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社区法制宣传日活动方案

2018年社区法制宣传日活动方案

2018年社区法制宣传日活动方案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

下面小编整理了关于社区的法制宣传日活动方案,一起来看看吧!2018年社区法制宣传日活动方案1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进平安伊滨、美丽伊滨、法治伊滨建设,完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增强基层组织社会治安防范能力、精神文明建设能力,发挥好法治和德治的基础作用,结合市“平安村”、“平安社区”创建工作要求,现制定《2018年伊滨区文明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实施方案》,具体如下:2018年文明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为:紧紧围绕我区经济开发、平安建设的工作要求,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群众参与的方式,结合“三大任务”,按照“四个标准”,完善“五有”,实现“六无”,使2018年创建率不低于80%。

三大任务: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四个标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

五有:有坚实的组织基础、有标准化的网格管理体制、有完善的矛盾排查调处网络、有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有良好的平安伊滨建设氛围。

六无:无刑事命案、无干部违纪、无非访集访(京省市)、无邪教人员、无重点人员脱管现象、无重大交通消防事故。

进一步规范村(社区)“两站两会一队”建设,即综治工作站、便民服务站、人民调解委员会、治保会、义务巡防队。

1.完善村级综治工作站。

综治工作站站长由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至少有一名工作人员,即综治协管员,要熟知熟记辖区社情、民情、地情、物情。

综治工作站大力开展平安创建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积极落实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

严格落实台账登记管理制度,规范三本填写程序,坚持做到有登记、有负责人签字。

2.完善便民服务代办站。

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站与各镇便民服务中心对接,工作职能为帮助群众办理各类证件,代填、代送、代取各种证照、贫困证明等,提高办事效率,能为群众提供便利。

3.推进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

各村(社区)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不少于3名,各村(社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调解员人数。

实现调解组织“四落实”(组织、制度、工作、报酬),“五有”(办公场所、标牌、印章、记录、统计台账)。

各村(社区)民调委贯彻执行纠纷登记、按时回访、档案管理、信息排查工作制度;民调委组织机构、工作人员、工作原则、工作程序上墙公示。

严格落实民调卷宗管理办法,经调解结案的案件及时归档。

各镇司法所加强对村(社区)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4.完善村(社区)治保会。

各村(社区)治保会由村(社区)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及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组成,主要工作职能为:协助公安司法部门进行法律宣传教育;发动群众进行防盗、防火、防治安事件的“三防”工作;积极做好情报信息工作,发现重大治安隐患及时报告公安机关;帮助刑释解教、社区矫正人员和失足青年,使其回归正常生活。

5.发挥义务巡防队作用。

各村(社区)成立6人以上的义务巡防队,统一袖标,统一服装。

积极加入到大巡防队伍中,开展群防群治。

巡防制度及巡逻路线上墙公示。

1.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

安置小区入住后,按照1000户3000人的标准将区域划分为网格,各网格配备“一警三员”(网格辅警、网格管理员、网格调解员、网格治安巡防员),网格管理人员严格落实“四同”(同工作、同管理、同服务、同考核)工作机制。

网格长原则上由网格警员担任,网格工作人员既要分工又要配合,及时收集群众反映的信息,承担六项工作:社情民意调查、矛盾纠纷化解、平安建设宣传、民主制度监督、惠民便民服务、精神文明传播。

网格工作人员要全面掌握流动人口信息、矛盾隐患信息、信访稳定信息,并登记在册。

2.实现分片管理制度。

不具备入住小区的村(社区)按照分组或30户90人的分片标准进行管理,配备片长、调解员,片长由村干部或村组长担任、调解员由德高望重的老干部担任或由村(社区)配备。

各片区依托村(社区)开展巡防、矛盾调解工作,形成“小事不出片、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良好局面。

网格管理人员(分片管理人员)名单及责任划分情况在管理区域公示。

网格划分情况在村(社区)综治工作站内公示。

群众对“一警三员”的熟悉率达到80%以上。

夯实区、镇、村三级调解网络,加强矛盾调处工作。

村(社区)矛盾调解员按照网格化(分片)管理工作要求,分包各网格(组),负责及时走访群众,及时排查、掌握群众诉求和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纠纷,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

建立村级信息预警机制,每周组织矛盾调解员召开一次矛盾信息研判工作会议。

详细填写《矛盾排查调解登记本》,矛盾排查每月不少于4次。

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有效地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1.提高技防应用能力。

各村(社区)在主街道、出入口、重点部位安装技防监控设备,监控设备24小时开启,保证设备正常记录达30天以上。

村级监控平台完好率保持在90%以上,社区监控平台完好率保持在95%以上。

规范技防设施基本信息,落实技防设施责任人,并在村(社区)综治工作站上墙公示。

2.加强巡防队伍建设。

各村(社区)成立6人以上的巡防队,巡防队加入到大巡防工作中,按照“重点部位天天巡、重要节点加大巡、重大任务整合巡”的原则,开展巡逻防控工作。

《巡防工作日志》要有详细的工作记录。

3.加大对重点人员的管控工作。

协助各镇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人员管控工作,详细掌握社区矫正人员基本信息。

每月开展两次走访活动,建立《社区矫正人员管理登记本》,记录走访时间、矫正人员近半月思想状态、学习工作情况、家庭情况,并督促矫正人员及时到镇司法所汇报动态。

深入了解本辖区流动人员、吸毒人员、刑释解教人员基本信息及生活状态,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建立防范邪教信息员队伍,各村安排1名信息员,发现疑似邪教人员及时上报。

