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传原文翻译范文
《杜甫传》摘自《新唐书》,详细介绍了诗圣杜甫的一生及成就。
《新唐书》为北宋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合撰,是记载唐朝 * 纪传体史书。
下面是杜甫传原文翻译,请查看.
杜甫传原文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
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
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沈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
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
”帝怒,诏三司亲问。
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
”帝乃解。
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
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
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
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
”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
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
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
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
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
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
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
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
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
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
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
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
坟在岳阳。
有集六十卷,今传。
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沿袭。
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伟,人得一概,皆自名所长。
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
他人不足,甫乃厌余。
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
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于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城可信云。
翻译
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
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
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
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
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
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为河西尉,杜甫尚未到职,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杜甫)多次献上赋和颂(两种文体),于是就自己大力赞扬自己,并且说:“臣的先祖恕、预以来,继承儒学保有官位十一代,等到(祖父)审言时,凭文章显扬于中宗时。
臣依赖继承的祖业,从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同情、怜爱我。
如果让臣继承先祖的旧业,改变地位低下的长时间的屈辱,那么臣的著述,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超过诸子,但含蕴极为深刻、感情抑扬,切合时宜、文思敏捷,可以企望赶得上扬雄、枚皋。
有这样的臣子,陛下怎能忍心舍弃呢?”
适逢安禄山叛乱,杜甫避乱奔走于泾、渭等三江流域。
唐肃宗即位,杜甫疲困衰弱想要从鄜州投奔皇帝的临时驻地。
(中途)被寇贼捉住。
后来杜甫逃了出来,逃往凤翔拜谒唐肃宗,被授右拾遗的官职。
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当时房琯在陈涛斜被打败,又因为窝藏董延兰被罢黜了宰相职务。
杜甫上疏说:“罪行轻微,不应该罢免大臣。
”唐肃宗大怒,召见三司亲自质问。
宰相张镐说:“如果让杜甫抵罪,这是在断绝言路。
”唐肃宗(怒气)才缓解。
杜甫谢罪说:“琯,是宰相的儿子,从小就树立了成为纯儒的理想,有大臣的体器,时人评论时承认房琯有三公之才,陛下果然委以宰相一职。
我看他深切地为陛下担忧,形色中显出大义,然而性情有失谦逊,酷爱奏琴。
廷兰寄托在房琯门下,贫困又年老,以房琯为依靠,房琯爱惜人情,直到被辱没。
我感叹他功名没成,志气被挫败,非分地希望陛下您弃小错取大德,所以冒着死罪称述,直言激怒、违背了圣意。
陛下赦免了我多次,又赐我还乡,这是天下的大幸,不仅我独自蒙受圣恩。
”可是皇帝从此不怎么省察并登记了。
当时,杜甫所在的地方到处是盗寇抢掠,而杜甫家眷寓居于鄜州,生活终年艰难贫穷,小儿子虚弱到被饿死。
于是(皇帝)允许杜甫亲自前往鄜州探视。
(杜甫)从鄜州回到京城,出任华州司功参军。
关中和长安随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客居秦州,以背负木柴、采集橡果为生。
后来(杜甫)流落到剑南,在成都西郭搭建草堂居住。
朝廷召杜甫任京兆府功曹参军,他没有到职。
适逢严武任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杜甫)前去投奔他。
严武第二次任剑南节度使时,上书推荐(杜甫)为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一职。
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
杜甫见严武,有时竟不穿衣服,而性格褊狭浮躁,经常酒醉登上严武床,瞪着眼说:“严挺之竟然有这样的儿子”,严武怀恨在心。
有一天,(严武)想要杀杜甫,在门口集合官吏,将要出去的时候,帽子被门帘钩住好几次,左右的人奔走(把这件事)告诉严武的母亲,严武的母亲极力相救(严武)才作罢。
崔旰等作乱,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
大历年间,杜甫出了瞿塘峡,又从长江溯流而上到沅江、湘江,以便去登南岳衡山。
于是客居耒阳,游览南岳庙,突然发大水,十多天找不到东西吃,耒阳县令备船来迎接,才回来。
(县令)为他摆设了烤牛肉和白酒,杜甫喝得大醉,晚上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自我约束,喜好谈论天下的大事,调子虽高却不切实际。
与李白齐名,时人称为“李杜”。
曾经随同李白和高适从卞州路过,饮酒醉了登上歌舞台,情绪激昂地写怀古的诗歌,人们不能猜测他的心思。
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坚守节操不被玷污。
做诗歌,感伤时局又懦弱无为,忠诚不忘君主,人们都很同情他。
称赞道:“唐朝兴起以来,诗人继承南朝陈及隋朝的诗风余韵,以浮艳绮丽的特色相互夸耀。
到宋之问、沈佺期等人,研究揣摩音韵,
其平仄规定不能有丝毫差池,称之为“律诗”。
以后人们竞相沿袭。
到了开元年间,才以典雅方正来衡量诗歌。
依仗形式华美的,其内容就会空虚,喜欢秀丽风格的,就会有违于雄壮。
杜甫的诗歌雄浑开阔无比深广,融合千万风格为一体,古今诗体兼善,其他诗人不足之处,在杜甫这里都补足而有余。
即便是他的残脂余香,也泽润了许多的后代诗人。
所以元稹说道“有诗人以来,没有比得上杜子美的”。
杜甫又善于铺陈时事,对格律押韵的把握非常精深,以至于即便千言万语气势一点都不衰减,世人称为“诗史。
韩愈对于(杜甫的)文章慎重地许可,至于诗歌,只是推荐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的确可以相信他们说的。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