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导读
技术课程与文科课程的结合
• 他十分排斥传统中为了劳动而教育 ,为了经济利益 而教育,认为在技术教育中,应该教会劳动者一种智 慧的劳动态度,将劳动与乐趣融为一体 ,―工作就是 娱乐 ,娱乐就是生活 ”[76]。 • 换言之 , 只要进入教育的过程中, 对人的培养就不 能停留在单纯的知识或技能上。所以,将技术教育 与文科教育相对立的态度是不可取的。他提出 ,国 家的教育系统中要设置三种课程 .―文科课程、科 学课程和技术课程”, 同时“其中每一种课程都应 该包括其他两种课 程的内容 ”[85] 。
教育节奏
• • • • 对学生心理的把握和对教育过程的思考 幼儿期、青春期、大学期 浪漫阶段、精确阶段、综合运用阶段 自由、纪律、自由
浪漫阶段
• 就仿佛处在学生的幼儿期 ,在这个时期 , 怀 特海提出了著名的“必要优先原则”,批判 了传统中所认为的“先易后难”方式 ,认为 给予儿童思想的自由是十分必要的 , 因为 “创造力 ”才是怀特海的教育终极目的之 所在 。 (相反,有些最难学的东西必须先学,因为 人的先天秉性规定如此,也因为这些本领 对生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P37、38) eg:语言
• 该如何合理安排教育的内容 ? 智慧与知识 的比例又该是多少 ? • 批判了当时 的英国古典文化渐趋衰落的现 象 ,讨论了古典文化和现代技术应该如何在 课程内容中进行协调 。他认为 ,应该把文化 的学习作为对智慧培养的一 种手段 ,它与数 学一样可用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 力 。所以 , 在何时期教授什么科目 ,该科目进入哪 个阶 段 ,这种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
大学功用
• 大学从来就不是为纯粹理论知识而存在的, 即使是传授知识,目的也应该在于培养创造 力。大学的作用应该是要在学生与学者之 间,新的一代与传统经典之间架构起一座桥 梁。 • “大学存在的理由是,它使青年和老年人 融为一体,对学术进行充满想象力的探索, 从而在知识和追求生命的热情之间架起桥 梁。”(P146)
《教育的目的》——怀特海
导读人:张薇
作者简介及成书背景
• 阿弗烈· 诺夫· 怀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 1861– 1947)是现代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和教育 理论家。“过程哲学”的创始人。 • 成书于1929年的《教育的目的 》一书 , 除了发表 于1916年的论文《教育的目的》之外还包含 另外五篇相关教育演讲论文以及附录《自述生平》 和《主要著述目录 》, 这六篇论文围绕着教育的 目的及其实现方式 ,以一个有机的整体论述了他对 旧有教育弊端的批评 ,阐发了他自己的教育主张 。
教育的目的
• ―造就的是既有文化又掌握专门知识的人才” (P10) • “教育只有一个主题 , 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 活” “教育是教人们如何掌握运用知识的艺术。” (P17) (这是基于对当时教育弊端的批评和反驳 ,指出它们 扼杀了儿童所应有的天才的创造力) 两条戒律:“不可教太多的科目 ”,―所教科 目务须 透彻 ” 。
专业化和风格
• 使学生成为专业人士的专门训练有别于使 学生成为业余爱好者的普通训练。这种专 门训练应该提高人的主动性和能力。它将 学生与业余爱好者区分开来 ,但是学生之间 仍然没有表现出个体的特性和差异。所 以 怀特海继续强调, 需要培养学生的个人“风 格 ”。所谓风格 ,这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能 力 ,被怀特海称作“智者的最高德性 ”
精确阶段
• 怀特海始终强调这一阶段相对于浪漫 阶段 的后继性,在精确阶段,需要把浪漫阶段进行 整理的事实和信息相联系,并尝试与自身的 信息系统联合, 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从而达 到一种平衡 。
综合运用阶段
• 在经过了前两个阶段之后 ,综合运用实际上 是再次进入浪漫阶段 ,是精确性之后的再次 实际化,也是纪律之后再次进入自由阶段。 所以 ,对于高等教育而言,给予学生头脑的自 由,才是最好的方式。因为此时学生的头脑 已经不同于初期的散漫 ,而变成了一个纪律 有素的团队 ,这时的自由其实正是来源于纪 律的。
大学功用
• 大学中存在两种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 造力却毫无经验的青年,有着丰富经验却思 想逐渐固定和僵化的学者。 • ”大学就是将经验和想象力融为一体。” (P146)
大学的教育节奏与内容
• 在这样的深入发展阶段,学生应该由纪律转 入自由,开放自己的视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 富于想象力、创造性。 • 恰当的作用是 用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去掌握 知识。(153)
大学的学术自由
• 教师的意见以及对大学办学目标的共同热 情是办好大学的唯一有效的保证。教师队 伍应该有一群学者组成,他们互相激励, 同时有自由的决定各自不同的活动。你可 以确保某些形式上的规定和要求,如在规 定的时间讲课,教师和学生要到课。但问 题的本质是不要是否合理或您怎么看待教育的 节奏? • 怀特海所认为的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还是 智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