加入一定量的 热塑性聚合物来实现。
热塑性树脂 UP树脂
19
SMC模塑料常用引发剂的特性
性能
状态
70℃
半衰期,/h
90 ℃ 110 ℃
130 ℃
150 ℃
固化温度,℃
用量,%
贮存期,室温
BPO 糊状 1.4 1.2 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