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肺炎
概 述
• • •
肺炎的误诊率高达30%; >65岁是肺炎发生最高的人群之一; 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有:畏寒、发热、 咳嗽、咳痰、胸闷、气急,肺部罗音及影 像学的表现; • 不同类型肺炎的发病机制基本相同, 主要是由于正常的呼吸道防御机制及机体 的免疫功能受到了损伤,病原体的入侵机 体而致病;
肺炎的发病过程
革兰氏阳性球菌肺炎与革兰氏杆菌肺炎的鉴别
革兰氏阳性球菌肺炎 • 多数社区获得 • 发病年龄较小 • 少有原发病 • 病前未用过抗生素、激素 • 起病较急 • 呼吸道症状明显 • WBC明显增高 • X线:病变分布较局限 • 抗生素治疗效果好 • 病程较短、预后好 革兰氏杆菌肺炎 多数医院获得 发病年龄较大、老年人 多数原发病:COPD等 病前多用过抗生素、激素 起病较缓慢 呼吸道症状常被基础病所掩盖 WBC增高不显著 X线:多为双侧、散在分布 抗生素治疗效果差 病程较长、预后差
• 即肺泡性肺炎:炎症经肺泡→肺泡间孔
(Cohn孔) →肺泡→肺段→肺叶
• 以肺泡腔病变为主 • 常见致病菌为肺炎球菌 • X线显示肺叶或肺段片状密度增高实变阴影
右中叶肺炎
按解剖部位分类(3)
•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
• 即支气管性肺炎(bronchopneumonia):
炎症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肺泡
葡萄球菌肺炎
(staphylococcus pneumonia)
—葡萄球菌肺炎(1)病因与发病机制
•
•
• • • 致病物质主要是毒素与酶,对机体产生溶血、坏死、
杀白细胞及血管痉挛等作用而致病;
葡萄球菌肺炎:是有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肺化脓性 炎症。病情较重,若治疗不当,病死率较高; 多见于原有全身疾病或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或皮肤 疖、痈的细菌入血; 病菌可来源于呼吸道或血液; 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两类;
肺炎克雷白杆菌等;
• 新的病原菌肺炎的发生率逐年增加:RASR
等;
• 真菌发病率增加; • 耐药菌株不断增加;
病原菌的确定:
• 标本送检:痰、胸水、血培养+药敏
等。支气管镜下刷检涂片革兰氏染色 找致病菌+ BAL培养+药敏。
按发生的环境分类(2)
(二)在细菌性肺炎中,近年来根据肺炎 发生的环境不同又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和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AP)。 • CAP:是指患者在医院外发生的感染性肺实 质炎症。主要致病菌为肺炎球菌(40%); G-杆菌占20%(最常见为肺克);军团菌有 增加。
—肺炎球菌肺炎(2)
• 病理分期:典型的肺炎球菌肺炎有充血期、
红色肝变样期、灰色肝变样期及消散期共4 期; • 病变消散后肺组织结构多基本恢复正常, 不留纤维瘢痕;极少数病例由于机体反应 性差,纤维蛋白吸收不完全会形成机化性 肺炎 ;
大叶性肺炎吸收好转
右上肺炎吸收消散
—肺炎球菌肺炎(3)
• 诱因:患者起病前常有受凉、淋雨、疲劳、
• 肺癌
右下肺癌X线 类似肺炎; 但无急性感 染表现; 血白细胞也 正常;进一 步检查可协诊。
治 疗
—肺炎球菌肺炎(6)
• 首选青霉素G; 其次,可选用红霉素、林可霉素、
一代(先锋Ⅳ/Ⅴ/Ⅵ号)或二代头孢菌素(西力 欣/希刻劳),氟喹喏酮类(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左旋氧氟沙星)抗生素。重症患者:选用第一、 二、三代头孢菌素 近年来出现了耐青霉素的肺炎球菌,在治疗上应 该加大青霉素的用量或者选用头孢菌素。 抗菌药物的标准疗程一般为14天,或在退热后3天 停药或由静脉用药改为口服,维持数日。
诊断与鉴别诊断:
• 依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及X线胸片作出诊断。
与如疾病加以鉴别: • 肺结核 • 肺癌 • 肺血栓栓塞症 • 急性肺脓肿 • 非感染性肺部疾病:如间质纤维化、肺水 肿、肺不张等
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决定局部炎症
的程度、肺部炎症的播散和全身炎症反应程度及如 下因素:
• 病史:年龄>65岁,原有基础性疾病; • 体征:T ≥ 40 ℃或≤ 35 ℃ ,P ≥ 120次/
• HA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
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 炎。占全部院内感染的第3位。常见病菌: G-杆菌所占比例高(50%);肺炎球菌 (30%);金葡菌(10%);常为混合感染, 耐药菌株多,病死率高;危重及老年患者尤 为难治。
按解剖部位分类(3)
•大叶性(肺泡性)肺炎:
械通气治疗 • BP<90/60mmHg • 胸片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入院48小时内 病灶扩大≥ 50% • 少尿:尿量<20ml/h,或<80ml/4h,或急 性肾衰
CAP与HAP的鉴别
• • • • • • • •
