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提高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指导阅读《宋代经济分布图》,提高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思考、总结、归纳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通过小组讨论、抢答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3)通过以各种形式提问、比赛,对本课内容加以巩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三、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师展示“交子”的图片。
上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发行于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
古代的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交子的发明和使用说明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经济重心南移
师生共同探讨:
1.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之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
——南宋《陆游集》(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讲述总结经济重心发展的过程、原因。
探究二:农业和手工业
1.让学生结合课本,列举农业发展成就。
2.材料一:宋朝人的书中记载说:昔汴都(即北宋都城东京)数百万家,尽仰(依靠)石炭(古时称煤为石炭),无一家燃薪(柴)者。
材料二:
结合材料和图片及课本内容说出两宋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学生回答,教师讲述。
3.让学生结合课本,列举手工业发展成就。
4.教师展示瓷器图片,让学生观赏。
探究三:商业和海外贸易
1.
图一图二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
图一中说的纸币在当时叫什么?纸币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图二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它可能航行的范围。
学生回答,教师讲述。
2.结合课本,列举商业和海外贸易发展成就。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本课课件
五、巩固练习
请结合本课导学案【当堂达标】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