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花瓷-演讲稿

青花瓷-演讲稿


青花瓷· 现代美
青花瓷· 瓷美人
青花瓷与中国文化
唐· 宋
青花瓷对比
上图:唐代青花罐; 右上:唐青花残片; 右下:宋代青花枕;
唐——青花初现
• 盛唐时期,中国经济文化极度繁荣,是为 世界经济文化中心,其文化具有极强的开 放性及包容性,在这个时代诞生的青花显 然也具有那些特点。随着陆地与海上丝绸 之路的畅通,许多国家的商人、使节、僧 侣与留学生,大量涌入唐朝境内,在丝绸 之路沿线都有大量的外国人、外族人居住。 唐都长安俨然是国际大都会,。在长安西 市有来自中亚、西亚的许多胡商摆摊设点。 此外,还有移居长安的周边少数民族。
由于青花釉里红烧制的条件非常苛 刻,所以元代的成品并不多,连残 片都是凤毛麟角。 在明代,釉里红的烧制技术有了改 进,发色摆脱了元末那种黑红、粉 红的晦暗色调 ,达到了釉里红工艺 极高的境界。 由于高温铜红釉烧成难度极大,后 世仿品达到明代宣德釉里红的水平, 惟有清雍正一朝。
青花瓷· 釉里红
各朝各代说青花· 清
传世典藏· 元代青花罐“鬼谷下山”
• 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艺术品拍卖会上,元 青花“鬼谷下山”大罐以1568.8万英镑的成交价。 已知有著录的与该罐同样绘以人物故事的青花罐, 世上原本仅存7件,该罐应是从未曾著录过的第8 件。
明 ——精美繁复
明代,青花瓷器是当时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明 代青花瓷器具有丰满,浑厚,古朴,器型线条柔 和,圆润,给人以都有 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在明代各个时期又有具体的 不同。直到今天,明代青花依然是青花瓷品种里 具有很高收藏价值的藏品。
• 。大量外国人、外族人长期在唐朝生活, 与汉族杂居,或娶妻生子,入籍唐朝,带 来了外国文化,边地风俗;从衣食娱乐, 到宗教信仰,都对唐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 响。 •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 其花色浓艳,青料中有结晶斑,胎质多粗 松,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由此可见, 其釉质中的钴,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 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可以说青花 瓷的出现便是由于丝绸之路的繁盛将这种 天然化学原料引进的结果。
青花瓷
青花瓷
• • • • • • • • 目录 绪论 唐——青花初现 元——朴拙之美 明——精美繁复 清——盛极而衰 小结 参考文献
各朝各代说青花
• 绪论 • 云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烟。隔着重重历史静静观 赏传世青花瓷不变的美丽,一如够隔着千里山水遥遥 眺望江南的烟雨蒙蒙般的带着几分倦意,几分醉意, 素胚上青色的墨迹由浓转淡,晕开在收尾处,恰好形 成完美隐色,清秀脱俗,染不得一丝烟火。 • 青花,始于唐、成于元、盛于清,千百年来以其独有 的水墨韵味为世人所厚爱。从唐代朴拙的图样到明清 水墨技法的融合,青花瓷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 息息相关,本文将从中国文化发展变化的角度分析青 花瓷纹饰的变化。
• 清代的青花瓷继承了 明代的遗风,又加以 发展,将青花瓷发展 到极致,当中又以康 熙时期的成就最大, 造型多样,工艺精致, 色泽青翠——康雍青 花,能分多层,少则 五层,多则九层。 • 到了乾隆时期,青花 瓷发展到玲珑青花加 彩、胭脂红青花。
青花瓷· 延伸
• 青花瓷作为中国最具特色的 瓷器品种之一而广为流传, 除了深受收藏家的喜爱,其 独特的美学价值也被现代人 运用到各方各面,青花的美, 无处不在……
• 唐青花的纹饰多为花草纹,并分两大类, 一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花草,以石竹花、 梅花等小花朵为多见;另一类是在菱形等 几何图形中夹以散叶纹,为典型的阿拉伯 图案纹饰。这些都表明,唐代青花是其开 放的融合性文化的产物,甚至可以说明唐 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销。
元——朴拙之美
• 元青花瓷以景德镇为代表,其制作精美而 传世极少,故而异常珍贵。元青花瓷开辟 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 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 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 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 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青花瓷· 延伸
• 青花一直是中国 风的众多元素之一, 而最近流行大热则 是因为周杰伦的一曲《青花瓷》。 据说方文山最初定的歌名是汝 窑,但因为它的特性不适用于缠 绵悱恻的爱情,而且也不够凄 美。几经转折,最终歌名才确 定用初烧于唐代至今已绵延一 千多年为中国早期最具代表性 的外销艺术品—「青花瓷」。
传世典藏· 明代青花瓷图鉴
青花菱口提枝花卉大盘 (明洪武) 青花梵文姜牙海水龙纹盘 (明成德)
青花一把莲大盘 (明永乐) 青花云龙纹钵 (明宣德)
青花云龙江水纹盘 (明成化) 蓝地水鸟纹高足杯 (明宣德)
• 青花釉里红,是属于釉下彩品种之一,指的是在器物 上同时用青花,釉里红两种色彩装饰,蓝、红辉映, 格外艳丽,给人有一种特殊的美感,它的烧制过程是 以氧化铜为主色剂在瓷胎上彩绘,然后施釉经高温烧 造成,以色彩鲜艳明快而取胜。它始烧于元代,到明 清时期,有了很大发展,制作更为精湛,色调也更加 鲜艳,装饰取材更加丰富多彩,如龙、凤、狮、缠枝 花卉是前所未有的画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