1.积极开展平安建设宣传工作。

村(社区)主要街道口、人流聚集区要有平安建设宣传内容(如墙体标语、宣传横幅、宣传栏),城市区范围内宣传版面密集度要到达每隔200米一块,有条件的村(社区)设置电子屏播放平安建设宣传标语,农村地区一公里以内要设置一幅宣传标语。

2.认真落实普法宣传工作。

村“三委”有普法宣传计划和学习记录。

村(社区)成立3人以上的法制宣传员队伍,开辟法治宣传专栏。

各村(社区)可创造性开展普法宣传,在中小学设立“法制宣传学校”,结合我区“农家书屋”设立“法制宣传角”。

普法宣传覆盖率要达到90%。

3.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各村(社区)持续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活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改善村风村貌,优化发展环境。

各村(社区)结合文明创建工作,全面开展道德模范评选、道德讲堂、志愿服务、星级文明户创评等各项活动。

(一)宣传发动阶段(4月10日至4月20日)各镇采取召开会议、发放资料等方式积极推动工作开展,激发干部群众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在社会上形成争创“文明法治示范村(社区)”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4月20日至10月30日)各镇、各村(社区)积极组织创建工作,创建率不得低于80%,各村(社区)按照创建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同时比照XX年不足积极进行自查整改。

(三)检查验收阶段(11月1日至11月15日)由区综治办组织综合审判庭、检察室、公安、司法、交警、消防、信访、创建等综治委成员单位开展验收,验收标准按照《2018年伊滨区文明法治示范村(社区)评定标准》进行。

(四)加强典型培育(11月16日至11月31日)各村(社区)及时总结、交流、推广在文明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导作用,各镇、村(社区)要加强信息报送,及时反映工作中的经验、方法。

区综治办将选择一批典型村(社区),通过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形式,进一步将文明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引向深入。

(一)考核标准考核按照百分制进行,凡评分在80分以上的为“文明法治示范村(社区)”。

(二)考核办法考核工作由区综治办负责组织实施,按照《2018年伊滨区文明法治示范村(社区)评定标准》开展考核。

司法办公室对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工作进行评分,司法办公室、综合审判庭联合对普法宣传工作进行评分,创建办对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进行评分。

按照“六无”的标准,公安分局、检察室、交巡警大队、消防大队、信访办、综治办对该村(社区)进行审核,若发生“六无”中下列一种情形的,则该村不能被评为“文明法治示范村”。

具体情形如下:1.该村(社区)发生刑事命案的;发生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发生“黄赌毒”犯罪的。

2.该村(社区)发生干部违纪情况且移交检察部门处理的。

3.该村(社区)发生到区级以上上访事件,没有被评为“零上访村”的。

4.该村(社区)有加入邪教人员且没有及时转化的。

5.该村(社区)出现社区矫正人员脱管现象的。

6.该村(社区)出现重大交通、消防事故的。

区综治委将把“文明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工作作为2018年度平安建设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区党工委、管委会将结合各镇“文明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达标情况,对各镇综治工作进行表彰奖励,对村进行挂牌。

对工作落后、治安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村(社区),将责成有关镇进行责任查究,并对镇、村相关责任人视情况给予通报、责令检查、黄牌警告、诫勉谈话、一票否决等查究措施。

同时,对已经评定为201X年、201X年“民主法治示范村”的行政村(社区)实行定期复查、动态管理制度,对发生问题或不符合创建标准的,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取消命名等处理。

2018年社区法制宣传日活动方案2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认真落实省妇联、市妇联和市律协《关于开展“家庭律师社区行”普法宣传活动的通知》要求,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推进法治湖南、幸福双峰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治意识,提高妇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根据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家庭律师社区行”普法宣传活动县妇联负责全县“家庭律师社区行”普法宣传活动的综合协调、起草和制定方案,各乡镇(经开新区)妇联协调联络承办县“家庭律师社区行”示范课、组织人员参加普法讲座活动,开设媒体普法宣传专栏、设立社区普法宣传展板、印制普法宣传资料。

县司法局招募志愿律师组建律师宣讲团,准备宣讲课件,积极配合完成县妇联组织开展宣讲活动,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开展普法宣讲、法律咨询;指导律师依据法律援助相关规定和政策,接受法律援助中心的指派,履行法律援助义务。

2018年1月2018年7月1、在全县举办10场“家庭律师社区行”普法讲座。

2、组织500名妇女参加普法讲座。

3、发放普法宣传资料1万份。

4、建立5人以上的县级“家庭律师讲师团”。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准备课程时间:1月2月内容:各乡镇(经开新区)妇联要对社区开展普法讲座的情况进行摸底,有针对性地制定宣传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