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语文主题学习高年级单元整合备课流程及策略
语文主题学习高年级单元整合备课流程及策略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 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 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 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 必得之。
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方法 来表现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 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 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 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 复鼓。
小结:通过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感触或收获?
1、在艺术的道路上需要知音 2、学习了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方法 来表现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依法学习《月光曲》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问 题: 1.文中贝多芬把谁当成 了知音? 贝多芬为什么 会把她当成知音? 2.文中哪处用了联想和 想象的方法,来表现音 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读了这组课文,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正如海顿说的那样:艺术的真正意义 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课标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 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
由于本单元的课文让学生欣赏了各种艺术形式的美,文辞优美。教师要引导学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艺术的魅力,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
1、欣赏音乐、绘图、戏剧等各种艺术
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
《蒙娜丽莎之约》《我的舞 台》
1
术的情操。2、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
言。
《“音乐之父”巴赫》
《优美的琴声》 《吴道子画水》 《忆刘宝全先生》
《忆马连良老师》
《习作八》
1、欣赏音乐、绘图、戏剧等各种艺术 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 2 术的情操。2、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 言。
业 《贝多芬与第九交响 曲》 《歌剧“疯子”普拉维》
3 学习运用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体验
以 六 年 级 上 册 第 八 单 元 精读引领课
《伯牙绝弦》《月光曲》为 例
课前积累:
清风徐徐 炊烟袅袅 霞光灼灼 落叶翩翩
杨柳依依 流水淙淙 春雨绵绵 秋风瑟瑟
明月皎皎 芳草萋萋 流水潺潺 薄暮冥冥
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 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 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 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 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 复鼓。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内容整合】
主要采取两种整合方式: 一、指向阅读策略的整合: 采用“1+X”模式,可以是教材内一篇带多篇,也
可以是教材内一篇带丛书多篇,还可以是丛书中的多篇。 二、指向表达的整合:即读写结合课。一节课以一篇文章学习语文要素后,接
着让学生练笔运用。 结合本单元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的课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2.制定教学目标
整合策略
1.基础知识 2.人文主题 3.语用主题 4.语言积累
整合策略 3.梳理整合内容
对教材内容与主题丛 书内容(拓展阅读内 容)进行梳理。寻找 主题丛书中与单元语 用点相同的文章。
单元达 标课
单元预 习课
教材基 本课型
精读引 领课
习作表 达课
略读实 践课
阅读拓 展课
方法指 导课
高年级单元整合备课流程及策略
整 1.确定语文要素 合
2.制定教学目标
策 略 3.梳理整合内容
1.确定语文要素
确定语用,把握三个依据
1.课程标准——熟悉本 学段的教学目标与内容
2.教学文本——寻找文 本中可教学的语文因素
整合策略
3.学生基础——分析学 生学习的优势和困难
寻找语文要素,通过三条途径
课 时
语文要素
备 课 人
六上第三单元
1.正确读写本单元的生字词,将课文读正确、
读流利,重点语段读熟练。
2 2.了解每课的主要内容。 3.针对课文内容质疑。 4.作文早放题。
《伯牙绝弦》《月光曲》
1、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
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
1 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 表达感受的方法。2、引导学生积累优 美的语言 。
语用主题:
外貌、语言、 动作描写方法
场面描写
特定的地点、一定的景物、人 物的活动,这三者的综合就构成了 场面。场面描写就是这三者有机结 合的动态描写。
怎样进行场面描写? 1.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大全景、小特写) 2.突出重点、写出氛围(详略得当、特定场合) 3.层次清楚、有条不紊(总分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
课
4 ( 2 ) 迁移拓展,学习运用
略 1.回顾文本,总结学法
实
读 2.依法阅读,圈点勾画
实
践
践 3.结合批注,汇报交流
课 4.诵读积累,实践运用
1 . 读 对课文及相关阅读材料进行回读,体会写作方法
习
运
作
2 . 想 回想阅读材料中都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表情达意
用
表
3 . 写 创设情境或拟定主题,学生依法自主习作
1.从单元导语中寻找
1.确定语文要素
“语用点”。
2.从课后题中寻找“语 用点”。
整合策略
3.从语文园事、物抒情
借助具体的景物或事情来表 达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梅花魂》 1.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 2.外祖父送我墨梅图 3.外祖父以梅花讲述中国人的精神
语用主题:铺垫
画面一:月亮正从水天相接 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
海面上,霎时洒满银光。
画面二:月亮越升越高,穿 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画面三:忽然,海面上刮起 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 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
一个朝岸边涌过来……
小练笔:
我静静地听着,好像面对着……
阅读主题学习丛书 作 《艺术的魅力》——
1. 单元预习课:2课时。2、精读引领课:1课时。 2. 阅读实践课:2课时。4、群文阅读课:2课时。5、习作指导、讲评课:3课时。
单元主题
课型
单元预习课(预习指导、自主预习、预习汇报)
精读引领课
语言的艺术
阅读实践课(教材)
阅读实践课(丛书) 习作表达课(习作指导、自主习作、习作讲评)
教学内容(题目)
1 裸备教材,找到文本中可教学的因素 2 基于课标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 3 按“认知——实践——运用”实施教学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备课思路
《伯牙绝弦》《月光曲》《蒙娜丽莎之约》《我的舞台》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 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 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 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 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向我们介绍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 莎》,那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恒的美;《我的舞台》娓娓叙述 了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之女吴霜女士在艺术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在“艺术 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
达
4 . 评 依据习作训练点进行靶向点评
课
5 . 改 根据老师和同学点评进行二次修改
整
1 . 读 (1)浏览全书(2)通读全书(3)回顾反刍
运
本
2 . 绘 绘制思维导图(人物、故事情节、关键词)
书
用
阅
3 . 写 仿、续、改、缩、扩、感
读 4 . 说 阅读分享
课 5 . 拓 多维度拓展延伸
”双主题单元整合备课”三步走
交流提示 :
1、自由读课文,你从哪些句子里读懂了钟
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 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 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 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 必得之。
• 2、课文虽只字未提伯牙弹奏的琴声优美, 但却处处让人感受他的琴声悠扬动听,你感受
到了吗?
【要素寻找】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以及本单元的教材分析,结合对文本的理解,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并确定本单元的 语文要素:
1.依据单元导读、习作和交流平台 “单元导读”中这样说:阅读本组课文,要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 操,还要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交流平台中提到:本组课文,有的在欣赏艺术感受时,融入了作者的联想和想象。
丛书基 本课型
自由阅 读课
阅读检 测课
阅读汇 报课
1.阅读导语,确定语用
单 2.一读课文,概括内容 元
3.二读课文,熟读语段
预
4.三读课文,读写字词
习 课 5.习作放题,提前知晓
6.质疑问难,提出问题
1.链接生活,确定目标
精
认
读 2 . 借助文本,落实目标
知
引 3 . 依 例学习,举一反三
领 4 ( 1 ) 随机练笔,巩固目标
我们应让学生在读中积累、学中积累、说中积累、用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的积 累等。在实际教学中,只有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处处留心为学生创造施展才 华环境,不断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掌握小学生心理,以情感为动力,以材料 的积累为内容,以写作的技巧为准绳。相信学生的知识内容定会丰盈起来,写作 水平定会不断提高。教师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提供了契 机。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 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 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 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 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 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仿也佛看到 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 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