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仓库选址库场选址概述 库场选址概述 选址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地理区域的选择和具体地址的选择。
一、仓库选址的目标及原则 (一)费用原则 (二)接近用户原则 客户的分布、供应商的分布 (三)长远发展原则 二、仓库选址的考虑因素 经济角度:服务可得性、服务成本、设备安装和作业费用、成本因素 自然条件 工程技术条件 环境条件 (一)基础设施要素 (1)防火防污,保证环境安全 环境条件:仓库选址要注意所处的环境条件,特别要对安全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
自然条件也是必须考虑的,事先了解当地自然环境有助于降低建设的风险。
(2)交通便利,有利于商品运输 (交通运输条件) (3)地质良好,有利于仓库建筑 (地质条件) (4)给水充足,又无水淹危害 (水文条件) (5)靠近电源,便利仓库作业 (水电供应条件) (二)成本因素 (三)时间因素 补充: 人力资源条件:在仓储配送作业中,最主要的资源需求为人力资源。
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条件也是选址评估的重点之一,政府政策的支持更有助于业者的发展。
三、仓库选址的程序 四、单仓库选址方法——重心法 配送中心选址布局方法有:解析法、线性规划法、静态仿真法。
仓库选址的解析技术,通过计算吨—中心、公里—中心、吨—公里—中心或者时间—吨—公里—中心来求得仓库的选址。
(一)重心法原理(仓库选址模型) (二)重心法计算过程通常,运输成本是时间、重量和距离的函数。
吨—中心法提供重量平衡的点公里—中心法“公里—中心”解法确定所有需求中心的综合距离最短的地理点。
其基本缺陷是省略了重i i i i c d R V MinT ∑=22)()(k i k i i y y x x d -+-=量及时间的考虑因素。
:目的点与仓库的距离 , :给定的仓库坐标, :送货坐落位置 吨—公里—中心法 这一解法在仓库选址中综合了重量和距离的变量。
时间—吨—公里—中心法 包括了影响成本的所有因素。
(三)重心法计算的假设条件 五、多仓库选址方法(一)多重心法(二)混合—整数线性规划(三)模拟法(四)多设施选址方法评价六、仓库选址决策分析方法(一)加权评分法 P74(二)层次分析法 (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判断矩阵主对角元素均为1,另外,计算“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指标” C ·I当 C ·I = 0 时,表示判断矩阵具有完全的一致性。
C ·I 值越大,判断矩阵的完全一致性越差。
一般只要C ·I ≤ 0.1,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否则重新进行两两比较判断。
(2)建立判断矩阵方根法求判断矩阵的几何平均值:方根法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i d k x k y i x i y jiij b b 1=1max --=⋅n nI C λn i b M n ij n j i ,3,2,1,11=⎥⎦⎤⎢⎣⎡∏==∑==n i i i W n W A 1m ax )(λ决策过程 AHP 决策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对方案层构造判断矩阵,最终产生方案层的总排序,选择权值最大的为最佳方案。
1.计算方案层的层次单排序 C1-Pk 矩阵0.405+1+2.466 =3.8712.将第二层次C 的层次总排序与方案层的层次单排序列在表中(3)计算综合重要度层次总排序与决策表C1-Pk 矩阵⎥⎥⎥⎥⎥⎥⎦⎤⎢⎢⎢⎢⎢⎢⎣⎡=⎥⎥⎥⎥⎥⎥⎦⎤⎢⎢⎢⎢⎢⎢⎣⎡⎥⎥⎥⎥⎥⎥⎦⎤⎢⎢⎢⎢⎢⎢⎣⎡=⎥⎥⎥⎥⎥⎥⎦⎤⎢⎢⎢⎢⎢⎢⎣⎡332.0676.0175.0372.1692.2064.0129.0033.0264.0510.013/135/17/13153/15/13/15/117/19/153713/175931064.0129.0033.0264.0510.0A 2412.5064.05332.0129.05676.0033.05175.0264.05372.1510.05692.2max =⨯+⨯+⨯+⨯+⨯=λ10.00603.01552412.51max <=--=--=⋅n n I C λ405.05131131=⨯⨯=M 1311332=⨯⨯=M 466.213533=⨯⨯=M 1046.0871.3405.0=2583.0871.31=637.0871.3466.2=第二种:请有关人员进行多人或全体人员的公投方式,产生方案Pk 与指标Ci 的评判数值(仍用1—9打分制),再进行加权求平均值。
