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土壤测试
中、微量元素有效养分测定:至七十年代始有定论, 如Lindsay(1979)提出的DTPA螯合法同时提取Fe,Mn, Cu, Zn。
多种养分元素的有效含量用同一种试剂同时联合提 取的大规模联合提取法是八十年代的重要进展。
Mehlich(1982)提出Mehlich-III联合提取剂可同时 提取P,K,Ca,Mg,Na,Mn,Zn,Cu,Fe等九种元素(M3方法 )。
张守敬与Jackson 1957年提出了土壤磷的形态分级, 为土壤有效磷提取剂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土壤磷的分级分析:
(1)水溶性磷(H2O-P); (2)可提取磷酸铝(Al-P); (3)可提取磷酸铁(Fe-P); (4)可提取磷酸钙(Ca-P); (5)还原后可提取的磷(R-P); (6)闭蓄态磷(O-P); (7)有机磷(OM-P)
Bray(土壤测试科学的典基人)对速效养分的正确的化学 提取测定法提出了三个要求:
(1)提取剂应能按不同性质的土壤,从中提出植物能吸 收的养分中按比例的一部分,而不可能是全部,因此第一 次确认提取测定结果的相对值意义;
(2)所提取出来的那部分养分应该能得到准确而迅速的 分析测定;
(3)所提取出来的那部分养分应与植物生长状况(首先 是相对产量,然后是吸收量)有很好的统计学相关性。
土壤测定是否成功依赖于准确的化学分析及良好 的解释判断,前者一般容易做到,而后者常是出现差 错的主要原因。
田间采样: 最容易的还是最难的? 最容易出现问题!
150000 kg土壤 1 亩地
1 kg 样品
提取及分析测定速效养分含量;
测什么项目? 土壤有效氮、磷、钾,微量元素,中量元素
用哪些方法?
三、土壤有效养分测试方法的发展
上述早期测定方法的共同特点是:
(1)对主要营养元素的土壤化学知识不具备,从而使 方法的提出缺少理论依据;
(2)制订提取液的总的指导思想是模拟植物根系分泌 液,而对植物吸收养分的机制当时并不够清楚;
(3)在研究的过程中没有确定参比标准,也未应用统 计方法,因此对众多的提取法难以分辩是非。
(2)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发展
“粮食企业收购价格要公道,但农 民卖粮也不能掺杂使假,要讲信誉。 有什么困难和意见没有?”
曾祥华说:“总理,我们这一 带的地,一亩地打五六次灭虫 药都不起作用,不晓得是药不 好,还是不对路。还有: 能不 能给测测土,看看缺哪种肥, 好配方施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土壤测试的目的 二、土壤测试的四个工作流程 三、土壤测试方法的进展 四、 土壤有效养分测定与推荐施肥中的相关研究与校 验研究 五、不同指标值推荐施肥量的确定 六、土壤肥力指标法的方法评价
1929年,Von Sigmond 提出0.1mol/L HNO3 提取速效磷法 1930年,Truog 提出0.002 mol/L H2SO4+K2SO4缓冲液提取速效磷法 1930年,Morgan提出HOAc+NaOAc缓冲液作为通用提取剂 1931年,Hibbard提出用稀HOAc作为通用提取剂
(5)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发展
在精确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土壤有效养分的 空间变异及其数字化、信息化表达与解释等工作 得到很快的发展。
问题:
采用一个新的土壤测试(或速测)方法 需要注意什么?
相关研究!
四、土壤有效养分测定与推荐施肥中的相关研究与校验研究
1、相关研究概念: 指提取测定值与参比标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主要发展:
(1)奠定了正确的对速效养分,化学提取的科 学方法的科学基础,包括相关研究与校验研究 的科学方法; (2)Bray第一次做出了土壤交换性钾与玉米相 对产量的关系曲线; (3)Bray于1945年提出用于酸性及中性土壤的 两种速效磷提取方法,至今仍为重要方法。
(3)二十世纪五十、六十年代的发展
①田间小区肥料试验
②温室盆栽试验
③根据作物生长中的症状来判断
④植株分析
事后
⑤组织及汁液的快速分析
⑥生物学的测定法
⑦对土壤进行快速的化学分析
事前
施
肥
建
测土配方施肥
议 卡
土壤取样与测试 技术指标体系
一 袋 子 肥 料
二、根据土壤测试推荐施肥的四个工作流程
(一)田间采土壤样品; (二)提取及分析测定速效养分含量; (三)对分析结果作出解释说明; (四)提出施肥建议。
实质上就是指提取测定方法的筛选, 它多半在温室或 网室中,以盆栽试验的方法来进行,但并不排除应用 田间试验法。
推荐施肥的常用方法:
•肥料效应函数法 •测土施肥法
养分平衡法(目标产量法0
Google:
“soil testing and fertilizer recommendation” 1,670,000
2004年6月9日上午,温家宝前往湖北枝江市考察,途中临时停车,走进安 福寺镇桑树河村,蹲在田间察看水稻长势。 村民曾祥华看见了,跑过 来把温家宝迎到家里。
七、养分平衡法
八、应用“3414”试验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
一、土壤测试的目的
了解土壤养分的数量及有效性,为确定肥 料种类和合理的施肥量提供依据。
•是否缺乏某种养分?---解决施肥什么肥的问题; •养分缺乏状况如何?-解决施多少肥的问题;
如何估量土壤养分元素的丰缺?
估量土壤养分元素丰缺的几种方法:
(4)二十世纪七十、八十年代的发展
土壤氮的矿化: Stanford(1972) 通气矿化; 出井嘉光(1975) 嫌气矿化
八十年代以来土壤无机氮方法得到广泛运用
土壤钾的有效性:七十年代已明确为粘粒矿物的种 类与含量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土壤交换性钾可以说 明土壤钾肥力,但在少数情况下应按土壤粘粒矿物 性质不同而采用其它方法。
土壤有效养分测试:用某些化学试剂溶液来 提取土壤中速效养分(相对值)然后加以快速测定 的方法。
1、土壤测试的早期发展及其局限性
1840年,Liebig就试图用化学方法分析土壤中养分的含量 1896年,Gerlach和1897年Schlossing先后提出用饱和CO2的水来提取速效钾 1899年,Hofmeister提出用腐植酸提取速效钾 1899年,Maxwell应用1%天冬氨酸提取速效磷与钾 1894~1901年,Dyer提出用1%柠檬酸提取速效磷与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