CAP 发生于健康人 发病较急 病变多局限于一叶或一侧 多为致病菌感染 肺炎球菌感染金刚多见 细菌对抗生素较敏感 病程较短 预后较好 HAP 患者有基础疾病 发病较缓慢 病变多位、双下肺叶多见 多为条件致病菌感染 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细菌较多耐药 病程迁延 预后不佳、死亡率高
间质性肺炎
肺炎的临床表现:病情轻重,取决病原体和
宿主的状态。
• 咳嗽、咳痰(脓性痰或血痰) • 发热(大多数有) • 胸痛(伴或不伴) • 重症见:呼吸快、鼻翼扇动、发绀。 • 肺实变时有典型的体征:如患侧肺浊音、
语颤增强和支气管管性呼吸音、湿罗音; 当并发胸腔积液时:患侧肺浊音、语颤减 弱和呼吸音减弱。
病毒性肺炎与细菌性肺炎的鉴别
• • • • • • • • • • • •
病毒性肺炎 小儿较多见 有一定流行 先有“上感”前驱症状 咳嗽多为干咳 胸痛少见 体征较少 X线:两肺间质病变或小片影 WBC正常或稍高或低 痰涂片单核多见、WBC少数 胸腔积液罕见 血、痰培养呈阴性 抗生素治疗无效
细菌性肺炎 发生于任何年龄 一般无流行 多无“上感”前驱症状 咳脓性痰或血痰 胸痛较多见 体征较明显 X线:常呈片状模糊阴影 WBC多数增高 痰涂片WBC多见、多为多核 胸腔积液可见 血、痰培养可阳性 抗生素治疗有效
咽部菌落 胃部菌落 呼吸道吸入 细菌的数量与毒性↑ ↓ 肺部防御机制↓ ↓ 肺炎
病原菌分类
了解分类有利于临床上对抗生素的选用
按病因及病原菌分类(1)
(一)病因分类:肺炎的病因以感染最常见,如细
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其他还有理化因素、 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等。因此按病因分类 大致有以下几种:其中细菌性肺炎最常见,占肺 炎的80% •细菌性肺炎:如肺炎链球、金葡菌、肺克、 铜绿、流感嗜血杆菌 •病毒性肺炎:如冠状病毒、腺病毒、合胞病 毒、麻疹、流感病毒
•非典型肺炎:如支原体肺炎、军团菌肺
炎、衣原体肺炎 线菌
•真菌性肺炎:如白念珠菌、曲霉菌、放 •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如立克次体、弓
形虫、原虫、寄生虫
•理化及过敏因素所致的肺炎:如放射性
肺炎、化学性肺炎等;
• 免疫因素所致的肺炎:SLE
病原菌分布规律的变化:
• 肺炎球菌的比例不断下降; • 革兰阴性杆菌的比例不断增加:绿脓杆菌、
肺炎球菌肺炎
—肺炎球菌肺炎(1)
• 肺炎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所引起的,
是临床上CAP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 发病以冬季和初春为多,常和呼吸道感染相 平行,男性多见;
病因及发病机制
• 肺炎球菌属革兰阳性球菌,可寄生在正常人
体的上呼吸道中 • 上呼吸道免疫防御功能受损或有慢性心肺疾 患、免疫缺陷者→细菌进入下呼吸道,在肺 泡内繁殖 • 该菌的致病力是荚膜对组织的侵袭作用 • 病变可引起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缺氧 • 易累积胸膜引起渗出性胸膜炎
•
—肺炎球菌肺炎(8)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肺炎球菌肺炎(9)
预后
•
预后较好;但重症患者或原有基础疾病、 免疫力特别低下、老年患者预后较差。
预防
•
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免诱发因 素。同时对于高危人群也可接种肺炎球菌疫苗 加以预防 。目前已有纯化的荚膜抗原疫苗,可 使肺炎球菌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保护期1~5年。
诊断
• 症状 • 体征 • 血常规 • 胸片 • 病原学
鉴别诊断
干酪样肺炎
• • •
结核中毒症状低热乏力 痰找抗酸杆菌阳性 胸片
右上干酪性 肺炎图像: 大片斑片影, 密度不均,中 间呈虫蚀样 改变
鉴别诊断
• 其他病原体所致的肺炎:金葡菌、肺炎
克雷白杆菌等
• 急性肺脓肿
• 胸痛时应与渗出性胸膜炎、肺梗塞等鉴别 • 有消化道症状时与急腹症鉴别
分,R>30次/分,BP< 90/60mmHg; • 辅助检查:血WBC>20 G/L或<4 G/L,血气 示呼吸衰竭改变,生化检查示:心、肝、 肾功能损害表现,中毒症状明显,X线胸片 病变累及一个肺叶以上、病灶迅速扩散或 胸腔积液。
重病肺炎的诊断标准:
• 意识障碍 • R>30次/分 • PaO2 <60 mmHg、 PaO2/FaO2 <300 ,机
肺炎
(pneumonia)
目的和要求
• 掌握对肺炎的分类和诊疗方法 • 重点掌握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 了解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定 义
肺炎(pneumonia):是指终末气道、肺 泡及肺间质炎症。由于肺实质和肺间质在解 剖和功能上的区分不如其他器官清楚,因此 肺炎也常包括肺间质的炎症,简单而言是指 肺实质的炎症。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 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细菌性肺炎是 最常见的肺炎。
醉酒、病毒感染等导致免疫力低下的病史, 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 • 临床症状:急性起病,高热(39~40℃), 寒战,脉速;全身肌肉酸痛,患侧胸痛; 有咳嗽,咳痰,痰少,可带血或呈铁锈色; 可有消化道症状可类似急腹症;严重感染 时可出现休克、ARDS及神经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