方案Pk 的量化与期望值计算表决策的原则是从期望值 中取最大值:Pk :选择P1为最优方案,平均得分为5.264分,其次为方案 3,平均得分为 5.11分。
二、 仓库规模设计一.仓库规模计算及平面布置(一)仓库平面布置 (1)主要业务场所的布局,要以保管物品的库房、货棚、货场为重点。
货区布置的基本思路: 1)根据物品特性分区分类储存,将特性相近的物品集中存放。
2)将单位体积大、单位质量大的物品存放在货架底层,并且靠近出库区和通道。
3)将周转率高的物品存放在进出库装卸搬运最便捷的位置。
4)将同一供应商或者同一客户的物品集中存放,以便于进行分拣配货作业。
当仓库作业过程中出现某种物品物流量大,搬运距离又远的情况时,则说明仓库的货位布局有错误。
(2)辅助业务场所的布局是为主要业务场所服务的。
它的设置地点,应靠近主要业务场所。
(3)生活区的布局,一般应与库区各业务场所隔开,并设置单独的出入口。
(二)仓库平面面积二.堆场规模设计与平面布置 。
)3,2,1(=i q i *===1264.53,2,1m ax qi q i q EA λ= qA E λ⋅=t TK Q E ⨯⋅=1H H K max1=三、仓库布局设计一、仓库布局设计方法论(一)关联性分析1、定性关联图2、定量从至图(二)区域布置方法1、关联线图法2、图形建构法3、动线布置法二、仓库的结构设计(一)仓库的结构设计应考虑的因素(二)货场结构三、仓库布局的原则与功能四、仓库布局规则五、仓库的总体构成四、仓库货位布置一、分区分类(一)分区分类作用(二)分区分类方法2、(1)按货物种类和性质分区这是大多数仓库采用的分区分类方法,具体有以下两种做法:1)分类同区储存2)单一货物专仓专储(2)按不同货主分区分类(3)按货物流向分区分类(按货物发放方式进行分区分类)具体做法是:货物按发放方式划分为自提、公路、铁路、水路,再按到达站、港的线路划分。
(4)按货物危险性质分区分类分区、分类规划:在分区时,要正确处理分区集中和分散的关系;在分类时,为求粗细适度。
一、货位编号方法储位管理的基本原则:储位需要准确、真实、动态记录储位的变动情况。
储位的唯一性:储位必须能够唯一地确定,通常按照“四位编码”的方法对储位定义。
1、(1)库房编号加注“棚一”或“场一”等字样对多层库房的编号排列,可采用“三号定位”或“四号定位”法。
三号定位:个位数指仓间编号,十位数指楼层编号,百位数指仓库的编号。
例如:142编号四号定位:个位数指商品具体位置顺序编号,十位数指货区排次或货架层次编号,百位数指货区或货架编号,千位数指库房或货场编号。
例如:13—15—2—26(2)库房内各货位编号(3)货场货位的编号,一般有两种方法:2、(1)按照货位的排列,编成排号,再在排号内顺序编号。
(2)不编排号,采取自左至右和自前至后的方法,顺序编号。
(4)货架货位编号在以拆件发零的仓库里,日常备货要存放在货架夹层或格眼内,为使货位编号必须适应不同的业务情况,可在以下三种货架编号方法中选择。
(1)以排为单位的货架货位编号(2)以品种为单位的货架货位编号(3)以货物编号代替货架货位编号五、货物堆垛设计一、货物堆码的一般要求与原则。
二、货物堆码方式1.垛基垛基是货垛的基础,对垛基提出以下要求:(1)将整垛物品的重量均匀传递给地坪。
(2)保证良好的防潮和通风。
(3)保证垛基上存放的物品不发生变形。
2.垛形垛形是指货垛的外部轮廓形状。
3.货垛参数货垛参数是指货垛的长、宽、高,即货垛的外形尺寸。
4.物品堆码存放的基本方法(1)散堆法(2)垛堆法1)重叠式:也称直堆法2)压缝式重叠式堆码压缝式3)通风式 4)牵制法 5)栽柱式(3)托盘上存放物品的堆码图谱1)硬质直方体物品。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4892-1996《硬质直方体运输包装尺寸系列》硬质直方体在1140mm ×1140mm 托盘上的堆码图谱。
2)圆柱体物品。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3201-1997《圆柱体运输包装尺寸系列》,圆柱体在1200mm ×1000mm ,1200mm ×800mm ,1140mm ×1140mm 托盘上的堆码图谱。
(4)货架方式(P106)硬质直方体在1140mm ×1140mm 托盘上的堆码图谱三、货物苫垫(一)货物苫盖方式就垛苫盖法、鱼鳞式苫盖法、活动棚苫盖法(二)货物垫垛方法(三)苫垫用品使用量的确定在一定区域或库区内,对仓库的数量、规模、地理位置和仓库设施道路等各要素进行科学规划和整体设计。
一个仓库的各个组成部门,如库房、货棚、货场、辅助建筑物、铁路专用线、库内道路、附属固定设备等。
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平面和立体的全面合理的安排,即仓库总平面图。
通风式堆码栽柱式堆码。