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第23章遏制高通货膨胀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极高通货膨胀(very high inflation)答:极高通货膨胀在本书中的定义为:年通货膨胀率为100%或更多。
在其他教材中,极高通货膨胀是按物价上涨的幅度和趋势划分的通货膨胀类型之一,指通货膨胀极端严重,已经无法控制,物价一日数涨,达到天文数字,钞票形同废纸,货币体系崩溃,经济濒于瓦解,政局摇摇欲坠。
一战后的德国,二战后的希腊、匈牙利以及解放前夕的旧中国都发生过这样的通货膨胀。
2.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答:恶性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以极高的、完全失去控制的速率持续上升的现象。
有学者认为,物价总水平每月以50%以上的速率持续上升,为恶性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较为少见,它往往发生在战争期间或战后初期。
20世纪的德国和20世纪40年代末的中国都曾出现这种物价上涨率数以亿计的急剧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政府大规模地滥发货币造成的,但深层的原因往往是政府巨额的财政赤字,因此恶性通货膨胀的治理最终还要依赖于财政政策的改变。
在恶性通货膨胀中,货币丧失储藏价值功能,而且至少部分丧失交换媒介的职能,公众尽管不可能完全放弃正在迅速贬值的货币,但要进行代价高昂的努力,以减少货币持有量。
恶性通货膨胀理论的代表人物卡甘认为,在恶性通货膨胀时,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反比地依赖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当实际通货膨胀率大于均衡通货膨胀率时,货币流通速度的增加而不一定是货币供给的增加可能使通货膨胀率上升。
3.货币贬值(debasing the currency)答:货币贬值,亦称“通货贬值”,是“货币升值”的对称。
在金本位制条件下,货币贬值是指降低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从而使该货币与黄金及外国货币兑换比价下降,以使本国货币价值下降的措施。
在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贬值可分为货币的对内贬值和对外贬值两种。
货币对内贬值可根据国内消费品物价指数(CPI)的上升幅度来确定,通常是因为出现通货膨胀所导致的货币购买力下降,属于自行贬值;货币对外贬值则根据该国货币与外国货币兑换比例的下降幅度来确定,通常是指政府宣布调低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比价,属于法定贬值。
一般来说,货币的对外贬值是由对内贬值造成的,但因对汇率的变动还受国际收支状况和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货币对内的实际贬值与对外汇率的跌落并不一致。
货币对内贬值对于债权人和公众非常不利,并容易引起工资与物价的轮番变动。
货币对外贬值则有利于降低本国商品在国外价格,使之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获得提高,从而实现出口量扩大和进口量减少。
货币贬值往往与通货膨胀相连在一起,这时对内贬值与对外贬值都会出现,表现为国内购买力的下降和对外汇价的下跌。
4.金属本位制(metallic standard)答:金属本位制是指以金属货币作为本位货币币材的货币制度。
金属本位制包括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和金本位制三种。
(1)银本位制是最早的金属货币制度,早在中世纪,许多国家就采用过银本位货币制度。
银本位制的基本内容包括:以白银作为主币币材,银币为无限法偿货币,具有强制流通的能力,主币的名义价值与所含一定成色、质量的白银相等,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融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银币或等量白银;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银本位制在16世纪以后开始盛行,至19世纪末期被大部分国家所放弃。
(2)金银复本位制是金、银两种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16~18世纪在西欧各国普遍实行这种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中有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三个不同的制度。
①平行本位制是金银各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任意流通的一种货币制度。
国家对其兑换比例不加固定,而由市场自发形成。
由于金银比价变动频繁,造成交易混乱,所以这种制度极不稳定。
②双本位制是金银两种货币按法定比例流通的一种货币制度,国家为金币银币规定固定兑换比率。
官方的金银比价较之市场自发金银比价缺乏弹性,可能造成“劣币驱逐良币”。
即当金银的实际价值与法定比例相背离时,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良币”)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
③跛行本位制指国家规定金币可自由铸造,而银币不能自由铸造,只能以固定比例兑换金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即金的价值与其作为金属一致,而银的价值与金挂钩。
实际上,三者区别在于金银两金属的不同流通方式和相对地位。
平行本位制中金银处于平等地位,可在市场上自由兑换流通,而双本位制中是按法定比例兑换进行流通。
进入跛行本位制后,银币已降为金币的附属,所以跛行本位制只是复本位向金本位的过渡。
随着金本位的消亡,这三种形式都不复存在了。
(3)金本位制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开始流行,最先实行金本位制的是英国。
1929~1933年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各种金本位制相继为信用货币制度所取代。
它包括三种主要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①金币本位制,它以黄金作为基础,实行金币流通,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度。
