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内外后视镜设计开发指南

汽车内外后视镜设计开发指南

Ø 内后视镜镜面多为平面镜、 棱镜。
9
2.内后视镜性能
2.1 内后视镜视野要求
GB15084-2006 欧盟ECE R46
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必须 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 宽度至少为20m的视野区 域,其中心平面为汽车纵 向基准面,并从驾驶员的 眼点后60m处延伸至地平 面。
10
视野遮挡(头枕、 后雨刷等)<15%
170 1 1000
r
200

M1、N1、N2、 N3
130 1 1000
r
70
Ø 外后视镜为了扩大视野范围,做成渐变曲率的镜片
变曲率分界线
b与高平行 b=70mm
a=
130 1 1000
r
高=40mm
渐变曲率镜片,按主曲率计算,矩形必须在主曲率镜片范围内
24
3.外后视镜的结构(电动带转向信号灯)
20
欧盟ECE R46
2.2 折拢
Ø 根据法规要求,外后
视镜要能够调节与锁
止位置。
向后
Ø 同时为了满足撞击要
折拢
求,调整力也要小于
一定数值。
折拢力扭矩:2.94N·m~ 4.41N·m
耐久试验后折拢力矩>2.45N·m
(经验值)
21
向前 折拢
2.3 镜面调整功能
Ø 法规要求镜面必须能够调节方向。
2.2内后视镜片尺寸要求
必须能在反射面上绘出一个矩形,该矩形的高度b为 40mm,底边长为a。
b
11
a
a
150 1 1000
mm
r
( r为镜面的曲率)
2.3 防眩目
防眩目主要是防止 强光照射在车内后视镜 上影响驾驶者的注意力, 就是俗话说的“晃眼”。
根据乔勒克斯效应研究
发现,眩光的影响会使驾驶
员的反应时间增加1.4秒, 当汽车以100㎞/h 行驶时, 会使刹车距离增加近一倍。
12
Ø棱镜镜片防眩目技术
棱镜镜片有两个反射面,主反射 面有镀层,副反射面没有镀层,通 过调整昼夜手柄来切换主、副反射 面的位置。白天后视镜置于主反射 面位置,夜间置于副反射面位置。
主副反射面夹角为3°30′,在安装过 程中,厚边在上,薄边在下
13
Ø自动变色防眩目后视镜技术
Ø 自动防眩目后视镜是光电一体化产品,由电泳玻璃、 前测光系统、后测光系统、电控系统及外壳组成。
22
2.4 外后视镜的尺寸
Ø 能在反射面上绘出以a为底边,高为40mm的矩 形
Ø 与矩形高平行的线段,其长度为b;
对于Ⅲ后视镜, 国标要求r值不小 于1200mm,,按 照r=1400mm, 得出a=75.83mm
23
后视镜 类别后Biblioteka 镜设计 用于的车辆a(mm)
b(mm)

M2、M3、N2、 N3
调整机构 镜托
镜壳上壳
扭转簧 信号灯
镜片
镜壳内壳
25
连接杆
安装座 镜壳下壳
三角座 盖
目录
Ø 一 后视镜分类 Ø 二 内后视镜 Ø 三 外后视镜 Ø 四 设计开发 Ø 五 产品发展趋势 Ø 六 课程回顾
26
设计师应了解的标准
• GB15084 机动车辆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
• GB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 QCT531 汽车后视镜
• GB11562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
• GB11563 汽车H点确定程序
• GB11559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 GB11552 轿车内部凸出物
• GB11566轿车外部凸出物 • GB 11614 浮法玻璃
注意标准 要及时更新!
27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标准
Ⅱ、Ⅲ类: 主外后视 镜
Ⅳ类: 广角外 后视镜
Ⅴ类: 补盲外 后视镜
6
目录
Ø 一 后视镜分类 Ø 二 内后视镜 Ø 三 外后视镜 Ø 四 设计开发 Ø 五 产品发展趋势 Ø 六 课程回顾
7
内后视镜概述
视野



内后视镜性能
镜片尺寸

防眩目
内后视镜构成
8
1 内后视镜概述
Ø 驾驶员可以通过内后视镜 观察汽车后方和汽车后排 座位的情况。
间接视野
Ø 直接视野是驾驶员在驾驶位置透过玻璃 直接看到的道路范围
Ø 间接视野是通过内外后 视镜看到的车辆后方的 清晰图像,后视镜是驾 驶员间接视野的主要保 证。
4
目录
Ø 一 后视镜分类 Ø 二 内后视镜 Ø 三 外后视镜 Ø 四 设计开发 Ø 五 产品发展趋势 Ø 六 课程回顾
5
后视镜
Ⅰ类: 内后视 镜
汽车内外后视镜设计开 发指南
1
目录
Ø 一 后视镜分类 Ø 二 内后视镜 Ø 三 外后视镜 Ø 四 设计开发 Ø 五 产品发展趋势 Ø 六 课程回顾
2
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大多数的信息由视觉 提供,保证良好的视野是安全行车的重要 条件。
3
视野按照获取方式分为:
直接视野
GB15084-2006
右外后视镜:宽度至少为4m的视野区域。该区域与汽车纵向基准的平面 平行,与右边最外侧点的相切,从驾驶员的眼点后20m处延伸至地平线。
19
2.1 后视镜视野要求
驾驶员能看见宽 度至少为4m,从驾驶 员的眼点后20m处延 伸至地平线的区域。 此外,驾驶员还必须 能看见大于1m的路面 区域,从通过驾驶员 眼点的垂直平面后4m 开始。(对于乘员侧 外后视镜要求相同)
16
1.外后视镜概述
Ø 外后视镜 主要是提供 后方视野。
Ø 外后视镜选用球面镜
17
我的手指的 字是什么?
OBJECTS IN MIRROR ARE CLOSER THAN THEY APPEAR
18
2.外后视镜功能
2.1后视镜视野要求
左外后视镜:宽度至少 为2.5m的视野区域。该 区域以与汽车纵向基准 面的平面平行,与最外 侧点的平面相切,从驾 驶员眼点后10m处延伸 至地平线。
Ø 若反射面能突出保持件,则突出部位边缘的 曲率半径不得小于2.5mm,而且突出部位在 50N力的作用下,应能回到保持件内。该力 应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水平施加到反 射面突出保持件最多的点上。
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调节角度一般取8°~10°, 即镜面围绕旋转轴线可转动8°~10°,而且不与周围 件产生干涉。
直流 电源
后测光系统 前测光系统
控制 系统
电泳 玻璃
Ø镜面电致变色层根据后方光线的入射强度使反
射光自动持续变化以防止眩目。 Ø车辆倒车时,内后视镜防眩功能解除。
14
3.内后视镜的结构(显示功能)
镜壳
支架
支杆
镜片
15
电路板 液晶显示屏
镜壳卡边
连接座 支撑 护盖
目录
Ø 一 后视镜分类 Ø 二 内后视镜 Ø 三 外后视镜 Ø 四 设计开发 Ø 五 产品发展趋势 Ø 六 课程回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