它具有四个基本特点:第一,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有无限清偿能力;第二,辅币与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按其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第三,黄金可以自由输入输出;第四,货币发行以黄金做准备。
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稳定有效的货币制度,它保证了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相一致,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相一致,价值符号所代表的价值与本位币价值相一致,并具有货币流通的自动调节机制。
②金块本位制,又称为生金本位制,是不铸造,不流通金币,银行券只能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兑换金块的货币制度。
这样既节省了货币性黄金的用量,又减少了黄金外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黄金短缺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矛盾,但也使黄金的货币职能逐步缩小了范围。
③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是不流通金币,但规定本币与一种可直接兑换黄金的外汇保持固定汇率,同时本国发行货币时必须将等值黄金与外汇存于该外汇发行国作为准备的制度。
金汇兑本位制进一步节省了黄金的使用,扩大了各国的信用创造能力,使黄金货币职能进一步减弱,货币制度的稳定性下降。
金本位制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货币制度,曾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黄金的产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各国也不可能无视黄金外流而执行金本位制的规则,最终被信用货币制取代。
5.法定货币(fiat money )答:法定货币又称“法偿货币”或“法币”,是国家以法律赋予其在商品交换中的偿付能力的货币。
法定货币的价值来自拥有者相信货币将来能维持其购买力。
法定货币实际上是把货币形态象征化,也就是货币的实体与额面价值分离,货币代表的价值大于货币本身材料的价值。
法定货币分为无限法偿货币和有限法偿货币两种。
在金属货币流通时,因为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内在价值相符,国家赋予其无限支付能力,每次支付的数额不受限制,任何人都不能拒绝接受,因此,本位币是无限法偿货币。
而辅币却多用贱金属铸造,名义价值高于其内在价值,只能凭其法律效力使用,故国家规定每次的辅币使用量不得超过一定限额,否则允许拒绝接受,因此,辅币是有限法偿货币。
在纸币流通时代,本位币和辅币都为价值符号,没有内在价值,或其名义价值不同内在价值相联系,二者都凭国家赋予的权力流通。
6.征收铸币税(seigniorage )答:铸币税是政府利用其法定货币发行权力所取得的一种特殊税种,是政府通过发行货币而形成的购买力,它等于铸币成本与其在流通中的币值之差,现在通常指中央银行通过发行货币而得到的收入。
铸币税的价值计算公式是:11M M M M M SE P M P ----⎛⎫⎛⎫== ⎪ ⎪⎝⎭⎝⎭ 式中,SE 为铸币税;M 为当期的货币发行量;1M -为前一期的货币发行量;P 为当期的价格水平。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铸币税通常由本国政府获得,但是,当国民所持有的部分货币余额是外币时,该外国政府也将获取部分铸币税。
在纸币制度下,货币当局发行货币,取得全部收入。
铸币税概念与通货膨胀税紧密联系但又不完全等同:通货膨胀税是通货膨胀给货币持有者带来的资本损失,而铸币税则是政府由于垄断货币印刷发行权而获得的收益。
7.预期通货膨胀(expected inflation )答:预期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经济中,经济主体对未来通货膨胀率进行的估计。
从理论上看,预期形成主要有三种假设:①适应性预期假设,根据前期实际通货膨胀率及实际通货膨胀率与通货膨胀预期的差值做出,所运用信息均为以前各期的信息。
②静态预期假设,对下期的通货膨胀预期等于本期的通货膨胀率。
③理性预期假设,经济主体利用当前所能得到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做出通货膨胀预期。
通货膨胀预期的宏观经济效应主要表现在:①通货膨胀被预期到的程度越大,通货膨胀对实际经济变量的作用就越小,即只有没有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会对产出和就业产生影响。
②通货膨胀预期构成名义利率和真实利率的差异,真实利率是投资的决定因素之一,名义利率则是手持货币的机会成本,因而,通货膨胀预期将直接影响货币需求及资本积累,从而成为宏观经济变量均衡的一个决定因素。
③如果通货膨胀的预期现象普遍存在,那么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了通货膨胀,即使最初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消除了,通货膨胀也会因经济主体预期而采取的行动得以持续,甚至加剧。
8.通货膨胀税(inflation tax )答:通货膨胀税指政府以通货膨胀政策代替增税,从通货膨胀中获得的收益。
通货膨胀引起的一部分货币购买力由货币持有者向货币发行者转移,这种转移犹如一种赋税,因而称之为通货膨胀税。
通货膨胀税的计算公式是:1P P M IT P P --⎛⎫⎛⎫= ⎪ ⎪⎝⎭⎝⎭ 上式中,IT 为通货膨胀税,M 为货币供给,P 为价格水平。
通货膨胀税的主要受益者是国家政府,政府在通货膨胀过程中,可以得到三方面的收益:①扩大货币供应量能直接增加其收入。
②通过单位货币购买力的降低而减少未偿还的国家债务的实际价值。
③直接增加税收收入。
因为通货膨胀会使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在名义上增加,纳税等级自动上升,政府可获得更多的收入。
9.物价稳定(price stabilization )答:物价稳定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即总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在较小的幅度内波动,基本维持稳定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